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做好
农村
思想政治工作
若干
思考
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假设干思考
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如何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开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的改变、经济体制的转换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增加等四方面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带来的影响,并从思想认识上、工作机制、教育内容、活动阵地等多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本人工作实际、经验体会以及所学的专业对做好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探讨。
邓小平说。“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改革愈深入,开放愈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愈趋健全、完善和成熟,思想政治工作愈重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只有遵循其客观规律,把工作做到点子上,做到心坎里,做得入情入理,才能收到实效。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主要看两条,一是思想统一,合力形成;二是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点和难点在农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基层是个大阵地,农民的教育是个大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和对象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推动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在从社会主义方案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农村在各方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发生变化。在从方案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比较突出的如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基层中的进村入户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困扰我们的一大难点。这些年,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运作机制作了种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
为了解决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断层〞问题,各县区积极采取措施,在各基层、各单位普遍推行了乡(镇)、村、队三级群众工作责任区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建立责任区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等措施,在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上进行新的尝试,取得了显著效果。但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建设的开展,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的调整,大量新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对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运转又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需求。如有的建制村因某种需要,或被撤销,或被改制;有些企业在调整中被关停并转等。这些情况造成一些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的自然消失;而在不少后来新涌现出来的经济组织或企业中,重新建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的工作尚未同步跟上,或因种种原因而一时无法建立,以致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盲区〞。这些新的情况、新的变化,对于开展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极为不利,应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是随着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的改变,受教育的对象主体在结构上发生变化。由于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农村中的劳动力结构较之以往几年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特别是“三资〞企业的剧增,农民由原来亦工亦农转变为全工的人数大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XX县区现有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各种企业,即使一局部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或经商,或外出打工等,纯务农户比例越来越小,留在农村中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妇。不少农民将种田视为一种“业余型〞的经济活动,或利用工余休息,或雇佣外地民工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出现了两种情况:其一,接受思想教育的对象主体已转变为以上的企业职工,而不再是原来务农的农民,对他们的教育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调整,是迫在眉睫的事。其二,由于劳动力大量转移,原来设在生产队一级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构,或因有关人员的抽调,或因其它原因趋于萎缩状态,有些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在这种情况下,留在农村中的老、弱、病、残、妇等少数农民,已不再成为教育的主体对象,就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也是困难重重;有的生产队连年终召开分配大会也人马不齐,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些队里呈现“空白〞。据调查,目前在有些镇、村中,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断线〞现象;在有的乡镇,经济实力成倍增强,但思想政治工作上的“空壳村〞却时有所闻。
三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新的变化。从方案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单纯务农到多种经营,从种田务农到进厂做工,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使广阔农民多方受益,市郊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很大提高,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开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正在呈现一定程序上的复杂化。一些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冷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抬头,小农经济剩余意识沉渣泛起;有的地方,集体财产被侵占蚕食,个别人只求自己发家致富,不惜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少数党员干部党风不正,干群关系紧张;在一些地方,灭迹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十分猖獗;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基层单位光临开展经济,无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无视了对农村青年(职工)进行思想教育,不少青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缺乏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而不劳而获、追求享受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却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上述情况,有的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如任其开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广阔农民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是时不我待。
