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docx
下载文档

ID:1769740

大小:21.64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西部 贫困 区县 义务教育 均衡 发展 面临 困境 对策
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稳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开展的新阶段,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开展。但目前从总体上看,西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等差距非常明显。造XX县区域义务教育开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中心〞取向和重点学校制度、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均、城乡师资力量悬殊和贫困家庭收入水平低等。本文在分析、研究的根底上,提出了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开展不均衡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均衡开展;西部义务教育;对策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和自治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29%。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等原因,县域内义务教育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条件等形成明显的差距。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稳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开展的新阶段。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根底教育的大头在农村,不加快西部农村教育的开展,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就不可能实现根底教育的均衡开展。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任务,面对将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要求接受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内涵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根本公共效劳,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征。 均衡开展是义务教育的应有之义。 根底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就是在教育公平、教育平等原那么的支配下,国家制定的有关根底义务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基义务础教育法规、政策,都要表达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根本思想,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根底教育资源,必须均衡配置;各级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具体教育活动和教学活动中,要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和开展时机。从教育资源的配置看,教育的“硬件〞设施,包括生均教育经费、校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等的配置,教育的“软件〞,包括教师、图书资料等的配置是否均衡;从教育结果(目标)看,包括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开展、全面开展;从教育的功能看,是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开展需求到达相对的均衡。 约翰·罗尔斯对教育公平有三种理解。“①教育时机的公平;②教育过程的公平;③教育结果的公平。〞[1]还有研究提出,“均衡开展〞是一个动态性的原那么,均衡是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不是搞“一刀切〞,而是要鼓励办出特色;“均衡教育〞也不是限制开展,把高水平的拉下来,而是要鼓励开展快的地区提高质量,在开展过程中逐步把水平不高的拉上来;“均衡开展〞不是低水平、停滞不前静态的教育,而是不断开展、与时俱进的教育。 另外教育具有平等化的功能,它是社会开展的一种平衡器和稳定器,也是社会再分配的一个调节手段,通过教育能够促使处于弱势状态的人群向上层流动,从而增进社会的平等,促进社会的稳定。 二、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开展的表现和成因 (一)表现 1.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差距非常明显。县城各个学校根本配备了计算机、多 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软件等先进仪器设备,校舍、运动场等都到达标准化建设。有的还有塑胶操场、人工草坪球场等;而乡村的一些中小学却只有陈旧不堪的教学楼,在很多村点小学更有危房存在,课桌椅破旧,其余什么硬件设施都没有,成为遗忘的角落。 2.师资队伍差距大。县城各个学校集中了大批高素质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和骨干、学科带头的教师特别多,不管是学科、学历、知识结构还是年龄结构,都到达了比较高水准的配置。而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地域分布、文化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乡村小学英语、图、音、体、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非常缺乏,学历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反差大,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3.优质生源过度集中于县城中小学(特别是中学),择校风在县城屡禁不止,择校问题越演越烈,中考升学分数排位,就近入学政策不仅没有阻止择校行为,反而是择校问题越演越烈。 4.与县城相比,乡村中小学辍学率高,贫困家庭、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子女教育薄弱。 (二)成因分析 1.教育政策中的“城市中心〞取向和重点学校制度是导致教育开展失衡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了一种“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执行的是对城市中小学校进行倾斜的教育政策,这种政策直接表现为在教育财政和教师人事制度向县城学校倾斜。其结果是:县城的教育普及程度远高于广阔乡村地区,县城中小学校占有的物质资源和优质教师资源比乡村学校高得多。[2]有的地方政府有钱在县城建“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却无钱帮助农村的不合格学校到达根本标准。这种开展却是以牺牲非重点学校的开展为代价换来的,它拉大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 学校的差距,加剧了根底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 2.现在的乡村中小学教师中有很多是民转公的教师,他们原来大多是高中甚至有少数是初中毕业,还有相当局部是中师大专毕业生。随着近年来大规模的在职学历进修的开展,乡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大都达标。