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docx
下载文档

ID:1767763

大小:47.27KB

页数:4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流动 党员 教育 管理 调查 思考
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城乡开展日益融合,联系日益紧密。这种变化和联系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按照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党员管理方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中共XX县区委成立课题组,以XX县区域内工作所在地、长期居住地与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别离的党员以及从外省市流入XX县区的党员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XX县区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探索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效劳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提供依据。 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伴随着我县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也日益频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成为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一)流向分布。流动党员多数以亲、邻、友互介互带的方式外出,同村、同乡党员的流向往往在地域上、行业上相对集中,流动的总体情况是流出党员主要从农村向县城和北京XX县区流动、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流动;流入党员主要是从外地农村向我县县城流动,而且以XX省周边省份尤其是XX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居多。根据调查显示,从流动党员行业分布上看,我县流出的党员主要以开出租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此外,有局部党员因年老体弱投靠子女,或者外出务工经商等。外地流入我县的党员绝大局部在企业务工,有少数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企业。如我县十里堡镇,全镇共接收外省市流动党员12人,其中2023人在企业务工。 (二)流动数量。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以县人才效劳中心为例,2022年组织关系在该单位的流动党员只有50人,到2023年增加到150多人,目前那么到达了240多人。据统计,截止到今年2023月底,我县工作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在组织关系所在乡镇(街道)以外的流动党员有1179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3.4%,其中在县域内流动的有587人,占49.8%;流入到本市其他区县(主要是XX县区)的577人,占48.9%;流入到外省市的有15人,占1.3%。从外省市流入到我县的党员有506人,占我县党员总数的1.4%,其中从XX省流入到我县的党员有180多人,占流入到我县党员总数的35.6%。 (三)党员构成。流动党员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从身份上看,我县1179名流出党员中,农村党员921名,占78.1%,明显占据主体地位,但近年来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的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多。就性别而言,男性有884人,占75%;就年龄而言,全县流动党员仍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下的有786人,占66.5%,但各年龄层次均有分布。就文化程度而言,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36人,占28.5%;高中中专学历的392人,占33.2%;初中及以下学历的451人,占38.2%。 二、XX县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效劳工作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XX县区委以“有利于促进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为原那么,在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效劳平台、创新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效劳,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和开展流动党员群体的先进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组织,确保流动党员做到离家不离党。为了有效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流动党员聚集的县人才效劳中心和具备条件的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作为建立健全双向共管和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重要根底性工作。结合组织关系转移到县人才效劳中心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日益增多的实际,202223年5月,在县人才效劳中心建立了党委,并根据党员的分布情况,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将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到党组织的管理范围之内。针对非公经济快速开展和在非 2公企业就业的党员不断增加的情况,以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为重点,不断扩大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覆盖面,去年以来共在141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使有党员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起党组织。在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的根底上,按照就近、方便的原那么,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以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冯家峪镇党委在外出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起4个流动党员党小组,并为每个党小组配备了电视机、dvd机和电教光盘等学习材料,确保外出流动党员定期参加组织活动,做到“离家不离党〞。 (二)创新机制,探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方式。一是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支部根据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从本支部在家的党员中选择适宜人选,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开展定期、定向联系。果园街道党工委挑选责任心强的社区党员担任联络员,与外出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定期向他们传达党组织的决议和要求,了解流动党员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反响给党组织;高岭镇党委利用北京移动农网信息平台每周向流动党员发送一条信息,主要内容有:党的根本知识、致富信息、招工信息、实用技术等,增强了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制度。流动党员每个季度要向党组织上报一篇书面汇报,报告自己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三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党组织定期到流动党员家中进行走访,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西田各庄镇党委积极推行针对流动党员家庭的“一节一问候〞制度,每逢重大节日,流动党员所在的党支部都要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并通过打 、发短信等形式送去党组织的问候。