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货币
管理制度
形成
发展
古货币管理制度的形成及开展
一、明代货币的印制与发行
明代“宝钞〞的情况比较特殊,“宝钞〞的发行并不是建立在“钞本〞之上的,也就是说是没有发行准备金的,这种方式对于政府而言,意味着没有任何发行本钱与发行风险,而所有本钱和风险其实都是由老百姓所承担的,这可以说是封建制度下才会出现的货币发行制度。此外,由于不受准备金的限制“,宝钞〞的发行量其实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导致了此后“宝钞〞的大规模贬值,也就是通货膨胀问题。尽管史书上未曾有明确记载“宝钞〞的数量具体有多少,但是从“宝钞〞发行的时间跨度,工匠数量,以及存放“宝钞〞库房的规模来看,当时明代“宝钞〞的面值,可能到达了一个天文数字。据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所下诏令来看,宝钞的印制工作从每年的三月份开始,十月份停工。宝钞的印制工作直到宣德三年才完全停止,期间时间跨度五十余载。从当时户部呈报的数据来看,宝钞制造每年消耗的草纸七十多万张,工匠六百余人。到宣德年间工匠数量超过九百余人,这仅仅是停产后剩余工人的数量,可想宝钞制作鼎盛时期的规模。“宝钞〞的发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臣民手中兑换一定比例的金银,另一种是通过财政支出。但总的来说,明代“宝钞〞采取的是一种无限制发行原那么,而具体发行量,一方面取决于朝廷的需要,另一方面那么是臣民手中金银货币的实际数量。明代中后期,由于对外贸易日渐兴旺,巨大的贸易顺差,使得大量的欧洲银币流入中国,因此宝钞的发行更加没有节制。“宝钞〞最为主要的用途是用以支付财政支出,明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将财政赤字的风险和压力完全转移到臣民的头上,从而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开展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明代宝钞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发放俸禄,根据明朝法律规定,王公、公主等岁供,均以宝钞的方式支付。由于不用实际支出,因此在赏赐上毫无节制。例如洪武年间,亲王的岁贡为25万贯之多,相当于一品官员收入的900倍之多。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再次下令官员的俸禄都以宝钞的形式发行。朱棣即位后,遵循了朱元璋的做法,虽然在俸禄的数量上有所增减,但是确定下了以“宝钞〞发放的制度,直到明朝灭亡,也没有更改正。第二,军队的饷银,明代卫所军士的月盐、月米等日常开支都是用宝钞来支付的。到了永乐年间,内外卫所的粮饷也都是用宝钞支付的。由于军队开支巨大,因此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很大,发行宝钞,一方面便于运输,另一方面那么没有任何本钱,因此宝钞滥发,成为在所难免之事。此后,以宝钞作为饷银成为一种定制,虽然在饷银的数量上,有所增减,但是都以宝钞的形式发放。第三,赏赐臣民或是周边国家的君主、使节。朱元璋曾下令,凡事税课赴京的官员,无论远近,皆给钞二十锭作为路费。此后,其成为明朝的一个定制。永乐九年九月,满刺加国王拜里迷苏刺决定回国,明成祖除了赏赐其金银假设干之外,又赏赐宝钞四十万贯,与其随行的官员,亦有赏赐宝钞。可以说,明朝的皇帝是最具经济头脑的,赏赐宝钞可以说是一点本钱都没有的。明代宝钞的发行方式的另一大特点是单向度的,所谓单向度是指明代政府只管将宝钞发出去,从不管将宝钞回收,也就是说臣民只准用金银来换宝钞,而不可用宝钞来换金银。一方面是因为明政府从一开始就没有准备金,另一方面封建专制政府只考虑自己得利,而不考虑臣民的利益。到了明英宗时期,宝钞的弊端开始全面爆发,由于发行量巨大,因此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宝钞开始严重贬值,其流通也开始出现困难。
当时户部尚书黄福曾建议明英宗下令用银换取民间的旧钞,以稳定币值,明英宗再三考虑后,觉得此举对自己大为不利,因此以祖宗旧法为借口,称等待适合的时机,收回旧钞,但是直到明朝灭亡,明朝政府也没有过实际行动。不过,明朝政府还是间接地收回一些宝钞,例如采用征收赋税的方式。明代财政收入主要依靠的是田赋。根据当时税法的规定,税款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形式主要是铜钱,但是由于明初铸币时,导致民间铜的数量紧缺,此后明朝改为银本位制,但是银比铜重很多,不便于携带,因此发行宝钞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方便结算。洪武九年朱元璋曾下令,粮税以宝钞的形式征收,但是也只是临时性的做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辅助宝钞在市面上的流通,让老百姓用金银去换宝钞,政府从中有利可图。此后,宝钞贬值严重,政府也不再执行用宝钞付税的政策了。因此,宝钞回流的数量非常有限,市面上大量的宝钞对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
二、明代货币的更新与流通政策
钞法刚公布时,朱元璋就已经考虑到“宝钞〞新旧更新的问题,由于制作技术较为简陋,宝钞的防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常有人使用假钞,而真钞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没用几次便出现字迹模糊甚至霉烂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洪武九年明朝政府公布了“倒钞法〞,用以解决新旧宝钞的更换。但是,更换旧钞是需要本钱的,根据当时的规定“:每昏烂钞一贯,收工墨值三十文,五百文以下递减之。〞[4]65因此,对于手上握有数量巨大的商贾来说,更换宝钞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因此,虽然公布了“倒钞法〞,落实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洪武十三年,户部官员上书称“:在外行用库裁革已久,今宜复置〞,其目的是为了存放回收的宝钞,可是到了同年五年,户部官员又上书要求“罢在京行用库〞。当时,实际的情况是,很少有人主动与朝廷更换旧钞,因此库房长期闲置。洪武二十三年,朝廷推出新钞,不过短短五个月后,方案又被中断。洪武二十五年,再次推出新钞,并且准备了两万两的钞本,一年之后,又再次中断,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由于明朝政府一直没有想出有效的新旧钞兑换方法,因此在实际的交换中,旧钞的流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尽管根据规定,旧钞与新钞的面值是相同的,但是使用旧钞意味着可能要承担兑换新钞的本钱,所以旧钞在市面上的价值远远低于新钞,而多数人只愿意收新钞,而不愿意收旧钞,因为收进旧钞的风险很大,根据明朝法律规定,使用“昏烂〞旧钞者,等同于使用假币,使用假币意味着要吃官司,严重的甚至会被杀头[6]45。因此在市井交易中,只用新钞,稍微“昏软〞一点的旧钞都无法使用,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旧钞用不出去,另一方面新钞兑换本钱太高,长此以往,必然对商品经济的流通造成极为严重的阻滞。尽管明朝政府想了一些方法,但是仍旧没有起色,归根结底在于,封建统治者所有的策略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调和“宝钞〞与商品经济之间的矛盾。为了推行宝钞的流通,明朝政府采用了一些十分极端的货币政策,例如下令禁止金、银、铜的流通,强行将宝钞作为唯一的流通货币,这种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宝钞〞发行所遭遇的问题,因为其从根本上而言,是违反商品经济开展规律的,明朝政府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对于社会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也为明王朝的灭亡种下了祸根。货币经济政策,以及货币法律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开展,从明朝货币政策的荒唐性中,不难看出封建专制主义自私贪婪的本性,及其最终灭亡的经济动因。明代货币法律制度及其开展历程,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一切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要从经济开展规律出发,以史为鉴,为社会主义的开展作出更大的奉献。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