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创建
全国
文明城市
背景
社区
治理
研究
天道酬勤
创立全国文明城市背景下的社区微治理研究
王雅静
摘 要:社区微治理作为一种尚未被普及的新型治理形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广德市在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下,积极寻求创城与社区微治理的契合,深化社区微治理、助力文明创立,必须紧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建设、确保“社区公约+法律制度〞双重保障、坚持“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区〞三社联动、精细“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单元、构建“党建+〞社区微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文明创立;社区;微治理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最先将“社区〞一词引入社会学,他在成名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将“社区〞定义为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有机统一体,共同的文化意识是其精髓。后经几国学者转译,“社区〞的本意已然改变,强调具体的地域特征,但增强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一直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相对于“统治〞或“管理〞来说,“治理〞的鲜明特征就是协调与合作。“微〞并非不重要,而是与宏观、中观相对应之微观。社区微治理是指在微观视角下,基于多元主体协作的根底,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核心而开展的治理。
一、 社区微治理的现状
我国社区建设实践探索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民政部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概念,明确了社区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开始于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創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微治理的优势和价值日益凸显。但作为一种新型治理形式,微治理的局限性尤为突出。
〔一〕居民参与仍显缺乏
参与社区事务是居民的权力,也是居民的义务,居民可以且必须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公民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步觉醒,公民开始接触社区事务,愿意参与、想要发声,为社区建设和开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共建共享〞到十九大的“共建共治共享〞,是对社会治理开展提出的新要求。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根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是重要的一环,也是必然的趋势。共建是前提和根底,共治是重点和关键,共享是目标和使命,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必要的。但理论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实践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令人堪忧,呈现如下特点:意识淡薄,频率较低;被动参与,目的功利;渠道较少,内容单一。
〔二〕主体关系有待厘清
社区微治理的根本特征之一是主体的多元参与,不仅包括居委会、社区工作者等传统治理主体,还扩展到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商户等其他治理主体。社区微治理的根本特征之二是主体间的协作精神。主体的多元决定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在共同治理过程难免会出现博弈、竞争、搭便车的现象。最理想的状态是合作博弈,各参与主体有一定的妥协,以增进双方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主。现实的常态却是非合作博弈,各参与主体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缺位、错位、越位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了资源浪费、本钱过高、效用低下等局面。
〔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制度是标准、标准,制度建设是社区治理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和合理性的行动依据。现阶段,我国社区治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顽疾,迫切需要完善社区治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但从实际来看,理论滞后于实践,无章可循、规章不全、落实不紧、执行不严等制度建设的问题阻碍了社区微治理的有效开展,因此必须引导社区做好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同时也要提升社区自我生成制度的能力。
〔四〕公共精神日益衰落
社区公共精神是指社区居民出于对社区的热爱,自发形成的道德观念,是社区居民精神层面的共同属性,具有一致性、共同性、集体性等特点。社区公共精神日益衰落与历史、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中国从方案经济时代过渡到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管控走向了社会效劳,“社区制〞的“社会人〞替代了“街居制〞的“单位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不再密切,社区建设倾向于在浅层面去提供完备的社区物质保障,而无视了在更深层次塑造社区的精神内涵。
〔五〕治理模式机械模仿
社区微治理既要坚持以宏观的政策为指导,同时也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根本原那么。既有共性又有特色是十分难把握的,一方面特色很难找,很多城市的开展模式大同小异,资源、人文等优势也并不突出,因此社区微治理的开展思路和推进策略不甚清晰。另一方面复制较便捷,虽然社区微治理在基层尚未普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模式并不多,但是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摸索与尝试而言,直接照搬照抄、机械模仿虽有风险,但最为便捷与快速。
二、 创城与社区微治理的契合
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和社区微治理互为助力。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对社区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文明社区是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利抓手;社区是文明创立的根本单元,提升社区治理效劳水平,也是深化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广德市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3-2023创立周期〕提名城市,在3年的创立过程中,积极探索社区微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全民创立激发微治理多元参与
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必须把握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政府是主导,起示范引领作用,群众是主体,形成动力源泉和重要支撑,创立全国文明城市要打好“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组合拳。群众居住于社区之中,同时就任于城市的不同岗位,他们是创立的主体,同时也是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广德市紧抓志愿效劳,发动广阔群众参与文明创立。截至5月,约有8万多名注册志愿者,970多个志愿团队和220多个专家队伍,以学雷锋志愿效劳月等为载体,定期举行各种活动。
〔二〕常态创立确保微治理长效机制
创立全国文明城市必须把握好攻坚战与持久战的关系。三年一周期、每年一测评、一省三名额,需要集中攻坚、全力突破;文明无止境,创立不停步,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文明创立永远在路上,社区治理亦是无休无止,必须确保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广德市实施县领导及县直单位联点共建社区网格文明创立工作制度,实现县直单位与网格一对一联系,即使是创立周期过后,依然适用于社区微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