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外国新闻机构退出的历史考察.docx
下载文档

ID:1770644

大小:28.25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中国 成立 前后 上海 外国 新闻 机构 退出 历史 考察
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外国新闻机构退出的历史考察 庞思娇 [摘  要]新中国成立前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陆续从上海退出,退出时间与退出方式不尽相同。解放前夕外国播送电台率先从上海撤出,而解放后卷土重来的“美国之音〞因散布谣言被民众要求取缔;新中国成立之际,在外国通讯社屡次报道不实消息后,上海市军管会要求其停止活动;因当时中国与外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外国驻沪新闻处的存在也就不合理,故上海市军管会下令停止其活动;外商报纸那么因经营不善等问题自行停业或申请歇业,在处理完善后事宜后退出上海。新中国成立前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的存在,既是外国在华文化势力的表达,又直接关系到新中国的国家平安,因此其退出具有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外国新闻机构;退出 [中图分类号]  G21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2)11-0015-07 外国在华新闻机构主要包括播送电台、通讯社、新闻处和报刊等。目前学界对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的成立和开展较为关注,对其退出的研究相对薄弱。杨奎松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去除美国文化影响的经过(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10期)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民众广泛收听到要求取缔收听“美国之音〞的历程。彭学宝的论建国初期中共对外国在华宣传机构的处置(求索2022年第4期)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外国在华新闻机构的政策。马光仁主编的上海新闻史(1850—1949)(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对上海解放前夕外国通讯社和播送电台的撤离略有涉及。本文选取上海外国新闻机构作为研究對象,在挖掘相关档案和其他文献的根底上,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外交关系的演变。 一、播送电台的撤离与“美国之音〞的取缔 1922年冬,美国新闻记者奥斯邦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此后,外商在上海又陆续创办了一批播送电台,主要有新孚洋行播送电台、开洛播送电台、日本每日新闻社播送电台、亚美播送电台、美灵登播送电台、法商法人播送电台、美商华美播送电台、大来洋行播送电台等。[1]这些播送电台多开办时间不长。据统计,1934年上海共有6家外国人经营的电台,至1941年12月外商经营的播送电台“共有12家,其中美国5家,意大利2家,英、法、德和瑞士各1家〞[2]。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福音、大美播送电台等外国播送电台恢复活动。1949年4月24日,为适应战时体制,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对上海市所有播送电台进行管制,在未经核准前不得播音。[3]当时,美国华美等播送电台也被要求停播。[4]这意味着解放前夕,外国播送电台已根本撤离上海。 上海解放后,1949年7月16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市军管会)公布国际电讯检查暂行方法,对上海市电台发出的电讯及播送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并规定一切电讯须经军管会电讯组检查加盖印章后才可发出。[5]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外国播送电台在上海“复活〞。 当然,美国并不甘心其播送电台在上海的退出,又因在上海重新设立电台并不现实,只得另辟蹊径,决定利用境外的“美国之音〞对中国民众散布反中国共产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并积极散布其他各种谣言。