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析
明代
江南地区
发展
历史
原因
变化
浅析明代江南地区开展的历史原因及新变化
摘 要: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经济贸易蓬勃开展起来,全球经济的开展带动了明朝后期的进出口贸易,美洲等地出产的白银大量而持续的流入中国,为明朝后期社会经济的银本位货币体制奠定了坚实的根底。由于生丝,茶叶,瓷器等商品的大量出口国外,极大的刺激了晚明时期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快速开展,促进了全方面多层次商品经济和市场的繁荣,以此为根底形成了商品经济的主要载体——市镇,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展是商品市场和商业市镇形成和开展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从宋代开始就持续的释放着能量,直到明代中后期到达了一个新的顶峰。
关键词:明代;江南地区;变化
1 江南经济开展的历史原因及新变化
明朝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的繁荣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积累过程。从东汉时期开始,相对来说南方社会比较稳定,而北方多战乱,尤其是三次比较大的社会动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嘉之乱;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乱。三次社会大动乱给北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但对于南方来说,却迎来了开展的时机。北方的三次社会大动乱引发了三次规模巨大的移民浪潮,大量北方人口为了躲避战乱,寻求生存开展的时机和空间,举家或举族迁居南方,他们不仅为南方带来的丰富的劳动力,同时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经验,南方的各个割据政权也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的开展,大多实施了有利于区域经济开展的政策措施,比方南唐政权,吴越政权和南宋政权,都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极大的刺激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开发。宋史·范祖禹传有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陆游在常州奔牛闸记中说:“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高斯得在宁国府劝农文中分析江南地区水稻产量时说:“上田一亩,收五六石。故谚曰:’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从以上所言可以看出江南地区经济开展的一些原因和江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的经济地位。人口的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江南农业的精耕细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苏湖熟,天下足〞,短短的六字谚语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其重要的经济地位。
到了明代,尤其是明代中后期以后,江南地區的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以天下粮仓闻名的苏州和湖州等地区,由于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开展,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开展,农产品的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原本种植粮食的耕地被大规模的改种各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如桑,棉等作物),以适应商品经济市场的需要。农业生产格局由原先的以粮食作物为主变成以经济作物为主,使得江南地区由著名的“粮仓〞变成了缺粮区,江南地区的粮食供应开始仰赖湖广地区。晚明苏州地方官黄希宪说:“吴中五方杂处,日食甚繁……吴所产米原缺乏供本地之用,假设江广(江西,湖广)之米不特浙属藉以济运,即苏属亦望为续命之膏〞这种缺粮现象并不是经济倒退的表现,相反却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展导致农业生产格局的重大改变,从而造本钱地区粮食生产的降低。
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乡村手工业的繁荣,丝织业棉纺织业蓬勃开展,大量耕地改种桑棉等经济作物,为手工业提供原材料。雍正年间浙江巡抚程元章言:“杭嘉湖三府属地,地窄人稠,民间多以育蚕为业,田地大半植桑,岁产米谷,除办漕外,即丰收之年尚不敷民食,向藉外江南贩接济。〞康熙嘉兴府志记载:“(粮食)每不能自给,待食于转输者十之三四。〞从中可见当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飞速开展,使得江南地区出现了“早期工业化〞。李伯重在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中指出: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工业的开展,使得工业在江南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到了19世纪初,在江南大局部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在经济最兴旺的江南东部,甚至可能已经超过农业。李伯重对“早期工业化〞的解释是:“所谓早期工业化,指的是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开展,使得工业在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超过农业所占的地位。由于这种工业开展发生在一般所说的工业化(即以工业革命为开端的近代工业化)之前,因此又被称之为工业化前的工业化〞
伴随着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开展,江南地区也成为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地。明孝宗时的大学士丘濬在大学衍义补中对韩愈的“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加以补充“以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从中可以看出,江浙地区向国家上缴的赋税之多是其他地方所无法企及的。根据大明一统志中记录的全国二百六十多个府州的赋税数字可以清楚的看出,苏松常嘉湖杭六府的赋税占全国赋税总额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可见江南地区对国家赋税的奉献率。
2 社会风气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繁荣刺激了江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繁荣,整个地区呈现出繁荣富庶的景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生动形象的表达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繁荣富庶状况,随之而来的是奢侈风气的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江南本地的时尚风俗也被商人带到了全国各地。明人张翰说:“自昔吴俗习奢华,乐奇异,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是吴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整个江南地区,明中叶以来,社会风气逐渐由俭朴走向奢侈,这种社会现象是工商业兴旺,市场经济繁荣,社会生活富足而带来的必然结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奢侈能拉动消费,带动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促进经济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明)黄希宪:抚吴檄略卷一为祈饬籴之禁大沛邻郡封事(崇祯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移牒苏州府长洲吴县檄)
[2]雍正朱批谕旨程元章奏疏
[3]康熙嘉兴府志卷十二风俗
[4]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6页,第6—7页
[5](明)丘濬:大学衍义补卷二十四经制之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