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创新.docx
下载文档

ID:1771129

大小:20.48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政教 工作 方式 创新
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创新 一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思想意识的灌输和标准行为的训导〞。针对人们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逆反心理,通过激发和调动人们的无意识心理,以到达削弱抵触情绪、引发感情共鸣、淡化教育痕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鼓励、协调、提高功能的必要手段,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按照其功能和作用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方法、具体方法和操作方式与技巧三个层次,在此所指的方法是在具体方法层面的一种工作方法,在已有的诸多工作方法中,教育管理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开展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开展,形成了以经验说为根底,以系统说为主线,以要素说、形式说、本体说、现代说和开展说为分支的谱系。有研究者归纳出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式、方法和手段上所呈现出的“以理论教育为主导〞、“以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以典型教育为重要方式〞、“以媒体舆论为重要手段〞四个特点。张承安、李伟在从近三十年研究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开展趋势一文中还概括出三大趋势其中如与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趋于综合、呈现多样化趋势等。王美容在分析这一综合化开展趋势时认为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方法的多样化开展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其次是方法的渗透性开展。融合是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综合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综合开展更多地表达在方法的融合重构上,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互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互补、社会教化与自教自律同构等等。然而,在实践操作上,理论教育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现有的方法偏重于宏观指导、渲染造势和说理灌输,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没有得到充分表达。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对教育管理法的认识 (一)教育与管理的差异性 首先,从性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教育者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对方、努力感化对方,使对方心悦诚服,从而更好地到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非强制性;而管理工作带有刚性的硬约束,它的着眼点在于一种技术性的规那么与制度的构建,并通过它实现管理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具有强制性。其次,从实践内容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解惑明理的过程,它主要启发受教育者的自觉性,通过提高人们的认知与觉悟水平来标准人们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进而提升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人的潜能,努力在受教育者的内心建立起内在的约束机制,所以具有自律性;而管理工作是使人认同执行的过程,通过制度构建和精神文化理念的培育,发挥其制度化的标准作用和精神理念的统摄作用,使人们认识其行为标准和使命,并按标准要求执行自身的职责,带有他律性。再次,从作用关系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而管理的对象是作为客体存在的人物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只能是人;而管理的着眼点是通过制度和标准的构建来追求人物关系的协调,进而实现管理的效率和组织运作效率的提高。 (二)教育与管理的一致性与融合性 首先,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内在统一性。这种内在统一性告诉我们,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时,必然会关联到人的行为;同时,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也必将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其次是目标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使人们能自觉自愿地按高校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为高校的改革与开展做出奉献,而高校管理的目的那么是通过制定校规校纪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其为实现高校的开展目标而努力,显然,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并在实现高校开展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统一。再次,教育与管理之间的融合性。一方面,教育是通过内在的思想来管理人,因为人们真正自觉地执行和遵守标准的前提就是明白道理、通晓利害,这就需要教育发挥作用。可见,教育与管理两者既有自身特征和规律,又相互渗透,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以“柔性管理〞弥补制度化管理“刚性过度〞的缺乏,提高复杂环境中社会管理的柔韧性与应变性。教育离不开管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失去了制度建设和管理,就失去了组织的依托,显得软弱无力,落不到实处,其权威性和导向作用就难以表达。有效的管理可以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保障社会活动有序地进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根底。 三、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构建学生工作格局,以思想指导行动 大学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但是高校学生工作绝不能仅仅依靠辅导员单打独斗,它需要全校各部门积极配合。目前,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轻教育引导、重管理效劳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缺位或错位。为此,需树立大管理整体育人思想,只有树立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才能防止就管理而管理、教管别离、重教轻管的模式,坚持教管结合,寓教于管,使高校的各项工作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上。具体地讲,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原那么、方法,遵循管理规律,通过高校的课程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校风校纪教育、日常作风养成,以及高校的管理实践和家庭、社会大环境等诸多环节,对受教育者实施有方案、有组织、有目的地全方位培养。 (二)通过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育人的素质和能力,以人格魅力感染人 管理育人队伍建设是管理育人工作主体建设,是指各级、各类领导、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业务建设。管理育人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因为他们工作在管理育人第一线,直接与学生面对面。基层管理队伍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思想建设。必须系统学习并掌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原理,具有管理育人的专业意识和知识,把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那么性要求与日常学生事务管理、学生人生导航效劳结合起来;二是实践教育。重点是学习和掌握管理育人的方法技巧。辅导员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定学生工作方案的能力,表现为能否科学、全面地制定出行动方案;二是执行方案的能力,表现为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及协调团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当地授权和控制;三是评估方案的能力,表现为在活动开展中能否科学地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执行者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成效考核评估,从而将管理与育人融会贯穿,在管理中育人,在育人中实施管理,实现管理与育人互相转化、良性互动。管理育人队伍建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塑造。管理者本身正确的价值观、人格魅力就是一笔丰厚的管理资源。 (三)重视对日常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研究,以严谨标准的工作影响人 像科学管理对工作本身进行研究一样,教育管理者对日常管理工作的态度应严谨,要不断使日常管理标准化。思政内容要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社会和学生成长的实际,较好地解决内容的层次性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分层次的管理模式,将不同阶段的教育管理内容贯穿于大学教育整个过程。一方面从每个年级的学生开展需求来看,不同年级均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大学低年级主要开设根底课程,而高年级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合专业课学习更高深的内容,使学生从新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不强求理论的系统性。要注意将教育内容与学生年龄、智力和文化程度相结合,不搞空洞的、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创造良好的管理育人气氛,以优美的环境熏陶人 管理育人的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求渗透在物质、信息、制度、活动载体之中,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为学生创造成长开展的良好环境。它能使各种精神要素与学校的各项制度和组织结构有效地连接起来,到达内在平衡,从而在学校内形成一个良好的气氛,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当前重点首先是做好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等方面的工作。从宏观上讲,学校的各项政策、规定都要有利于育人,要表达出以生为本,表达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从管理的微观层次上看,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措施、方法等也都要表达以生为本,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一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通过物化的校园校舍,表达学校的教育理想,使校园成为朝气蓬勃、发奋图强、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园地。有些院校为更好地发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每一幢教学楼和每一条路均用校训等命名,以求将这些物化的精神文化在校园内积淀下来,在共同孕育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学校行为场〞。二是加强大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社区的管理。重视休息场所的作用,加大寝室建设力度。寝室不仅仅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更是良好学风形成的最根本单位,学生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应从班级转移到寝室。学生通过集中住宿,培养共同的社会理想、公共责任、献身精神和“未来领袖〞之间的凝聚力。大学住校的经历,成为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局部。现在的师生关系愈加疏远,学生得不到必要的人生指导,只是学了一些具体的技艺,有知无德,难以承担效劳社会之重任。教师除了要对学术做出奉献外,还要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多深入学生的生活场所,真正使大学成为学生能够安居的“心灵的花园〞。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