“美国之音〞由美国政府出资创办,直接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美国之音〞传播范围确实很广,当时上海“里弄中间收听‘美国之音的人较多〞,并向其他人传播所收听内容。[6]虽然在1950年上半年,解放日报就曾对“美国之音〞所散布的谣言有所披露,但并未引起上海民众的重视,取缔“美国之音〞亦尚未成为民众的共同呼声。 “美国之音〞散布谣言的活动日渐活泼,逐渐引起上海市当局的关注。1950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经布置侦缉,追查谣言根源,最终将潜伏在上海市的“美国之音〞情报员周祚伟逮捕,并缴获其作案工具十二灯段波收音机等多件。被捕后的周祚伟供认曾先后投递香港“美国总领事馆〞转“美国之音〞情报5封。[7]这一案件的侦破,一方面使上海民众进一步认识到“美国之音〞的真实目的,另一方面使取缔“美国之音〞逐渐变成上海民众的普遍要求。 与此同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去除美国文化侵略影响成为国内抗美援朝运动的重要目标,“美国之音〞便成为上海民众要求取缔的对象。1950年11月,上海市各里弄广泛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运动。在11月6日晚上,上海市各区纷纷召开时局座谈会。普陀区梅芳里的居民代表表示要“在里弄方面首先要取缔‘美国之音,割断美帝的舌头,不让他造谣〞;虹口区的里弄居民代表号召反对收听“美国之音〞;[8]普陀区西摊、大旭里、南北英化里、锦芳里、乐水弄、东京路、向玉坊、王家宅、潭子湾等地的群众均纷纷要求取缔“美国之音〞。[9] 之后,解放日报等主流报纸刊载多篇揭露“美国之音〞真相或呼吁大家不再收听“美国之音〞的文章。加之,因中美关系恶化,是否收听“美国之音〞成为爱国与否的具体表现,甚至成为反革命与革命的分界线。[10]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再收听“美国之音〞逐渐成为上海民众的共识。质言之,“美国之音〞的上海听众迅速减少,影响力不断削弱。 二、外国通讯社停止活动 1872年,英国路透社正式在上海设立分社,这也是上海最早的通讯社。[11]随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纷纷在上海建立分社。抗日战争期间,英美等国家的通讯社根本上停止在上海的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英美等国家的通讯社纷纷恢复活动。解放前夕,上海外国通讯社主要有5家,分别为英国路透社分社、美国联合通讯社分社、美国合众通讯社分社、法国新闻社分社和苏联塔斯社分社等。[12] 相较其他地区,上海市军管会对外国通讯社的态度较为宽松,解放后依旧允许其存在。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指出:对外国在中国的报纸、通讯社和新闻记者等,中共中央决定停止他们的活动和出版,各地均已执行,但因为帝国主义掌握了上海假设干经济命脉,中共中央批准了上海的提议,暂缓实行此项决定,但在以后仍准备加以执行。[13] 但在美英等国的通讯社和外籍记者中,除少数如汤生德等对中国的情况持公正态度,作客观报道外,不少通讯社和记者不时散布对上海变革、对人民政权的政策措施进行歪曲、诋毁和造谣攻击的言论,并着力渲染和夸大上海的困难,断言“没有外国特别是美英的合作,上海经济将无法维持〞,“这个城市将无法生存〞。[14]随着一些外国通讯社和外籍记者为了所属国家利益,编造假新闻,甚至泄露中国的机密等情况的不断发生,上海市军管会不得不采取行动加强对外国通讯社和外籍记者的管理和限制,以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8月28日,毛泽东在为什么讨论白皮书?中提及美国两党操纵报纸、通讯社、刊物等宣传机关来进行造谣并发表言论威胁中国人民,因此中国封闭了外国的新闻处,禁止外國的通讯社对中国报纸发稿。[15]至此,上海对外国通讯社的限制逐渐加强。8月29日,上海市军管会宣布禁止外国通讯社向中国国内发稿,但除军事和国家机密外,仍允许向国外发稿。[16]8月30日,上海市军管会颁发布告,限令8月底前所有在上海的外国通讯社一律停止业务活动。9月1日起,如仍有发布通讯稿件的情况发生,一经发现,即以违法论处。[17]至此,外国通讯社停止了在上海的活动。 与此同时,上海市军管会对外国通讯社中的记者加强了管理和限制。1949年7月16日,上海市军管会公布国际电讯检查方法,规定:外国记者所发新闻稿应经检查。[18]7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下达电信局取消对外国通讯社记者发电优待的通知。[19]28日,上海市军管会宣布即日起执行。[20]10月6日,上海市军管会发布通告:自即日起,“凡与我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外交关系之各外国报纸、刊物、通讯社、播送电台等在沪记者,无论其为中国籍抑外国籍,一律停止以记者身份活动(包括拍发新闻电在内)〞[21]。