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现代农业发展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799499

大小:21.05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现代农业 发展 对策
现代农业开展对策 1我国现代农业开展的总体趋势 1.1土地资源大整合,规模化经营趋势加速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展,农民非农就业和进城就业时机增多,许多农民不愿经营农业,或通过土地流转,或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土地资源的加速整合,由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种植向大规模集约种植转变[2-4]。如XX省XX县区、XX县区的土地流转规模到达土地保有量的30%以上,有些地区实现了整村、整建制乡镇的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2]。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农业开展奠定了重要根底。 1.2资本大注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闲散资金丰富,许多过去经营矿业、房地产和工业的资金纷纷抢滩农业,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承包大面积土地,通过资本密集投入开展现代农业,走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建设。 1.3主体大转换,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 逐渐成为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后,大多数小规模农户退出了种植业甚至农业,由农业经营者转变为劳务提供者或个体业主。农业经营主体由数量庞大的小农户向数量有限的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及合作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转换。经营主体的大转换,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群奠定了良好的根底,同时也为以千万农户为根底的生产效劳体系建设提出了变革要求。 1.4科技大支撑,农业开展水平不断提高 与传统农业开展不同,现代农业开展不仅注重产品产量和质量,还包括食品平安、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目标,需要农艺技术、物资技术、装备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资源利用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多领域、多层面、全方位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开展具备了支撑现代农业快速开展的条件,各地现代农业开展涌现出一批科技水平高、综合示范性强的科技示范基地,如XX省XX市XX县区中鹤集团的2000hm2粮食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就是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集成应用的典型。 1.5功能大拓展,农业内涵更加丰富 随着大量现代资本注入和农业企业的开展,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以企业化方式管理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开展的新趋势。农业由传统的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农业开展纵向向产前、产后延伸,横向向生态休闲及文化教育效劳功能拓展[5]。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备展示、教育、体验、观光和休闲效劳功能,甚至把农业产业开展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表达历史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大大丰富了农业内涵,拓展了农业功能,提升了农业效益,成为现代农业开展的又一重要特征。 1.6园区大开展,成为现代农业开展的重要载体 全国上下都在把开展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各种农业特色产业园、农业休闲观光园作为现代农业开展的样板,通过园区建设探索现代农业开展的模式、路径和经验。在园区内,通过各种现代根底设施建设、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和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应用,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当地现代农业开展高地和先导区,示范带动其他农区现代农业开展。实践证明,开展各种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成功有效的途径。XX省现已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园区8家,都是现代农业开展的重要示范基地。 1.7产业大集聚,成为现代农业开展的主要途径 现代农业产业是涉及农业生产及产前、产后各产业配套开展的产业体系,开展现代农业就是以农业规模化生产为根底,把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贮藏、物流配送和配套效劳等产业,在一定范围内集聚开展,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的过程。产业集聚的企业越多、产业越全,产业体系越完善,现代农业开展的水平也就越高。从XX省现代农业开展的过程看,但凡现代农业开展好的地方,都是农业产业集聚度比较高、农业产业实现集群式开展的地方。 1.8方式大转变,农业开展转型加速 随着农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开展方式加速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速度加快。在生产上,农业加速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在经营上,农业加速向企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品牌化转变,小农经济加速让位于规模经济,农业在根底设施条件、生产经营手段、产业经营方式等方面都在加速转变。由此可见,我国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重要阶段。 2我国现代农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地利用的非粮非农化突出 唯利是图是资本的天性,产业资本注入农业,是为了抢占土地这个唯一没有资本化的资源。资本进入农业多半瞄准的是养殖、蔬菜、林果等高效农业产业,而不会热衷粮食这种低效产业,尤其是在当前土地流转本钱较高的状况下,种植粮食作物盈利空间较小,风险较大,种植非粮作物的预期效益较高,也是大多数土地承包企业的选择,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土地的非粮化。另外,有些企业在土地流转后,通过开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了生态餐饮、休闲娱乐甚至疗养休闲效劳设施等,加快了土地的非农化利用。