分享
20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docx
下载文档

ID:1802086

大小:23.67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思考 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思想统一,先后召开了相关工作座谈会议,并组织镇级领导、办事处书记和32个重点村支部书记到XX县区南山集团和XX县区双山街道三间溪村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的工作热情,从而在全镇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下面结合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和看法,缺乏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根本情况 和取得成效 xx有x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近x万人,建设社会义新农村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前期,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法,选择了各方面条件较好的x村、x村、x村、x庄村先行试点。试点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村容村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们在全镇还大力实施了“强基固本〞、“综治固垒〞两大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以农村“三职〞干部工资发放为总抓手,以实施“双向〞考核标准化管理和推行“五民主两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整治后进村班子为重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村综治办主任工资发放为总抓手,通过实施“建、管、述、评〞、“三五〞百分考核管理机制和试点村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基层组织根底稳固,社会政局稳定,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主导产业迅速开展,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目前,大蒜基地到达了x万亩,路林、丰产林到达1.2万亩,奶牛养殖突破202300头;完成了坦山片区3000亩退耕还果基地完成苗木更新和新品种引进,新引进大蒜深加工企业2家,总投资500多万元,年加工大蒜2400吨;新开展浅水藕池2023处;新嫁接核桃202300亩;新开展大蒜协会、供水协会各1家。为生产开展提供了较大规模的产业支撑。 (二)公益事业全面推进,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是进一步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度,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行政村到达20230%,人口参保率到达90%,共筹参合资金92万元。二是加快了村村通自来水步伐。今年投资120230万元,力争完成二处水厂及27个村的管道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三处深井的招标工作,其中万庄深井已经开钻。三是继续完善了村村通公路工程。今年上报方案50公里,目前,所有道路全部开工,已有4个村完成方案,其他村正在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村文化大院、街心公园建设力度,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x庄村街心公园已完成规划,翟庄村敬老院正在建设,完成后可容纳160位老年人居住。全镇x个村全部安装了科普宣传栏,30多个村完善了文明一条街建设,实现了主干道绿化、亮化。五是新开展“一池三改〞生态家园示范村30个,生态示范户1500户。目前,示范村、示范户已全部落实。六是城镇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投资40万元,在商业街两侧各完成了宽4.5米,长2022米的花砖人行道;对商业街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标准了广告牌匾,去除了乱搭乱建,清理了占道经营,实现退路进厅,标准经营;强力推行门前“五包〞,确保整治效果;投资50万元,对街心花园的草坪、灌木、灯具进行更新,完善了文体设施,文化广场地面硬化工作正在实施;抓好了现有垃圾场(池)的改造。把商业街现有的5处垃圾场(池)全部改造为半封闭式垃圾池,减少了垃圾二次污染。 (三)开展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文明水平和农民素质(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 一是实施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程〞。做到“三清〞。即剩余劳动力人员清楚、专业技术人员清楚、弱势群体清楚。二是加快了完善农村文明一条街、科普一条街等农村公共效劳设施,推进有线电视、宽带进村,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是广泛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塑造新乡风、村风、民风,不断提高广阔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我镇的农业总体上加工能力低、综合效益差,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开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无视了品牌效应,低水平开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在此同时,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合同不标准,订单屡约率较低。我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效劳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标准,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财政专项资金力度较弱。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 (二)农业根底设施投入严重缺乏,开展后劲薄弱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根底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相当局部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很大。省、市、县下拔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根底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缺乏。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根底设施投入缺乏瓶颈制约,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经济开展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经营中时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0%,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那么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化。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特别是社会保障缺乏 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开展水平一般。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优。科技文化投入缺乏,底子薄、根底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区镇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缺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阔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流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着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开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开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开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欠扎实。效劳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局部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开展,也致使了只有少局部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极不平衡。局部村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政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快推进。〞就我镇实际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开展农村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 网等根底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开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别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开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开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开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开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开展。统筹城乡开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村的长效机制,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开展、城乡根底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开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社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根底设施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效劳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效劳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根底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根底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根底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让公共效劳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农村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引进和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