从此,除塔斯社的记者因中苏建交继续留沪外,上海的美、英、法记者均停止了活动,并陆续离开上海。 三、上海外国新闻处停止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英美等国驻沪总领事馆均设立了新闻处。这些新闻处是“各该国驻外的官方机构,负责沟通中西新闻文化,促进相互了解,加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谋取中国新闻文化情报,供该国制定对华新闻文化政策参考〞[22]。解放前夕,留沪的新闻处主要有驻华美国新闻处(总处)、英国新闻处、法国新闻处等。这些新闻处中当属美国新闻处最为活泼,其活动形式多样,“每日发行新闻稿,并设有电台,向各地分处播送〞;“定期出版一种中文新闻刊物,向各学校、团体、报馆及私人分发,宣传美国生活〞;“派人至各学校、商业团体、社会组织或政府机关放映美国电影〞;“广泛散发美国的招贴图片〞;“向播送电台出借美国唱片,并每周举行唱片演奏会〞;“开办图书馆,出借美国书籍杂志〞等。[23] 新闻处是外国政府在中国外交机构之一。当时新中国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但这些新闻处并未停止其宣传活动,包括出版、电影、图书馆、图片展览、音乐会等。1949年7月14日,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召美、英两新闻处负责人谈话。15日上午,美国新闻处处长韩德生与英国新闻处处长胡理仕先后应召前往。外侨事务处在问明两新闻处各种对外活动后,即分别口头通知两新闻处处长即日停止两新闻处的一切活动。[24] 在上海当局下令停止美国新闻处的活动后,美国政府助理国务卿艾伦于18日发表声明,污蔑停止美国新闻处活动的上海等地的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为“劫掠者〞。中国给予回应:“人民解放军封闭美国新闻处的理由是非常简单明白和正当的,就是美国新闻处是美国政府外交机构的一局部,目前中国与美国既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允许它的外交机构在中国进行活动。美国以及一切与中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的外交机构如果在中国进行活动,就是非法活动,中国人民政府完全有权利予以取缔。〞[25] 8月中旬,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通知意大利总领事馆新闻处停止活动。[26]至此,外国新闻处纷纷停止了在上海的一切活动。 四、外商报纸的歇业及善后事宜 无论是1850年8月3日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北华捷报,还是1861年上海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皆是外商所办。[27]随后,外商在上海相继创办了一批报刊。因外商所办报刊的内部竞争,及其与华商所办报刊的竞争,再加之时局动乱等,至上海解放前夕英美等外商所办报刊主要有3家,分别为字林西报大美晚报和密勒氏评论报。 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明确规定:“已出版之外国报纸、刊物,暂置不理,但须令其送全年报刊呈请登记。经过一个时期调查并得中央批准后,一般的不予登记,停止出版。特殊的,或暂不干预,或转为华人出面主办。〞[28] 根据中央的指示,1949年5月11日,王尧山在关于进入上海后接管等工作有关政策的讲话中指出:包括外国报纸在内的其他报纸“必须登记,未经登记的报纸不准出版,即是先以一个绳索套起来,使我们持有主动权。假设出版后表现不好,那么我们可以收紧一些,这在登记中规定,所以在宣传上不能取自由主义的态度,不要轻易的允许他们出报,这是政治斗争的武器〞[29]。5月27日,上海市军管会发布上海市报纸、杂志、通讯社登记暂行方法,规定所有上海市已出版、将出版或将复刊的报纸和杂志及已营业、将营业或将复刊的报业和通讯社,均须依法向军管会申请登记,并规定了需要登记的内容,并要求允许登记、在上海市出版或营业的新闻机构、报刊须遵守四项规定:(1)不得有违犯军管会及人民政府法令的行动;(2)不得进行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宣传;(3)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4)不得进行捏造谣言与蓄意诽谤的宣传。[30] 据上海解放初期文教系统的接管人员王中回忆,“对于外国侨民在上海办的报纸,我们没有采取没收或封闭行动〞,“外国侨民在上海的报纸只要不敌视中国人民,我们都允许其继续出版〞。[31]当时留沪的大美晚报总经理兼主笔高尔德也成认:上海解放初期美商经营的大美晚报与英商经营的字林西报照常发行。[32]虽然关于上海市报纸、杂志、通讯社登记暂行方法中规定:获得登记证的报纸才能在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