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刘家义
全国
审计工作
座谈
会上
致辞
刘家义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家义在202223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讲话(全文)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223年审计工作,表彰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研究部署202223年工作。
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很重视,12月25日,温家宝总理听取了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总理指出,审计署和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开展这个中心,紧紧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这条主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在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北京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方案的实施等重大事项中,审计机关集中力量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特殊奉献。审计机关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审计工作围绕中心、效劳大局的具体表达,也是审计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平安的有力工具所发挥作用的具体表达。对于审计部门的工作,党中央国务院是满意的,广阔人民群众是认可的。党和人民对审计这一支队伍是高度信赖的,也寄以很高的希望。总理要求审计机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注重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更加注重立足整改、标准提高,更加注重提高素质、严格管理,在促进中央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推进建设责任、效劳和廉洁政府,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令狐安同志刚刚传达了总理的指示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紧紧贯穿“一条主线〞,认真履行审计职责,着力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2022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各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按照年初确定的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和贯穿“一条主线〞、抓住“三个重点〞、完成好“六项任务〞的总体要求,依法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月至11月,全国审计和调查9.9万个单位,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347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163亿元,促进国家财政增收节支521亿元。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中央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开展。今年,各级审计机关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开展作为重中之重。在所有的审计工程中,都着力关注了中央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还组织了6600多项专项审计调查,对8000多个投资工程和1万多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署年初统一组织了金融危机对地方财政收入状况的影响、中央企业从事金融衍生品业务情况、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等审计调查;9月至2023月,对17个省区市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抽查了1981个投资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坚持跟踪分析商业银行每季度新增贷款情况,对148个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和京沪高速铁路、西气东输二线、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等重特大投资工程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
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普遍加强了对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和调查,3个汶川地震受灾省和20个对口支援省市审计机关开展了对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跟踪审计。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地探索对扩大内需投资工程实行全省区同步跟进、上下联动的审计模式;湖南、大连等地建立了审计、监察、财政、开展改革等部门之间的实时通报制度;黑龙江研发了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投资建设工程审计信息管理系统。
从审计情况看,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及时的、有力的,贯彻执行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取得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一些地方配套资金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有些地方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够严格和标准,个别工程占用或征用土地审批手续不完备,个别工程建设不完全符合环保要求,个别工程投向了产能过剩行业。在审计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既加强对中央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又及时揭示和反映扩大内需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政策、制度和管理上的问题。通过审计,核减投资或结算额300多亿元,挽回或防止损失20230多亿元,提出5600多条审计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和地方健全完善制度近700项。如审计署提出的应抓紧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关注企业国有资产平安和境外投资风险、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等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纳后起到了较好效果。
(二)关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着力维护国家经济平安。今年的审计工作更加注重揭示、分析和反映财政、金融、国有资产、民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重点关注了以下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在今年的财政审计中,重点检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审计署对17个省区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调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和宁波等地开展了市县政府性债务、村级债务、公路负债、高校负债等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了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较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标准债务管理、防范财政潜在风险等建议。
二是金融机构内部治理和监管问题。审计署在对4家金融机构及3家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中,不仅揭示了金融机构在政策性金融、代客衍生品交易、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融资担保等业务上存在的漏洞和风险隐患,还反映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够顺畅、效劳创新能力缺乏、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协作配合等建议。为推进地方金融审计工作,审计署下发了关于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浙江、江西、河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新疆、宁波等地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地方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审计和调查,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消化历史包袱、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等建议,促进了地方金融业的健康开展。三是国有资产平安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问题。审计署重点审计了12家中央企业,并对中央级单位驻香港机构根本情况和2700多家中小企业进行了审计调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深圳、宁波、厦门、新疆建设兵团等地开展了对地方国有企业或中小企业状况的审计和调查。从审计情况看,一些企业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决策不标准等问题,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有的企业在境外投资和引进外资中,无视对自有品牌、技术等国有权益的必要保护,缺少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消化掌握。审计反映的情况和提出的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掌握企业开展现状、采取有效扶持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四是重点民生工程和资金的使用效果问题。1月至11月,全国对3万多亿元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促进资金拨付到位、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20多亿元。审计署统一组织对种粮农民补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和农村饮用水平安状况等进行了审计和调查,各地普遍开展了对涉农、教育和社会保障等资金和工程的审计和调查,跟进检查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状况,发现和查处一些地方滞留、闲置或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在促进完善相关制度、落实惠民政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审计署制定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统一组织对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和长江上游水污染防治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北京、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陕西、甘肃、青海、大连、宁波、青岛等地也积极推进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发现,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非法征地、越权审批、违规出让土地和矿业权等问题;有的地方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开展方式粗放,影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造成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三)坚持预防和查处并重,着力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和体制制度创新。在今年的审计中,我们注重把揭露问题与催促整改相结合,既严肃了财经法纪,又促进了制度创新。一方面,坚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月至11月,审计机关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和事项863件,涉及202368人。这些案件集中在银行贷款发放、票据贴现、证券市场交易、土地和采矿权出让、国有资产转让等环节,多为内外勾结的“串案〞、“窝案〞,犯罪手法也更加隐蔽和高智能化,有的通过网上银行异地大规模转移资金,涉嫌洗钱;有的通过多家关联企业互相出具虚假证明或票据,涉嫌骗取贷款;有的违法进行内幕交易,涉嫌非法牟利。上述案件移送后,有关部门正依法立案查处。另一方面,坚持深入分析和揭示政策、制度和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提出深化改革、标准管理和健全制度的建议。1月至11月,全国审计机关提交各类审计报告和信息简报11万篇,比去年同期增长2023%;提出审计建议16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13%;促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400多项。其中审计署向国务院报送这方面的报告和信息188篇,有关方面都按总理的批示,采取了有效措施。
同时,不断推进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1月至11月,全国共发布审计结果公告2200多篇,比去年同期增长22%。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分别向社会公告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阶段性审计情况,反响很好。
(四)注重反映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行政效能,着力推进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地厅级及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根本实现制度化,省部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范围逐步扩大。1月至11月,全国完成了对2万多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审计署对14名省部长和12家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总的看,大多数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能够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动本地区和本单位开展提高。但审计也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领导干部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决策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个别决策比较随意;有的地方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尚未建立起清晰明确的问责制度。审计后,全国查出由于领导干部直接责任造成的违规问题金额20236.9亿元,67名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164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各级审计机关还注重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加强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国共出台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案管理、操作标准、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制度规定1202300多个,其中黑龙江、江苏、山东、湖南和广西等5省区以地方人大立法的形式,公布了经济责任审计法规;黑龙江、浙江、山东、广东、云南、宁夏、大连、青岛等地深入推进了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同步审计〞。各级审计机关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进一步强化了对政府部门单位的审计。在审计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行政运行本钱和行政效能。从审计署对55个中央部门及其285个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各部门执行预算比较严格,内部管理不断完善,但也存在挤占挪用、转移和多报多领财政资金等问题,少数部门和单位在会议费、公务出国费等方面的管理还不够严格。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有14个中央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整改工作,有11个中央部门召开专门会议部署整改事项,有的部门还对审计未涉及的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或要求其自查自纠。截至2023月底,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整改31.66亿元。
(五)注重加强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审计根底建设,提高依法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在队伍建设方面,审计署制定了审计领军人才、业务骨干人才、急需专业人才、青年审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五类人才工程方案,完善了干部管理和选拔任用等一系列方法,组织了48期培训班,培训4800多人次,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