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土专家
支书
富民
XX
金溪
镇马家桥村
党支部书记
“土专家〞村支书的“富民经〞——记XX县金溪镇马家桥村党支部书记邓伟
文
——记xx县金溪镇马家桥村党支部书记邓伟
邓伟,男,现年35岁,高中文化,现任中共金溪镇马家桥村党支部书记。
过去的马家桥村。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多少年来,乡亲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艰辛日子,延续着传统的种粮模式,收入低,住房差,生活苦,难以看到老百姓的笑容。
如今的马家桥村。座座漂亮的楼房林立其间,片片葡萄园、行行枇杷树点缀其间,胜似一座“花果山〞。富了的农民没有忘记这位“领头雁〞。“同志,你一定要将我们村邓书记的事迹好神写一写哟。〞,当我们再次前往马家桥时,一名叫徐立英的大妈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
带头学艺寻求“脱贫路〞
1985年,他从县农广校毕业后,回到故里,面对着这一片沧桑的土地,苦苦思索着脱贫的路子:人人都跑出去打工,光凭劳力挣得到多少钱。呆在家里,不搞副业,不做生意,也难挣到钱。想来想去,决定还是用自己的智慧闯一条“在家里也能挣大钱〞的致富路。于是,他又踏上了拜师学艺之路,自费到成都龙泉驿学习果树嫁接、管理知识。1986年,他第一次贷款从福建购回了100株“巨丰〞葡萄苗,栽植在自家最好的1亩地里,第三年收到了实效。尝到甜头的他又从外地购回了一批枇杷、枣子苗,种植面积扩大到4亩多。但由于缺技术,没有经验,失败了,引来左邻右舍的嘲笑、讥讽。面对困难,他没低头,找原因、看资料、拜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终于走出了一条脱贫路。而今,大面积葡萄、枇杷、枣子挂果了,钞票也有了,仅果业收入,每年均在5万元以上。
带动邻里引奔“致富路〞
“自己富了不算富,百姓富了才算富。即使我不是干部,我也要帮助群众致富〞,邓伟说。他把自己培育的苗子和从外地引进的良种枇杷、葡萄苗,无偿提供给村民,发动村民水田改旱地,砍掉杂树,增加果树种植面积,规模栽植经果林。并坚持每周到果农家了解情况,讲解技术,提供资料,带去各种供求信息,从培育、栽植、管理、经营等环节手把手地教他们,直到学会为止。他从不向农户要一分钱的报酬,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土专家〞、“财神爷〞。9社特困户马永虎在他的亲自指导下,栽了30窝枇杷树,现年产上千斤,产值达4000多元。
一花引来百花开。去年,该村1社年产“巨丰〞葡萄6万斤、洞庭枇杷6000斤、山西晋枣800斤、锦橙100号3.5万斤,全社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目前,全村季季有水果,农户月月有收入。
带着村民辟出“小康路〞
结构调整了,经济开展了,可制约经济开展的“瓶颈〞问题却没解决。“果子熟了,想赶早卖个好价钱,可公路不通,难以运出去,每年我们每家的运费损失就达200多元。〞9社村民马忠泽说。2004年3月8日,通过“两推一选〞,邓伟全票中选为村支部书记。可遭到曾参加过淮海战役的父亲的坚决反对,但他执拗地劝说父亲说:“人来到世上,就是要干一番事业,为老百姓办事,是我一生的心愿。你不要我干,可群众要我干。〞在任职大会上,他庄严地向群众宣誓,一定当好“班长〞,建强支部,带着全村人民搞好根底设施建设,念好“山上戴帽子,山腰找票子,山下保肚子〞的治村致富经,同广阔群众一道共奔小康路。
交通“瓶颈〞的解决,犹如给全村经济开展增添了双翼,在结构调整中,他为了提高水果档次,保证水果品质,探索出了果菜、粮菜套种模式并在全村推广,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以1社水果基地为点,带动全村2、3、4、5社的小水果基地已初具规模,目前建立开展优质枇杷、葡萄600亩,柑桔100亩,大枣100亩,桃树100亩,把马家桥打造成了名符其实的花果飘香的小康村。
“群众富了,环境和文化生活却单一了……〞,邓伟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于是,借助县委组织部XX县区信用联社的“党员农贷快车〞,依靠县扶贫办的项目扶持,他又带着群众铺石板路、建便民道15公里,让120户村民搬进了农民新居,开展村通有线电视120户,安装程控 120门,结合文明新村建设,利用马家桥的地理优势引进业主沈秀英投资5万余元开发溪河养鱼搞农家乐,打响了旅游兴村的第一战,带动了全村新村建设步伐,目前全村户户都废旧立新,搞适合自己开展的产业。
村民富了,邓伟家却开展慢了,他一门心思扑在全村开展上,忽略了自家的经营,同时自己时时垫资解决村级问题,9月份村幼儿园开学在即,可村小破烂不堪的桌凳成了邓伟心头的又一心病,苦求无门,他又自垫资金5000元添制了桌凳,解决了师生燃眉之急,难怪5社陈大娘逢人便说“要不是邓书记掏钱制桌凳,可能我的孙子要跑到十多里外的学校读书了。〞是的,邓伟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感动了人们,群众才信任他、赞誉他,也正因为邓伟致富不忘众乡亲,担任支书带着群众谋开展,马家桥村在2004年7月被中共XX县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邓伟又站到了新的起点,那就是尽快想方法修建起党建室、阅览室、播送室,以彻底解决农民缺技术、缺信息的强烈愿望,打造一支高素质、懂技术、会管理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他常说:“农民朋友是善良的、朴实的,只要你为他办一点点小事,他就会永远记着你。只要干部心中时刻想着群众,群众就会支持你。〞
文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