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浅谈石棉县尔苏藏族社会变迁.docx
下载文档

ID:1763681

大小:20.42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浅谈 石棉县 藏族 社会变迁
浅谈石棉县尔苏藏族社会变迁 :本文根据2022年7月至2022年2月在四川省石棉县蟹螺堡子的田野调查资料,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对该地的尔苏藏族社会制度、生产经济两大方面变化情况进行初步整理分析,肯定其顺应历史开展以此来认识尔苏藏族社会生活在历史与近现代进程中的演变。 关键词:尔苏藏族;社会变迁;蟹螺堡子 一、管理制度 (一)解放前的管理制度 1.土司制度 元代始行土司制度,明初沿袭元制,后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管汉民,少数民族由土司管辖。松林地土千户于同治三年(1864年)升土都司,直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与老鸦旋土百户一并废除设乡。 土司署,俗称土司衙门。土司世袭,绝嗣由长房后裔继承。承袭由地方政府申报,朝廷批准,发给号纸,死时缴销,继令颁发。改朝换代归诚后,缴销前朝印信另颁换,秩由中央定品级。土千户秩五品,土百户秩正六品,职责是向中央政府完粮、纳贡,奉派征输,管理辖区内少数民族事务。 2.堡寨 土司署所辖各堡,设头人或土舍。老百姓统称之头目。职责是管理辖下百姓,组织兵丁征战以保护地方,传集议活(以完粮纳输、议罚为主),尊奉土司调遣等。土舍、头人皆世袭,由土司决定。如绝嗣,于土舍、头人族内拣选继承。无秩,不入流。松林地土司初为土千户,同治三年(1864年)升土都司加副将衔。①石棉尔苏藏族主要分布在松林河以南地区共有48个大小堡子均由松林地土司管辖。 (二)解放后的管理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对石棉县尔苏藏族的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1952年4月,乡建置时辖蟹螺、新乐两村。同年8月,蟹螺村分置为蟹螺、大湾两村;新乐村分置为新民、新乐两村共计四村,22个组。1954年6月,蟹螺村再分置为田坪、江坝两村;新民村更名为集中村,计五个村。1958年10月7日人民公社成立时,下辖田坪、大湾、江坝、新乐、集中、俄足、大坪、猛种八个管理区。其中集中村分置为集中、俄足、猛种三个管理区;江坝村分置为江坝、大坪两个管理区。1961年7月,更名为大队、生产队。该公社有八个大队、26个生产队。1977年,经县批准撤销集中大队,分别并入猛种、新乐、俄足三个大队。1982年1月30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蟹螺藏族人民公社。1984年3月,恢复乡建制时,为蟹螺藏族乡至今。2000年末辖村7个,村民小组28个。1984年3月恢复乡建制,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组,全乡有7个村31个组。1990年村改称村民委员会,组为村民组,后村民组多有分合,至2000年末有7个村民委员。② 管理制度的演变,直接关系尔苏堡子未来经济、习俗、科教文卫事业的不断开展变革。这就意味着,管理制度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该民族的治乱兴亡。因此建立健全尔苏藏族文化保护管理机制是顺应时代开展的必要。 二、生产与经济 (一)改革开放前的生产与经济 蟹螺堡子位于二半山河谷地带,耕作与畜牧并存,但以耕作为主。③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等。其中,粮食作物主要为荞子、玉米、大豆、黄豆、土豆等;经济作物为油菜、三七、天麻等;经济林木为核桃、板栗、花椒等;畜牧业主要饲养羊、黄牛、马、骡、猪等。这些作物在蟹螺乡尔苏人的日常生活中长期居于重要地位,世代延绵,几乎没有将它们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更加表现出尔苏人的勤劳、智慧、勇敢、热爱生活等优良品质。 (二)改革开放后的生产与经济 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也因地制宜地开展少数民族经济使其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将其特色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牲畜等带出堡子,走向市场。在这个竭力追求绿色健康环保的时代由于其产地的特殊性,使得该地输出的产品供不应求,堡子里的人们渐渐尝到了大市场的甜头。于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时,政府又指导乡亲们进行大面积蔬菜种植,他们种植的种类有:辣椒、四季豆、土豆(适合山地种植)。在我们调查时,现任江坝村五组(蟹螺堡子)的队长,又开始在自家地里试种西兰花、莴笋等其他蔬菜品种。方案扩大堡子蔬菜的种植规模。 同时,蟹螺堡子作为传统村落的代表,近年来蟹螺藏族乡的尔苏藏族同胞用通过举办“环山鸡节〞(蟹螺的环山鸡节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活动。其特色鲜明的文化不断吸引慕名前来的游客,以及各地学者前来考察研究这一神秘的民族文化,为这里的尔苏人不出家门就可以接受新鲜事物提供契机。同时也顺应历史的潮流,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来源。2022年该堡子成为第一批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对象,此后对保护该村落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民俗古村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纵观其经济的开展模式,不得不肯定该地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农业方面不再自给自足,重点落在蔬菜种植方面,还引进了新兴的旅游业,整个堡子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等的依赖度在降低。同时,畜牧业也在逐渐变化:由以往的大规模饲养羊、黄牛、马、骡、猪等牲畜,变成以饲养猪羊为主。现堡子内平均每户也只有十几只羊的养殖规模。而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对蟹螺堡子的开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也就意味着,当地政府在指导经济革新的同时,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设计出以保护尔苏藏族文化为前提的开展方案。以此才能保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可持续开展。 石棉县蟹螺堡子是尔苏藏族核心聚集区,也是我国尔苏藏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区。国内民族学家称其为“中国尔苏藏族第一堡〞。田野调查小组对该地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做初步分析,肯定其顺应社会变迁的历史潮流。当然我们将进一步对其独特的文明传承进行探究。为加强对尔苏藏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尽绵薄之力。 基金工程:本文系西华师范大学2022年科研立项(工程编号42713020)课题四川省石棉县尔苏藏族文化调查报告、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方案工程四川石棉尔苏藏族文化调查研究(工程编号2022106380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琼(1992-) 女,藏,四川雅安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①石棉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编:石棉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卷四 第116页。 ② :///zt/2022/0924/article_4829.html,北纬网:石棉县10个民族乡根本概况,2022年9月24日。 ③王德和:凉山州北部地区尔苏藏族文化概述,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2022(4):7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