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读《出关》有感.docx
下载文档

ID:1788529

大小:19.85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出关 2023 年读 有感
读出关有感 谭静 编者按。这是2023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本科学生谭静交给我的鲁迅导读的作业,我觉得她下了功夫,认真读书,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在我的公众号上推送,以给其他学生一些启示。推送的文章根本保持了原文风貌,我只加了"知识与权势"的标题(原文题目为读有感),对正文做了个别地方的修改。 出关当年的发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鲁迅自己在的"关"中说得很清楚(见且界亭杂文末编)。争议和"左联"及当时上海的知识群体有关系,也反映了那时知识分子与权势之间的各种纠葛。鲁迅否认了攻击某一个人,也否认了这是自况。那么就告诉我们,这样的理解是不得出关要领的。 谭静同学从知识与权势的关系角度,发现了鲁迅反思落后社会运行的密码。鲁迅的反思是一个现代人的反思。我们现在求知的人或许都知道,然而就是无力抗拒权势,甚至连写文字的勇气都没有。鲁迅思想遗产要继承下去,在当代社会有些难度,甚至对文学院的学生也是如此,然而一旦学生醒悟了,他们就会自觉进入鲁迅思想,并深深感到鲁迅于现代人及其社会的重大意义。 出关是鲁迅故事新编里的一个故事,写于1935年12月。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可以很轻松地读出鲁迅是通过改写这个历史故事在挖苦一些社会现象,感觉还蛮有意思的。而决定写这个故事是因为鲁迅通过老子的视角把中国历代人民眼中的大圣人孔子,塑造成一个看似知书达礼、理悟性高,却追求官位、背地里还会玩把戏的俗人。这让我不禁想到中学历史书里面写鲁迅是反孔教的新文化运动健将之一,又想到蒋老师在上课时说鲁迅的国学素养是很高的,鲁迅并不是反所有中国传统文化,鲁迅是基于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因素才劝告青年少读中国书。后来,我又读了几遍出关,越读越感觉出关通篇都在讲"知识"与"权势"两个词。那么,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究竟是什么态度呢。鲁迅想在出关中表达"知识"与"权势"的什么关系。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鲁迅对孔子的态度。其实这个问题在上过蒋老师的课后再联系自己以前对鲁迅的一点了解,就已经知道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持扬弃态度的,特别是当时中国大局部人国学素养好而外国知识却欠缺、国家还处在亡国灭种的危机的情况下,鲁迅更是认为中国群众多了解外国、少学些国学比较重要,所以对孔子的态度要客观,不能盲目更随崇拜。不过我觉得虽然大概知道是这样,但可以通过阅读鲁迅本人的文章,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对孔子的看法。 在出关里面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四个。老子、庚桑楚、孔子和关尹喜。孔子的形象开头就说了,是一个看似知书达礼、理悟性高,却追求官位、背地里还会玩把戏的俗人,这是颠覆了孔子这个文化名人的形象的;老子呢,史记里他是看出周衰于是离开周的有远见之人,在出关里他那么是心中有大道,然而对现实很多事情却无能为力的人,他离开不是看出周衰,而是因为他明白"硬的早掉,软的却在",所以为了不和孔子迎面干上,他不做"牙齿"做"舌头",决定早早离开这是非之地,然而偷跑却被关尹喜发现,被强拉去讲课著书。老子的无为之道,看似他不愿意"为",其实就他那"呆木头"的性格,也有点难"为"的意思,所以他即使心里不舒服,还是得著书。庚桑楚这个人物的设置感觉除了让他引出老子对孔子的看法外,就是为了和孔子做比照的,庚桑楚的学识、悟性均不如孔子,为人没有孔子那么沉稳、守礼,而是有点莽撞、不耐心,但他是老子的忠实追随者,孔子要"上朝廷",庚桑楚却是要和老子走"流沙"的。关尹喜呢,史记里他是让老子出关前写下道德经识才识宝之士,而在出关里,他外表上重视老子,让老子讲课著书,实际却有压榨读书人的知识财富的意味在里面,账房先生都说"交卸了的关官"和"还没有做关官的隐士"才会看内容价值高却艰涩难懂的道德经。鲁迅特地指出这两种身份的人才看道德经,暗示正当值的关官也就是关尹喜是不看的,所以关尹喜并不是历史上赏识老子和道德经的人,他只是想如压榨百姓的民脂民膏一样,压榨老子的学问价值而已,所以结尾他把道德经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椒、布等东西的架子上。