四是随着大量外来人员的增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范围和内容有了变化。我市近几年经济开展迅速,市郊农村受其辐射、延伸的影响,各县区经济开展步伐加快。数百万外地务工蜂拥来莆,除大局部流入市区外,其中涌入市郊的也有数十万之多。他们大多聚集、居住在市郊的城乡结合部;在市郊一些乡镇,外来务工人数超过了集镇常住人口数。他们根本上处于“三不管〞状态:当地政府管不到,民工家乡的政府部门又不愿管,务工所在地的村、厂、街道又由于他们流动性大而不好管。这些外来人口中鱼龙混杂,绝大多数外来务工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辛勤工作,作出了可贵奉献;但其中也有一些不法之徒,违法犯罪,骚扰一方,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社会治安。如何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思想教育工作,这也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新内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外来流动人口上还存在着的“死角〞现象,是不容无视的。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明确地告诉我们,不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将会给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会在农村中“断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从这个高度上说,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需要我们长期、艰苦地探索、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实际工作的水平。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症结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这里面既有历史因素的积淀,也有现实生活中观念碰撞所致;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主观上的人为因素等。不可否认,在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基层党组织执政党的意识淡薄,看不到改革开放愈深入,经济愈开展,愈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般性,甚至可有可无的工作。这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影响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往往导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运转不力,存在不少问题。认真对此加以探讨研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实属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的有失偏颇,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疲软〞。实践证明,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上高度统一,思想上真正重视,将其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有布置、有催促检查、有总结评比,这样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一般都做得较好。而有的单位,由于党组织领导认识上产生偏差,思想上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局面就显得沉闷,不尽如人意。一些干部尽管平时也说要两手抓两手硬,但认识上并没有真正统一起来;有的认为目前抓经济还忙不过来,抓思想教育是得不偿失;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思想工作是累赘,将它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将“开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只是开展经济,而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撇在一边。在乡镇农村,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尤其是那些经济根底比较薄弱的村,党支部为了尽快改变面貌,往往放松了自己抓思想教育的职责,将主要精力放在开展经济上。目前在农村中,一些乡镇在基层村、厂实行“一肩挑〞,不少厂长(经理)、村主任既是行政主要负责人,又是党组织的主要领导,有一局部党支部书记,不熟悉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些党员厂长,不重视、不关心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形成了抓经济工作硬、抓思想政治工作软的不正常现象。凡此种种,一定程序上自己削弱了自己,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状态的加剧。
二是缺乏科学的工作方式方法,导致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不作具体分析,按图索骥。农村有些干部做思想工作,习惯于老的模式,很少有新的创意。他们认为上级部门有布置,只要照章办事就行了,至于实施中会遇到什么情况,有何反响,效果如何等,一般很少考虑。他们被动地做思想工作,群众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这些同志的头脑中,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根深蒂固。归结到一点,他们还没有能很好掌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没有很好地对正在发生、变化着的新情况认真加以调查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处理,因而很难翻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②搞形式主义,虎头蛇尾。有些同志在开展思想教育之初,热情很高,工作积极性也很足,拟规划,定目标,抓措施,搞得轰轰烈烈;但不能坚持经常,恒心缺乏。搞了一阵子看看上面没有动静,认为浪头已过,便悄悄地偃旗息鼓。他们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务虚的,搞来搞去就是这么回事,弄得不好吃力不讨好,只要对上有个交代就行了。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一些部门或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往往抓一阵,紧一紧;松一松,不了了之,只开花不结果,做一通外表文章。③芝麻绿豆一把抓,顾此失彼。有的同志在工作时缺乏通盘考虑,中心不突出,重点不明确,急于求成心切。对群众中存在着的难点、热点问题,不去认真、耐心地研究、分析,探根寻蒂,而是着重于外表现象,芝麻绿豆样样抓,急急忙忙抓处理,想在一夜之间将所有的思想问题都解决掉。结果花了大力气,实质性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三是教育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打不开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预期效果,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口味,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就是说,是受教育者愿意接受或希望接受的。实际上,不少基层单位在操作中,似乎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教育就是灌输,上面的精神要贯彻,报纸上反映最全面。他们很少考虑到,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内容大都是原那么的、抽象的,有的群众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将其化为比较具体、形象的内容,使群众易于接受,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教育的内容有没有与农村实情、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内容有没有创新的问题。现在的农民、群众不同于方案经济时期的农民、群众,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的各种信息较多,视野宽阔,思想观念变化大。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在选择内容上下功夫,内容的选择往往是个极为重要的甚至关键的方面。不少基层单位在开展教育中,不重视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抓到篮里就是菜;再加上方式方法上欠妥,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