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县域
经济发展
金融
服务
问题
研究
县域经济开展的金融效劳问题研究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开展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虽然我国已连续7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但是,县域经济的开展却相对呈现出“弱势经济〞的趋势,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开展速度和结构调整步伐。就其原因主要是县域金融效劳功能弱化,信贷资金供需矛盾突出,中小企业开展后劲缺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为此,笔者拟从金融效劳的角度探讨促进县域经济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阻碍县域经济开展的环境因素
1、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好工程少。
2、信用环境差,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不高。
3、担保抵押难,影响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
二、县域经济开展中存在的金融效劳弱化问题
1、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开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重点工程,并且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严密的放贷手续。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经济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大幅减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此外,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了比较集中的管理模式,对基层很少或根本不予授权授信,保存下来的机构网点所吸纳的资金大局部或全部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一线“储蓄所〞。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严重失衡,导致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乏力,是县域经济开展资金投入缺乏的金融内部体制原因。
2、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为了配合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实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农业开展银行只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而亟需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扶持。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扶持县域经济中并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3、邮政储蓄从县域抽走大量资金。众所周知,邮政储蓄存款是中央银行的根底货币,吸纳的存款只能转存人行,由人总行统一调配。由于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并将吸收的储蓄存款以较高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无风险的高息收入给邮政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利益,因此,长期以来邮政储蓄开展非常迅速,金额不断增加。据统计资料显示,邮政储蓄在存款市场的份额2022年底已达8.48%,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大吸储大户。以某县为例,2022年末,该县邮政储蓄转存款余额6,830万元,占该县金融机构同期存款份额2023.17%,仅此一项,就使近7000万元资金不能用于当地经济开展。尽管人总行去年已下达文件,对新增邮政储蓄转存款实行降息政策,并允许邮政资金与农信社协商后转存农信社用于支农,但往往由于邮储部门提出的利率价格等条件过高而无法实现邮政资金反哺农村,因此,目前邮政储蓄仍然是县域资金外流的一个重要渠道。
4.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差,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心有余而力缺乏。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近几年随着创立农村信用工程、发放农户小额支农贷款等活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实施利率改革(试点)、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专项票据资金支持等方法以后,使得信用社在地方政府和广阔农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凸显,对县域经济开展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信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开展过程中力不从心。原因:一是现有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不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的发挥。农村信用社承担了支持高风险、低收益的县域经济开展的繁重任务。但在政策安排上,没有享受到等同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待遇,最明显的是不良资产的剥离或核销。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方案经济时期的“扶贫贷款〞、“稳定贷款〞的发放,基金会巨额不良贷款的接收,使农村信用社在为社会稳定做出巨大奉献的同时,却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巨额的不良贷款和大面积的亏损,严重削弱了农村信用的社支农实力。
5.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现象严重。县域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的现象,局部企业借改制之机,大量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而且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小企业设立、兼并、重组过程中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难,债权无保证,出现风险即使通过法律手段收贷,也是胜诉容易执行难,贷款收不回,还得增加诉讼费用,严重制约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和贷款投放信心,出现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局面。
6.企业资信状况差,抵押担保难,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为防范信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普遍实行了抵押担保制度,而对信贷人员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事实上县域中小企业往往内部管理水平低,长期经营亏损,资产负债率高,信用等级差,个别企业还出现不良记录,多数或全部资产早已被债权银行办理了抵押,可用于抵押融资的资产所剩无几或根本不存在,寥寥几户好企业又不肯为其担保,信贷部门心存余悸,致使贷款难以放出。
7.县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不充分。目前县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和手段十分有限,“窗口指导〞因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矛盾而难以发挥作用,再贴现因县级票据市场不兴旺而寥寥无几,唯一可以运用且十分有效的再贷款因受限额控制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央行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开展。
三、促进县域经济开展的金融效劳方略
1.重新构建适XX县区域经济开展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上级行要适当下放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摒弃“贷款零风险〞的不实际想法,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县支行要善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培养和支持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对于中小企业这一庞大的客户群,要分类指导,改善效劳质量,加大贷款营销力度。首先,要树立长远开展的观点,满足县域经济开展合理的资金需求;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约束机制与创造优质信贷资产鼓励机制相统一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新增贷款与经济增长点的有效结合。其次,要加大商业银行的支农力度。建议各商业银行从农村网点吸纳的资金要“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即从县域农村筹来的资金,要大局部或全部投回到农村经济开展中去,以保证县域资金良性循环。
