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1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11 晚清 经济结构 社会生活 变化 西方 学习 思潮
课后限时集训(十一) 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3·广元一模)下表为中国1843年前后关税税率变化情况,据此表明(  )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的旧税率(%) 1843年的新税率(%) 棉花 担 24.19 5.56 棉纱 担 13.38 5.56 头等白洋布 匹 93 6.95 二等白洋布 匹 53 6.95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斜纹布 匹 14.92 5.56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清政府结束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1843年后发生了关税税率大幅度下降的现象,此现象是由于《南京条约》中规定了英国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对华进行商品输出,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挽救财政危机才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鼓励发展工商业,故排除A项;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中关税降低无关,故排除D项。] 2.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  ) A.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C [由材料“该局所雇华匠”可知,天津机器局存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说明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李鸿章不赞成减少工人工资是为了防止工人转移到洋商工厂中,因而不是出于保护工匠利益的考虑,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李鸿章对减少工人工资看法,但未体现对扩大军工企业规模的态度问题,故排除B项;材料中清政府试图减少工人工资,减少工人工资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因为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故排除D项。] 3.(2023·鄂尔多斯一模)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C [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未涉及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只是说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故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且材料中措施是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鼓励而不是制约,故排除D项。] 4.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制度的推行(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有利于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B [厘金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民族企业的经营成本,其产品市场竞争力只会被削弱而非增强,故A项错误;厘金制度的推行会削弱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和弱势的窘迫境地,有利于洋货的倾销,故B项正确;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故C项错误;厘金制度加重了对民族工业的盘剥力度,更加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的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5.清政府设置工商业管理机构及颁行经济法规概况表 时间 设置机构/颁行法规 1897年 设立中国通商银行总行 1898年 设立农工商总局;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矿务铁路公共章程》等 1904年 设立商部;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等 1906年 商部改名为农工商部,设立邮传部;颁布《破产律》《商船公会章程》等 以上措施(  ) A.确立政府对近代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 B.促使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C.逐步建构起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制度保障 D.建立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 C [材料显示清政府在这一时期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开始逐步构建起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政府在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故排除A项;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清政府构建了完整的近代经济法律体系,故排除D项。] 6.(2023·德阳二模)1894年,汉阳铁厂建成投产,时人将其视为国家的“强弱转机”,并称其为张之洞“生平第一盛业”,而户部奏折更称其为“中国制造之权舆,亦为外人观听之所系”。这反映出(  ) A.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扭转 B.国人对提高国力的愿望 C.洋务运动重心发生转移 D.政府积极应对中日冲突 B [根据材料“时人将其视为国家的‘强弱转机’,并称其为张之洞‘生平第一盛业’,而户部奏折更称其为‘中国制造之权舆,亦为外人观听之所系’”可知,人们认识到工业的地位和价值的重要,反映了国人提高国力的愿望,故选B项;汉阳铁厂建成投产有利于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但未能扭转近代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故排除A项;洋务运动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标志着洋务运动重心发生转移,故排除C项;政府赞扬汉阳铁厂无法体现积极应对中日冲突,故排除D项。] 7.(2023·南平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 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 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 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 A [19世纪中叶以后,日本民族危机加深,实行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制度,而中国此时开展了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创办洋务工业,忽视对西方制度的关注,体现了近代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变革意识不足,故A项正确。] 8.(2023·常州一模)1879年,上海租界管理当局为严守男女之大防,规定一辆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如不遵行,便要罚钱。这一规定(  ) A.为汽车拉客提供方便 B.严重违背了社情民意 C.体现新旧杂陈的现实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人力车”作为新兴产物,代表了“新”的现实,而“严守男女之大防”则是传统价值观念,属于“旧”的现实,故而这一规定体现了新旧杂陈的现实,故选C项。] 9.1901年新政以后的10年间,民族资本的投资范围比以前更加广泛。除棉纺织业和缫丝业外,面粉、肥皂、烟草、电灯、锅炉、铅笔、工矿等行业都陆续成为民族资本投资的对象。在这10年间,民族资本投资于轮船公司,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就有17家之多。这说明(  ) A.政府引导加速民族资本发展 B.轻重工业比例渐趋于合理 C.政治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D.民间投资以交通业为重点 A [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在经济上实行“奖励实业”政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发展迅速与此政策密不可分,故选A项。] 10.(2023·惠州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据此可知魏源(  ) 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 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 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为洋务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D [题干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提及学习其他方面的内容,所以并没有形成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故A项错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是洋务派,魏源是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魏源书中只能看出学习西方技术,并不能看出他改变了“天朝上国”和“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魏源在《海国图志》书中主要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为后来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故D项正确。] 1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等新式学堂,同时向海外派遣多批留学生。由此可见(  ) A.传统经世致用思想回潮  B.官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落 C.人才培养方向趋于多元 D.新式人才得到社会重视 C [当时既有传统儒家教育面向科举,又有材料中“新式学堂”“留学生”为洋务运动培养实际人才,故C项正确。] 1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 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 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 C [材料“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表明康有为鼓动光绪皇帝效法西人实行变法,在康有为等人的领导下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23·漳州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它是中国传统世界观的核心。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而周边民族和国家则仅是中国的外缘……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内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故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 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 以《职方外纪》(外国传教士艾儒略著,1610年来华)考之,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洲,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 ——清朝经学家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天朝残剩的自满自得心理,在甲午战争败绩后,已荡然无存。它所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 ——美国学者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 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天下观的变化之处,并说明其影响。(13分)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得出中国处于世界中心,根据材料一“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内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得出文化自信力和民族优越感强;第二小问成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说明。 第(2)问的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洲,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得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根据材料二“天朝残剩的自满自得心理,在甲午战争败绩后,已荡然无存”得出民族危机感强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天朝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