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年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当今世界
政治
格局
多极化
趋势
综合
质量
检测
人民
专题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综合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23年·呼和浩特市高三模拟]美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着力打造自身反对殖民主义,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际形象,但是在二战后,美国政府认为这样的思潮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开始通过一系列宣传,使美国形象从二战前的“共和榜样、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世界领袖”,美国这一形象的转变( )
A.适应了美国对外扩张
B.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国际关系走向缓和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促使美国形象的改变,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改变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B、C两项是美国国家利益的具体表现,排除;美国这一形象的改变使国际关系日益紧张,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23年·乌鲁木齐市高三模拟]1947年9月,美国某历史学家在《谁是忠诚的美国人?》一文中说:现在发生的一切不仅仅是要打击共产主义,而是要构造一种正面的关于忠诚的概念。这种新忠诚是将任何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经济实践的质疑视为邪恶的作为。在此,作者认为( )
A.冷战促使美国政府强化思想控制
B.对美国的忠诚就是对其不加批判
C.二战使美国民众对政府丧失信心
D.美国对共产主义打击是邪恶作为
解析:依据材料“这种新忠诚是将任何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关系、经济实践的质疑视为邪恶的作为”来看,美国借打击共产主义的机会,强化了政府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不是强调对美国忠诚与否,重点是强调要打击共产主义的思维,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丧失与否,排除;D项材料表述的邪恶是对政府的质疑,不是对共产主义的打击,排除。
答案:A
3.1956~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据材料“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可知苏联极力拉拢印度,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答案:D
4.[2023年·南宁测试]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这表明 ( )
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
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
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
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
解析: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23年·滨州模拟]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解析:材料中提到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领导人有25封书信来往,最终苏联做出妥协,撤出导弹,美国也解除封锁,这体现了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A项正确。
答案:A
6.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1977年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当时(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解析:从60年代提出“发展”概念到70年代提出“发展权”概念,80年代通过“发展权利宣言”,可见发展成为国际共识,这是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紧密相连的,多极化趋势下各国开始注重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
7.195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讨论东西柏林和裁军问题;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苏联,双方达成了限制核武器的协议。这反映出美苏( )
A.意识形态的对抗逐渐消失
B.国家利益的矛盾趋于缓和
C.共同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
D.力量的消长影响双边关系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美苏两极格局影响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1959年,美攻苏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讨论裁军问题,1972年,苏攻美守,尼克松访问苏联,达成限制核武器的协议,可知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影响双边关系,故D项正确。
答案:D
8.二战结束不久,美苏开始冷战,两大阵营激烈对抗,但其间却发生了60年代中法建交,中苏关系公开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却仍联手支持越南抗美战争;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直至建立外交关系,苏联入侵盟友阿富汗等一系列事件。这反映了 ( )
A.“冷战”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复杂
B.中国大国地位提升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
C.美苏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根源
D.一些国家企图冲破美苏控制而独立自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既有美苏之间的“冷战”,也有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斗争,还有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斗争,还有中法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等,反映了“冷战”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故A项正确;B项只是国家关系复杂的表现之一,排除;美苏的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而不是根源,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一些国家企图冲破美苏控制而独立自主”,排除D项。
答案:A
9.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
C.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
D.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联邦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调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西欧国家外交的限制,体现了随着联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外交政策转向维护本国利益而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故A项正确。
答案:A
10.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解析:材料中的“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说明美国一家独大,“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说明还存在多个力量中心,美国也不可能主宰世界,故A项正确,排除C项;其他力量中心与美国存在强弱之分,诸强争霸不能反映这种现状,排除B项;两极格局终结后,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项。
答案:A
11.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国际政治体系”“充满不确定性”“减震器”等,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对各国间政治冲突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因此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单极世界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不是世界和平与全球治理的关系问题,D项错误。
答案:C
12.[2023年·惠州市高一模拟]环球网报道 2023年年6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韩朝非军事区见面,并握手问候。这是朝鲜战争停战66年后,朝美领导人首次在板门店会晤。 特朗普说了自己跨越“三八线”的感受:“跨过这条线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领导人金正恩在谈到特朗普跨过朝韩军事分界线进入时说。会谈结束后,特朗普表示,朝美双方同意重启无核化谈判,双方代表将在两至三周内开始会晤。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美国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朝鲜具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
D.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解析:材料中会谈探讨了签署和平条约及结束朝鲜战争的可能性,双方都尽量避免冲突,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故选A项;美国作为当前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B项;朝鲜是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和美国抗衡的实力,排除C项;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排除D项。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至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
的时代困境》等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问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摘编自[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14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前两句话得出中国古代世界主义是华夏优越前提下强调协和万邦的对外关系;根据材料一中杨度、胡适和孙中山的观点得出中国近代世界主义则是民族贫弱基础上追求民族平等、世界和平的中外关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古代中国华夏优越的原因,从民族危机、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对战争的反思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强调民族平等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和材料二“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