2.强化农业开展银行对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根底建设的扶持功能,拉长政策金融效劳的链条,在继续做好对粮棉油购、销、存所需资金支持的根底上,加大粮棉油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品种改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县域经济长期繁荣和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3、对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现象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适当控制邮政储蓄增长的速度,建议对邮政储蓄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从机构到资金规模,进行必要的控制,降低其与其他金融机构争抢存款资源的能力,力求把县域资金留在县域里流通。其次,银监会要严格控制邮政储蓄网点在县域的准入政策,原那么上不再审批增设新的网点,并有方案地对某些业务不标准的邮政储蓄网点予以撤并。第三,针对邮政储蓄是人民银行资金来源的实际,可适度向县域经济批配同等规模的支农再贷款,以缓解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
4.增强农村信用社综合实力,逐步发挥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信贷主渠道作用。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改良金融效劳,尤其是要强化存款组织和信贷营销工作,加快业务创新步伐,以更好地发挥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建议国家尽快把资金支持、保值贴息、减税让利、核销“双呆〞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使其轻装上阵,支持县域经济开展。地方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信用社排忧解难,为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化解信贷风险提供便利,对信用社的筹资工作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其壮大资金实力,为信用社的开展提供坚强的后盾,从而进一步调动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积极性。
5.大力改善县域信用环境,推进县域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改善县域融资状况所必须的根底环节,而且需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发挥优势,通力合作,配套联动。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信用意识。实施信用工程,把信用作为第一前提,警示和标准政府、银行、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在县域努力营造诚信观念和信用文化。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结合创立金融平安区,广泛开展创立信用企业、信用乡镇活动,加大对守信企业、村镇和个人的信贷倾斜,以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三是实施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标准企业改制和破产程序,地方政府既要支持企业改制,又要催促企业落实银行债权,从而营造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开展的“双赢局面。
6.提XX县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强化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县域经济融资难的关键问题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是解决融资难的根本所在。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以自身实力赢得国有商业银行的青睐;企业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一些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开展的综合素质,以取得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政府部门要加强与银行信贷部门的沟通,主动为企业和银行牵线搭桥,在公平、公正、老实信用的根底上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为地方经济全面健康开展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信用环境。
四、基层央行在促进县域开展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1、人民银行要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实施政策引导策略。深入开展好稳健货币政策的宣传工作,要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增进银企沟通和相互理解,促进银企工程对接和资金融通。主动寻求贯彻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开展的有机结合点,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开展的信贷支持力度。
2、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增加调控手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各地经济开展水平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存在很大悬殊,这就需要国家在金融扶持方面实行区别对待,适当赋予央行分支机构尤其是经济欠兴旺地区基层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较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如给予经济欠兴旺地区基层央行一定限额的向辖内商业银行发放再贷款的审批权限,要求其根据商业银行资金头寸变化和支持县域经济开展的情况,灵活掌握发放与收回,以进一步增强国家货币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效果;要大力开展县级票据市场,为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在县域经济开展中的有效运用创造条件。
3、深入调查研究。基层人行有效的调查研究可以反映地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总行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提供现实依据,为地方政府开展经济当好参谋。因此,基层央行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研究当地经济特点,探寻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尤其要全面调查货币信贷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研究如何在县域经济开展中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提供金融支持的问题,从而在广泛调研的根底上,有效实施货币政策。
4、发挥协调作用,构建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基层央行可以通过召开经济金融分析例会、银企座谈会等形式,构建地方政府与银行、企业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平台,向政府和企业及时通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信贷资金运营情况、金融风险情况,提出贯彻落实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开展、调整信贷结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意见,通过多边交流和共同协商,疏导政、银、企三方联系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5、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尽快适应央行职能转换的工作需要。从金融效劳目标来看,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通过为其效劳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效劳,提高货币使用效能,加快银行资金乃至社会资金的流转速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开展。中央银行职能转变以后,基层人民银行应切实在效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