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统筹
城乡
三农
思考
统筹城乡三农思考
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思想。所谓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从长远目标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社会秩序,解决制约农村、农业开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进步、工业与农业协调开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推动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既是经济社会开展的方向,也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xx多年来,农村经济开展实现了重大飞跃。然而,方案经济时期城乡差异开展的政策和城乡分割的体制仍在阻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城乡之间形成了四个鲜明的反差:一是不断扩张规模、正在走向信息化和技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与小规模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农业形成鲜明反差;二是高楼拔地而起、面貌日新月异的城镇与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面貌变化不大的广阔农村形成鲜明反差;三是收入持续增长的城镇居民与收入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形成鲜明反差;四是经济快速开展、社会日趋文明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经济社会开展缓慢的西部地区形成鲜明反差。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共同开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促进城镇化的重要措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仅制约着农村的开展,而且也限制了城镇的开展,成为国民经济开展的“瓶颈〞。比方,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造成需求缺乏,导致工业产品过剩;同样,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又造成农产品过剩。可见,“三农〞问题也是促进城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建立互补互促、协调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在要求。到xxxx年底,我国已总体上实现小康,但这个总体上的小康是总数和平均数的概念:gdp的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全国人均gdp到达800美元。这个总数和平均数掩盖着较大的城乡差距,实际上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到达小康标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使城市和农村协调开展,使农民收入有更快的增长。如果不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不大力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开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已具备现实条件。城乡关系一般是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工业化通常经过三个阶段,即依靠农业积累建立工业化根底的初期阶段,工农业协调开展的中期阶段,以及工业支持农业开展的实现阶段。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来自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开展的时机与权利,并逐步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有关统计指标显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既与这一阶段城乡关系的根本特征相适应,又具有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应重在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高级阶段,是城乡互相吸收先进和健康因素、摈弃落后因素,相互融合、共同开展的阶段。但是,城乡是不同的空间区域,必然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因此,城乡一体化不是乡村都变为城市,更不是城市变为乡村,而是在保存城乡各自特点的根底上,创造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营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开展的环境。比方,调整城乡就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拓宽农民就业的渠道;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初次分配中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在再次分配中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这样,通过调整政策导向和开展战略,既使城乡经济社会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又使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得到转换,从而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经济运行机制。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