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发现母亲》读后感.docx
下载文档

ID:1772506

大小:18.37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发现母亲 2023 发现 母亲 读后感
发现母亲读后感 做个合格的家长 —— 有的人看见这个题目会问:“做个合格的家长。难道我做得不够合格吗。我让孩子吃饱穿暖,还让孩子早日接受教育,参加了好多培训班,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我这个家长不合格吗。〞我想说,合格不合格,你将发现母亲看一遍就知道了。读完了发现母亲后,你就会觉得抚育孩子不仅仅是吃好穿好,多参加几个培训班就行了。它包括对孩子进行习育、教育和化育。如果能做到这三者的融合,你就不但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还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家长。没准因为你的出色的抚育,你还可能培养出天才来。发现母亲的封面顶部,就有那么一行信心十足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是大话吗。非也。你去书中走个来回,就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力量底气十足,这句话的内涵无比丰富。这句话的背后,是作者王东华先生历时十年,从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揭示了母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后,对为人父母者最好的祝福。读罢此书之后,有一类“成功〞人物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轰然崩塌了。这一类人就是为了事业,而不顾孩子的人。作者说:“在过往的历史里,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好父亲、好母亲,我们有许多名人教子的故事,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几个被教育出来的有作为的孩子,相反,败家子却层出不穷。〞这是多么发人深省呀。我们不顾孩子的教育、成长,而只热衷于自己所谓的“事业〞,而在自以为是的“成功〞之后,却为社会“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的“累赘〞,难道这样的价值观我们还能弘扬下去吗。王东华更是在书中以“成功:用孩子抵押来的勋章〞为专题,提醒人们“我们是孩子的生命之舵,孩子是我们的生命之锚〞,提醒人们“如果连关系自己身前身后的子女都不去关注,又何谈去建功立业呢〞。然而,王东华经过考察后发现,有很多的“成功人士〞即使有教育好孩子之心,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子女教育好,当然这也是绝大局部“平凡〞父母面临的问题。比方历史上俯拾皆是的“英雄无继〞现象,还有现实中仍在上演的“富不过三代〞便是明证。有人以“因果〞来解释,有人以“风水〞来阐释,而作者对同时又大量在历史上存在的“人才世家〞现象进行了剖析,发现不管是“富不过三代〞也好,“人才世家〞也好,起着最关键作用的仍然是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不过,这里提到的“家庭教育〞远非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狭隘的“早期智力教育〞范围了。为了真正揭示“家庭教育〞的成功规律,作者系统研究了胎儿的发育、幼儿的成长,研究了人生的开展、人才的培育,研究了人才成长中的长子现象、行序现象、幼子现象、独子现象、寡母现象等,从而发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大责任。比方,王东华在比较了“教师〞与“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大小之后,提出了“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的观点;他在比较了“家庭〞与“学校〞在孩子成长、成才中的作用大小后,提出了“家庭是最早最好也是最高的学府〞的观点。而在分析了“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让妈妈成为母亲,成为教育家〞等一系列观点后,他更是提出了“母亲是孩子的大老师〞这一重要观点,而不是人们常常说得“第一任老师〞。因为“这部著作完全是作者考察了中外上千年教育史、女性史及文化史,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研究写成的,完全是作者独立思考之结晶〞。所以,书中的所有论断都显得那么新颖又具有震撼力。如:“人脑是分两次诞生的〞、“第二次诞生更重要〞、“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婴孩的一年等于十年〞等,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抓住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又比方:“母子感通:摇篮里建立起来的感应频道〞、“恋母情结:母亲是孩子的纯金恋人〞、“慈容精神: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等,让人们认识到了在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时,母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王东华的发现母亲开始,中国的“母亲教育学〞也正式开始了。建立一门新学说是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资料作支撑。于是,“方仲永真的神吗。〞、“傅雷为什么反对傅敏学音乐。〞、“鲁迅怎样做父亲,做对了吗。〞、“教皇的养子为何比亲子成名的概率要小。〞、“全世界智商最高的金雄熔失败了吗。〞等古今中外一系列涉及人才成长、家庭教育成败的正反面事例都成为了他的研究对象。建立一门新的学说是不简单的,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力。于是,本来是学工科出身的作者,为了这本著作、这个学说的问世,真就坐了十年冷板凳。而且在成名后,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停下他研究的脚步。是什么在支撑着他。是社会的赞美、优厚的报酬吗。我觉得的都不是,因为如果仅仅为了这一些,他完全可以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我觉得他有一种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在他的书中处处洋溢着。我们可以随便摘出来一段体会体会:“我们不能成就伟业,那并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过错。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做一个能理解伟大体验的人,那么是我们的过错;而如果体验了理解了这份伟大而不能传达给孩子,从而让孩子点起自己那燃烧的对真理、伟大追求的火炬,那那么是一种太遗憾和太不应该的过错了。〞他的使命感不仅是为了中国的繁荣与进步,更是为了世界的美丽与开展。所以作者在书的结尾发出了“让天才成批出现〞的呐喊。他说:“当这种呼喊最终化为人类的一种信念时,那么一个天才竟长的新时代必将到来,到那时,我们将怀着极欣喜的心情注目于这个远远超过文艺复兴时代的全人类长盛不衰的全面复兴与增长,注目于这个在大地上建立起的人类最美好的群星灿烂的极乐园。〞这是一种多么高远的境界呀,我们所有为人父母或将为人父母者还能冷眼旁观吗。不,再也不能了。我们应该行动起来。那么,就让我们从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开始吧。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那手就长在我们身上。读后感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