如此下去,必将对我国粮食平安造成潜在威胁。 2.2产业选择盲目和布局随意 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可供选择的产业和品种十分有限,种植业中通常所说的高效农业主要是蔬菜、林果、花卉、药材、食用菌等农产品种植业,而林果、药材种植有较强的生态区域性,食用菌受较强的资源制约,并且各种农产品受需求总量和增长速度制约,不可能为快速开展提供足够的需求容量。企业经营农业,选择好工程后,往往是在哪里流转到土地就在哪里干,没有考虑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产品的适应性问题,对开展什么产业、怎么开展,缺少与大区域规划的有效对接,存在工程选择的盲目性和生产布局的随意性,一旦存在经营风险,会造成较大的投资和资源浪费。如2012年冬季,全国各地出现的露地蔬菜难卖的问题,就是设施蔬菜面积急剧开展,精细蔬菜供应增加,导致露地蔬菜积压的结果。 2.3失地农民的就业缺乏保障 土地流转要建立在农民离乡进城实现稳定就业的根底上,但在我国农民进城难以实现稳定就业,或局部处于隐形失业状态,土地流转的速度快于农民就业问题解决的速度。有些地方还存在强制流转的问题,一旦经济开展不能为农民工提供较多的就业时机,将出现大量农民无法就业的问题,从而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必须先解决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这是“三化〞协调开展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现代农业开展中不可无视的问题[6-8]。 2.4农业效劳方式转变滞后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土地流转需求日益迫切,农业经营主体的转换需要一批提供产业规划、运营指导、产品营销、技术综合效劳的综合性公司。同时,面对千家万户要成立像日本农协那样真正属于农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信息、农业技术、生产物资供应、生产作业、产品销售方面提供综合配套效劳。目前,我国农业专业效劳组织发育滞后,对现代农业开展效劳水平还比较低,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还处于自发状态,缺少政府的有效组织和标准指导,导致许多大企业流转土地后,不知道如何建设和开展现代农业;广阔种粮农户由于处于分散无助的状态,不能通过自身的互助合作解决土地科学经营问题。 3加快现代农业开展的对策思考 3.1加强对现代农业开展的规划引导 现代农业是资金和科技集约投入的产业,其开展需要建设大量固定的水、田、路及标准生产设施,有些设施因产业而不同,如蔬菜和花卉产业开展需要建设温室大棚等,一旦产业落地,其用途便不可更改。但从各地土地流转用途看,土地用途很可能随土地使用主体的改变而调整,造成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甚至混乱。对此,必须加强规划引导,对于不符合农业总体规划要求的产业不予审批立项和流转支持,通过规划,合理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布局,防止因布局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和投资的极度浪费。 3.2强化现代农业开展的宏观政策调控 当前,土地大规模向非粮甚至非农产业开展,必将打破现有生产结构和格局,造成新一轮的农业产业结构失调,尤其是蔬菜、花卉、畜禽养殖和休闲观光产业,其开展速度超过需求的正常速度,必将引起产品价格的新一轮剧烈波动。对此,一是应加强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监测统计工作,及时发布农产品生产和供求信息,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效劳;二是强化农业生产和需求的变动趋势研究,建立农业产业开展和主要产品生产预警机制,适时为产业开展亮出“红绿灯〞,引导产业开展更加理性、科学;三是根据产业开展态势,及时调整产业引导和扶持政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 3.3合理标准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要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不能过度伤害承包方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流转和产业开展。目前XX省土地流转价格增长较快,许多地区每公顷土地流转费用在15000元左右,有些城XX县区在45000元以上,流转价格超过了农民自身耕种收益,承包方只有选择开展非粮农业才有可能获得收益。对此,建议适度抑制土地流转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引导农民通过合理流转,保障长期稳定的收益和转入方利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开展。同时,粮食主产区应严禁流转土地用途非粮化,尽量减少向企业流转,可适度向种粮大户流转,主要通过开展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保障粮食生产。 3.4稳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 稳定就业是幸福生活的根底,土地流转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本钱相应提高,解决农民就业,尤其是不愿、不能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唯一途径。一是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农民为职能转变做好心理和技术准备。二是利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加工产业的开展,为流转土地农民提供就业时机,特别是土地流入的企业或农民大户,通过反租倒包或雇工,合理安排当地农民就业;并引导农民积极开展效劳业。通过解决农民的稳定就业保障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土地转入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3.5完善农业效劳体系 针对现代农业开展的需求、主体的变化、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的需求,必须完善农业效劳体系,转变效劳方式。在农业效劳体系建设上,必须改变当前以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物资、装备、技术效劳为主的状况,把农业产业规划咨询、政策信息、生产经营、产品营销等效劳组织培育起来。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经营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尤其要对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指导效劳。同时适应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需求,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技能、法律知识以及民生科技知识的培训,在效劳方式上,把单一效劳转变为专业化综合一揽子(一条龙)配套效劳,把过去针对农民的效劳转变为针对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经济组织的效劳。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