四是建立流动党员评议制度。党员外出之前,党支部与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对其进行管理和评议的主要依据;流动党员返乡后,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流动党员汇报外出期间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全体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于评议等次在中等以下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催促其按期改正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效劳,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设置流动党员咨询效劳专用 ,制定流动党员咨询效劳专用 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受理 咨询;为流动党员发放“咨询效劳联系卡〞,使党员无论流动到哪里都能不忘家乡、不忘入党誓言,并且能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效劳和管理。实行接收流动党员组织关系首问责任制,流动党员到流入地党组织联系转移组织关系或咨询参加组织生活等事宜,接待人员做到热情接待,积极帮助落实相关事项,任何党组织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流动党员按规定转来的组织关系。东邵渠镇党委在全镇建立起14个党员效劳站,为党员提供证件办理、信息咨询、关系接转、技能培训及照顾留守孩子、助种助收等效劳;果园街道建立流动党员效劳站,为流动党员提供维权效劳、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生病就医、租住房屋等实际问题。不老屯镇地处我县偏远山区,镇党委结合该镇流动党员大局部在县城务工经商的实际,在县城内的信远大厦建立“不老屯镇流动党员活动站〞,每季度组织一次流动党员活动,帮助其解决工作、生活、思想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流动党员找到“家〞的感觉。 (四)搭建载体,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发挥流动党员能力强、信息灵通的优势,为流动党员设定致富信息、经济开展等岗位,同时为流动党员发放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记录本,由党员把自己履行职责的情况,以写实的手法简要记录下来,作为党组织考核的具体依据。冯家峪镇西白莲峪村外出流动党员冯小林,根据村党支部开展柴蛋鸡养殖的号召,带头养殖柴蛋鸡,年收入达3万余元,同时他不忘将自己的养殖技术向身边的党员和群众进行传授,带动5户群众共同增收致富。在“一个党员一件事〞活动根底上,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承诺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帮带群众、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提出承诺事项,充分调动流动党员效劳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太师屯镇党委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家乡开展做奉献〞活动,广泛征求流动党员对本乡镇及所在村经济、社会开展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流动党员为家乡发 4展收集信息,发动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回乡兴办企业。西田各庄镇党委大力实施“先锋工程〞,开展“流动党员模范岗〞争创活动。穆家峪镇优龙公司党支部以创立“党员标兵〞为载体,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效劳职工群众、效劳企业开展活动,通过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引领广阔职工群众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快速开展。 (五)提供保障,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奠定坚实根底。县委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统筹规划,同步推进。为了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写入乡镇三个文明建设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委组织部定期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催促检查,并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状况和实际成效作为评定“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的重要依据。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将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成联谊“对子〞,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 三、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管理难到位。一是外来流动党员的情况难掌握。外来流动党员以外出务工为主,并且多数在非公企业就业,有很大一局部党员不表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导致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情况难以掌握;此外,非公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又比较松散,职工“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党员职工往往与党组织“不辞而别〞。二是外出流动党员管理难进行。多数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点变换频繁,党组织对其去向很难及时掌握,尤其是大学毕业或部队退伍后自谋职业的党员,这些党员往往将组织 5关系转移到其户籍所在地党组织,然后长期在外务工经商,平时只是以托人代交或邮寄的方式交一交党费,无法正常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三是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局部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作用和影响、现状和问题认识不清,有的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不多、手段不活、要求不严,外出党员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有的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消极应对、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关系难接转。一是正式组织关系不想转。在转移正式组织关系上,流动党员心态复杂,有的认为转移正式组织关系的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干脆不转移组织关系;有的认为自己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转来转去太麻烦而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有的担忧企业把扣留组织关系作为限制其自主择业的砝码,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有的与正式组织关系所在的党组织有较为紧密的利益关系,尤其是农村党员,担忧因转移组织关系失去这些利益,而不想转移组织关系。二是临时组织关系不好转。目前,转移临时组织关系的凭证有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两种,使用较多的是后者。在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过程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认定存在偏差,活动证有漏发、错发的情况;局部流动党员不愿意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有的不领取活动证,有的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持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此外,对于党员外出的时间、地点党组织不能及时掌握,按时将活动证发到流动党员手中存在较大难度。三是主观上不愿接。对于流入地党组织,有的因活动场地、活动经费有限,不愿意接收更多的党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