但乡村教师学非所教的现象非常突出,再加上培训质量低,造成了大局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虽然达标了,可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教师的地方性补贴、住房等待遇很难落实。导致了大多数乡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往条件和待遇较好县城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福利待遇偏低,生活条件差,工作繁重,是制约县域教育均衡开展的关键问题。 3.在现阶段优质质量教育资源还处于稀缺状态下,乡村优秀的小学毕业生纷纷涌入县城重点中学,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有点能力的家长也都会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联系到县城重点中学就读,就近入学政策不仅没有阻止择校行为,反而是择校问题越演越烈,使得乡镇薄弱学校的生源和社会声誉越来越差,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差低。 4.一局部西部遥远地区,尤其是初中辍学现象还相当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有些家长和学生对到学校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缺乏,特别是生活比较困难的一些家庭,驱使一局部学生出现长期辍学或者在西部的季节性辍学。还有因学习成绩差而造成的厌学,这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学校基于升学压力造成了一局部学校放任,甚至施加压力让学生辍学,从而减少毕业生的基数来提高升学率和平均成绩。另外在西部某些山区,由于布局调整使得学校过于集中后,增加了一些学生上学的难度。 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分析当前国家的相关 教育政策,笔者认为,要促进西部贫困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确保努力实现2023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3年区域内根本均衡的新目标的早日实现,亟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责任,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创造良好环境1.牢固树立均衡开展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宏观指导等方面表达均衡开展的要求,即政府的投入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平等的,具体说来,就是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等应大致相当,而不应当是相差悬殊。当然,投入均衡并不是搞平均主义、整齐划一,而是更要向薄弱学校、弱势群体、落后地区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政府投入责任。“要完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落实好“三个增长〞要求,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对省、市、县三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中的投入责任要划清楚确,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尤其是省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开展,不断提高保障水平。〞[3] (二)扶持薄弱学校,实现校际间教师资源的均衡开展 扶持根底薄弱的学校是缩小校际间差距的重要手段。薄弱学校是由于实行重点学校制度而对非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缺乏而形成的。教师队伍素质决定教育质量,要改变薄弱学校的状况,从根本上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在经费和教师资源配置上倾斜。在资源配置上,取消长期以来教育资源优先向重点学校配置的倾斜政策,不再把有限的资金、教学设施和优秀教师主要流向重点学校,而是向乡村学校和XX县区薄弱学校倾斜。教育经费调配优先保证薄弱学校;设立专项特困 扶助经费,补助簿弱学校;对薄弱学校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无偿划拨或增大补助;为鼓励教师稳定于贫困地区工作,地方财政在实行教师工资统发的根底上,对贫困地区教师增发补贴。 2.师资培训政策倾斜。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薄弱学校教师素质低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养和培训:①通过定向培养、优先安排在职教师参加各种脱产或在职教学业务进修、分配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支教等多种途径,充实薄弱学校的教师力量;②通过与重点师范院校结对、与重点师范院校的骨干教师结对的方式,由重点师范院校帮助薄弱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③加大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多媒体等应用技能培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缩小城乡教师的“数字鸿沟〞。 (三)突出弱势群体补偿,切实解决好农村儿童、流动儿童XX县区城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等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问题 对于弱势群体,必须加大扶持力度,帮困助学,使均衡教育得到有效提升。弱势补偿主要通过公共财政资源对社会低收入阶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农村和遥远地区人口接受义务教育进行补偿,教育投入坚持向经济欠兴旺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特别要解决农村困难学生入学难和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必须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充分保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困难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免费就读,地区财政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要保证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享有同样的教育,要减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失学率,政府必须担当起主角。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56 [2]杨东平.教育公平是一个独立开展的目标[j].教育研究,2022(7)[3]李明华.义务教育均衡开展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322,(9)[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1.莫永生(1978-),男(壮族),广西XX县区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教育根本原理 2.莫忠纯(1974-),男(壮族),广西XX县区人,广西XX县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