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一先秦秦汉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ID:17896

大小:2.19MB

页数: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单元 综合测试 先秦 秦汉 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一 先秦、秦汉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 A.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解析:古代中国的“天下”与近代“国家”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的“天下”并非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故B项错误;据材料“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可知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的“天下”并不是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C 2.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解析: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由九卿的职责分工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 答案:D 3.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  ) A.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 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 C.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 D.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 解析:“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可见郡最初设置是为了巩固边防,具有军事功能,故选B项;“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战国时期还没有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项;秦朝设立郡县制后才使郡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各诸侯国的地位和分封制的崩溃,排除D项。 答案:B 4.[2023·四川南充模拟]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为(  )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    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 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解析:夏、商、西周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说明诸侯国独立性很强,国家没有真正实现中央集权,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度,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六国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本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B项;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是统一的意义而不是内涵,排除C项;“中原文化已经统一”太过绝对,排除D项。 答案:A 5.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解析:据材料“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可以得出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故A项正确;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有绝对化的倾向,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古代妇女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农业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男子,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 6.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丧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一状况表明春秋后期(  ) 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铁器牛耕得到了推广 C.租佃制度开始出现 D.自耕农成为国家税源 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春秋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把一些逃亡的奴隶和破产的平民招到自己手下耕种土地,收取地租,这属于租佃制的表现,故答案为C项。小农经济突出了自给自足及家庭式经营,A项与题意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中的“破产平民”转化为佃户,而非自耕农,交租对象为地主而非国家,排除D项。 答案:C 7.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的,属于手工业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C 8.[2023·太原市模拟]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一做法(  ) 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四民分业论”、“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说明工匠地位处于第三等,社会地位较低,故A项错误;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互讨论工事,交流经验,能促进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故B项正确;将四民分开居住可以固化社会阶层等级,但仅反映材料一层信息,片面,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提出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23·北京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这些主张的着眼点都在于(  ) A.宇宙时空 B.君主权力 C.社会秩序 D.个人价值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出发点是针对当时诸侯纷争的局面,稳定社会秩序,故选C项;道家涉及宇宙时空的探求,而其他派别并未涉及,排除A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和墨子的思想都未体现加强“君主权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稳定社会秩序,不是体现个人价值,排除D项。 答案:C 10.[2023·四川德阳模拟]董仲舒主张,“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这一主张传承了(  ) A.孔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治国思想 C.孟子的义利主张 D.墨子的兼爱思想 解析:荀子的治国思想主张遵循其固有规律,不可轻易另开新路,施政总是有规律可循,有法度可效,这与题干中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B项。民本思想即重视百姓的力量,题干未有体现,排除A项;孟子认为义利对立,主张求“义”就是道德的,求“利”就是不道德的,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的爱,与题干中董仲舒“重君”思想相悖,排除D项。 答案:B 11.[2023·广西桂林模拟]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反映出(  ) A.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 B.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 C.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 D.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 解析:由材料中六国文字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属于当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说明战国文字还未统一,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六国通用文字并非小篆,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夏商周的历史是否有传世文献,且C项说法有夸大的成分,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部分区域文明的消失,排除D项。 答案:B 12.张应文在《清秘藏》 中记述:“法书、名画必资纸而久传,纸之不可无考审矣。江南有竹纸,浙中有麦秸、稻秆纸。”这表明(  ) A.中国的造纸业历史源远流长 B.南方造纸技术领先于北方 C.造纸所需原料大多较为廉价 D.书画名作必资纸方能流传 解析:材料不能体现造纸业历史源远流长,故A项错误;题干只涉及了“江南”“浙中”纸的种类,没有说南方和北方谁的技术更先进,故B项错误;根据“江南有竹纸,浙中有麦秸、稻秆纸”可知,在江南和浙中地区造纸的材料为竹、麦秸和稻秆,这些是比较廉价易得的原料,故C项正确;根据“法书、名画必资纸而久传,纸之不可无考审矣”可知,这是在说之所以要在这里考查纸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3·安徽蚌埠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 ——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并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17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可知,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受儒学熏陶是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走向”,根据材料“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可知,中国近代家训的走向是渐趋衰落;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材料二“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可知,西方民主思想冲击和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是近代家训开始衰落的重要原因;再结合史实,传统家训本身的缺陷、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等因素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家训不断衰落的重要原因;第三小问需结合所学和现实进行作答:在现代社会中,家训制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家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