这四个人物形象里都有着现实的人的影子,是实实在在的俗人,而不是让人尊敬的历史名人。这让我想到我为了了解鲁迅对国学看法而借的鲁迅国学文选里的一篇文章——古人并不纯厚,这篇文章发表于1934年4月26日,与出关的写作时间也就隔了一年多的时间,在这篇文章里,鲁迅认为古今人心的好坏,是很难比较的,今人认为古人比较纯厚,是后人特别是后来的权势者经过挑选古人的作品文字后,选择性地让今人看见,今人才觉得古人纯厚的。那么出关把这些个历史上评价比较高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那么像俗人,是有让读者破除个人崇拜的原因吧。 接下来是第二个问题:鲁迅想在出关表达"知识"与"权势"的什么关系。在看出关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老子向学问多的孔子解惑时,用了好理解的白话文,而向关尹喜这种学问较低的权势者及其学问更低的部下讲课时,用了晦涩深奥的文言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只能把出关拆解成孔子和老子的交集与关尹喜和老子的交集上下两局部来分析,看看是否有结论。 上半局部是孔子两次拜访老子,孔子和老子面对面时说的话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际也里孔子和老子面对面时的对话差不多,只是前者为白话文,后者为文言文而已:孔子疑惑自己精通六经却没有主子用他,于是向老子问"道",老子说万物自有变化规律,要顺道而行,孔子三个月后再次拜访老子,对老子说自己想通了,只有当自己要处在变化之中感受变化时,自己才能去教化别人。从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知道,孔子代表的是热衷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希望通过政途教化他人,而老子代表不慕权势不入世的文人之流;在孔子第二次离开后,便与庄子。夫六经,先王之际也里描述的不同了,老子在孔子不在的时候对庚桑楚说孔子是要"上朝堂"的,而老子自己是要走"流沙"的,两个人不是同路人,而孔子已经知道如何得道了,不需要老子了,老子却知道孔子的内幕,所以老子认为孔子不但不会再叫老子先生,还会在背地里对老子玩把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悟道之后是否会做出背后对恩师老子玩把戏的事,是老子推测的,并不是孔子真的做了的,所以这一段可以理解为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对可能会而不是一定会对付不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没有权势的老子认为自己不能硬碰硬,否那么会像牙齿一样掉落,所以自己应当远离这是非之地,代表着走两种道路的文人之流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下半局部是老子想偷偷翻墙出关,却被关尹喜发现,被关尹喜的手下野蛮地带到关上大厅,于是老子不得不给关尹喜那一帮代表权势的人讲学著书。这一段对老子没有走直通关口的大道而是想偷偷翻墙出关的奇怪行为有了解释,因为见多识广有远见的老子预料到自己会被权势之流控制行动,会被权势之流压迫讲学著书,直到自己一肚子学问被压榨了才能出关。这有种"知识"是被"权势"操控、"知识"要为"权势"效劳的意思在里面。而老子是最先被探子发现了,这里有种"知识"是被"权势"监视的意味。老子交稿离开后,关尹喜等权势之流聚在一起看"战利品"道德经,毫无尊重地肆意谈论老子,甚至关尹喜还笑着说了自己对老子私生活的臆测,他们还商量着等老子知道流沙的苦乖乖回关之后,怎样再次让老子著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权势者外表尊重学者,实际认为自己可以拿捏学者,可以压榨学者的知识财富。 所以我想老子之所以对关尹喜等权势之流说难懂的文言文,是因为他知道关尹喜等人对他的不尊重与压榨,而老子对孔子说易懂的白话文,是因为他那时候还觉得孔子是个好的(以我目前的智力只能解释成这样了,虽然还是觉得这答案有点浅薄)。 不过通过上面的分析,鲁迅想在出关表达"知识"与"权势"的关系就比较清晰了:热衷走权势道路的文人之流在没走权势道路之前对不走这条道的学者是尊敬有礼的,但一旦走上权势之路后,有可能背地里会对不走这条道的学者玩把戏;而学者只有知识没有权势,没方法奈何权势者,反而要受权势者的监视、操控与压榨;知识很难独立,要受权势的左右,学者要么远离是非之地,要么只能随波逐流。 为了读懂出关我翻了不少书,其实在没找资料之前我对庚桑楚、关尹喜是没什么印象的,对老子的印象也就是他写了本道德经并且是道家代表而已,所以托出关的福,恶补了点关于国学的知识,收获还是挺大的。在分析出关的时候,也明显感觉到鲁迅构思的精巧之处,更佩服也更喜欢鲁迅了呢。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