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叶岚.doc
下载文档

ID:1768727

大小:25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叶岚 2023 我国 城市化 进程 中的 问题 对策
有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探究 一、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开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开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开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开展又促进了城市化。它包括如下三大标志: 1、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中国城化特点 1、城市化动力呈现出公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三足鼎立的动力结构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开展,非公经济快速崛起,即除公有经济之外其他所有经济形式,包括民营和外资两大类。经济成分趋向于多元化。然而,公有经济的步伐却相对放慢了。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有经济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这样,在21世纪之初,民营经济就取代公有经济而上升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和管理的经济成分,包括除公有和外资之外所有其他经济形式。同时,外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开展,并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局部。 2、城市化模式演变成方案、市场和外向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在民营经济根底上,又出现了市场机制和模式。同时,随着外向经济的开展,在外资经济的根底上,还形成了外向机制和模式。这样,改革开放30年来,与动力结构的演变相适应,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模式也转变成方案模式为主导、市场模式为根底、外向模式为辅助的格局。 3、城市化质量显著改良 早期的城市化是比拟粗放的,存在着大量的半城市化现象,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压力。近年来,在科学开展观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了科技创新,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增强,城市化质量有了大的飞跃。 例如,反映昆山给我的印象,早期的昆山在我的印象中经济虽然在迅速开展,但是环境质量很差,而现在的昆山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各项社会工业事业指标在21新世纪后均上了一个大台阶。 4、大城市开展优势明显增强 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体制趋于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逐步增强,大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北京等,开展优势更加突出。2023~2023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就显示出城市规模越大年均增长率越高的趋势。 5、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已经形成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步伐加快,并且这些地区已积累了雄厚的经济根底,同时也在转型和升级,向着效劳业开展:一方面是商业贸易,另一方面是生产性效劳业。这样,该地区的城市化就在原来初级工业化根底上开始进行再城市化过程,即商业化过程。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城市化有三个阶段:工业化—商业化—都市化。当然,这样的城市化主要是集中型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将得到优先开展,如广州、深圳、温州、苏州、上海等。 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就促使当地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扩散,这其中包括东南沿海兴旺地区向欠兴旺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扩散,如珠江三角洲向东边的惠州、北边的河源及西边的阳江等地进行投资。 三、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1、城市化率偏低。 2023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2%,比1978年提高18.3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到传统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中国城市化开展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开展和经济开展水平。在中国现在所处的开展阶段下,城市化率偏低将成为制约经济开展、影响社会稳定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巨大瓶颈〞,成为限制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巨大瓶颈〞,也将成为我国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知识经济时代新一轮财富集聚中的“巨大瓶颈〞。 2、结构规模与人口、经济规模不协调。 中国大城市的规模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尤其低于兴旺国家的水平,导致了像上海、北京这样全国最大的城市,所产出的国民财富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大城市的水平,如东京的GDP占日本全国的18.6%,伦敦的GDP占英国全国的17%,汉城的GDP占韩国全国的26%,而北京、上海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分别只有2.5%和4.6%。要立足与中国实际,北京、上海所占人口比重和上述城市相比要小得多。这说明,中国的城市表现出城市结构规模大,但城市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都偏小的不协调现象。 3、对环境造成影响。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 五、具体解决措施 1、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要求。 要十分加强城市功能与根底设施的完善、积极投入数字城市的建设、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城市效劳体系的提升等,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置于国际的大背景之中。 2、必须将中国城市的开展视作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系统。 我们应当进一步调整全国城市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和加强产业转移力度,放大城市扩散效应,将其真正塑造成带动区域经济开展的龙头。我国超大型、特大型城市现有32个,其中东部16个,西部6个.中部10个,根本覆盖全国。可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城市群,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城市群,在环渤海地区建立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城市群,作为进入国际竞争前沿的中国高地。    3、认真规划国家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加强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开展。 对于大城市来说,我们要将其塑造成国际级和国家级的人才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中心等,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带动作用。大城市在城市体系重复发挥了城市的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核心主力,城市化战略设计中要敢于克服“大城市不大〞的现状。    4、加大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重点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 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开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目标。根据各地经济开展水平选择适宜的路径,对于乡镇企业比拟兴旺且分布比拟集中,城镇密度比拟高的地区,鼓励城镇集中合并,选择以中心城镇为中心、卫星城镇分布周围的方式开展小城镇。 就比方说宿迁市,由于宿迁市经济发落后于江苏其他城市,因此,我们要首先大力开展宿迁市的经济、培育实力,为其建设创造条件。城市化战略设计中必须要克服“小城镇不优〞的现状。    5、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 我们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一体化。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开展。我们高中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更应该积极行动,为保护环境,构建和开展生态城市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