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增加
农民收入
实现
农村经济
社会
全面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
回良玉。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2003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全面部署2004年的工作,着重研究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平安、深化农村改革等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对会议文件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审定,对会议的召开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开好这次会议。
一、正确分析形势,不断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新阶段的认识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开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全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我们制定农村政策、指导农村工作的根本依据。基于这一科学判断,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取得巨大成就。这期间,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广泛而深刻,改革开展面临的形势错综而复杂,基层和农民群众的实践丰富而生动。我们要认真总结,深化认识,科学把握,正确应对。
〔一〕深刻认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重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应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新阶段的内涵丰富,变化深刻,影响广泛,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新阶段特征和开展规律的认识。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根本平衡、丰年有余,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多少代仁人志士梦寐以求、为之不懈奋斗的“但愿苍生温饱〞的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是新阶段最根本的特征。随着温饱问题的根本解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用于食品支出的比重逐步下降,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这使农产品供应的增长在受到资源约束的同时,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农业结构问题凸显,农产品价格低迷,增产难以增效,增产难以增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工作往往容易产生无视农业、无视粮食生产、无视耕地保护等倾向,影响农业和粮食生产稳定开展,可能导致农产品供求出现新的波动。二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农村劳动力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大批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和进入城镇经商务工。这是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在市场经济开展中对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社会开展中对良好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的追求,使得农民就业观念和经营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益增强,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流动的动因也发生很大变化。农民外出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权宜之计。相当一局部进城农民,由过去一人进城到现在举家进城,由暂时居住到稳定居住,由从事简单劳动到从事技术工种,由离乡不离土到离乡又离土。有的进城农民,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将继续呈现农业就业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稳步上升、外出就业较快增加的根本态势。三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根底,但收入增长的来源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农民收入由主要来自农业转向农业和非农产业并举,农业收入由主要来自种植业转向种植业和养殖业并举,农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产量、提高价格转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扩大就业。目前,农民收入构成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已经接近一半;工资性收入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奉献率达60%多。来自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四是农村开展对城镇和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发生重大变化。城乡开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农业商品率低、自给性强,城市和乡村分治,农民和市民分隔,农业和非农产业别离,很大程度上是农业和农村承当着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积累的重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开始有所改变,各种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城市开展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开展也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开展。五是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发生重大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第2页
化,各国农业联系更为紧密,农业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农产品国际竞争日趋剧烈。参加世贸组织,既为我国农业开展带来了机遇,为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条件,也使我国农业开展更加直接地面临来自国际市场、国外产品和技术的严峻挑战。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农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一方面我们对国际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生产的丰歉、价格的上下、品种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和冲击着国内的生产和市场。特别是一些地区、一些品种,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已非常密切,农产品进出口已成为一些地区影响农业开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六是农业和农村开展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在农产品短缺时期,农业开展的主要任务是增加产量、保证供应,往往无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农村生产力水平比拟低的情况下,我们主要是开展农村经济,往往很难顾得上农村社会事业开展。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和农村开展,不仅要保持数量增长,而且要注重改善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不仅要开发利用资源,而且要重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要繁荣经济,而且要加快社会事业开展。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开展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新课题和新挑战,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新阶段农业农村开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临着开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面临着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面临着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应的双重目标,面临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开展社会事业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全面理解新阶段的内涵,深刻认识新阶段的特征,准确把握新阶段的规律,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开展。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面临的主要矛盾。2003年,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克服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赢得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平稳开展、农民收入继续恢复性增长、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的难得局面。近两年农村经济开展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平稳运行,2003年实现的稳步开展尤其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深层次矛盾还远没有根本解决。同时,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又产生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的来看,农业面临的市场和效益问题,农村面临的增加就业和全面开展问题,农民面临的维护经济利益和保障民主权利问题,都还相当突出。而整个“三农〞问题,当前又主要表现为农民的增收困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主要也在增加农民收入。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农民收入始终处于低速增长。1997年至2002年的6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549.5元;增长速度没有一年超过5%,年平均增长不到4%。而且,农民收入很不平衡。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开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达。从农村自身来看,主要是“三个不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二是农村二三产业开展水平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从农业农村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来看,主要是“三个不协调〞:一是就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没能随农业占GDP比重的下降而同步下降,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低下。这是农民增收困难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二是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协调。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近几年我国城镇化速度有所加快,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这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产品需求的扩大,严重制约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业效益的提高。三是资源和国民收入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受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业、农村和农民在资源和国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外流严重。近几年在全社会贷款余额中,农业和乡镇企业的比重一直分别只占5%左右,这与农业和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相称。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问题和粮食平安问题将相互交织、互为影响。近几年来,粮食生产不断下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种粮比拟效益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收入问题与粮食平安问题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在粮食主产区,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者的关系处理得好,就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处理不好,两者就会产生矛盾,相互制约。我们要把促进农民增收和开展粮食生产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及早谋划,强化措施,主动应对,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平安。
〔三〕按照统筹城乡开展的思路促进新阶段农民增收和农村开展。做好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直观地看,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等农产品供应这两大问题;本质上看,是要研究和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农业农村开展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开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要按照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要坚持城乡统筹,加快农业和农村开展。开展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开展,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坚持“五个统筹〞,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开展道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统筹城乡开展,这不仅是繁荣农村的需要,也是开展城市的需要;不仅要围绕“三农〞谈统筹,而且要立足全局抓统筹;不仅要从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考虑统筹,还要从政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考虑统筹。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把农业、农村的开展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开展的“大盘子〞之中,统筹考虑,统筹安排。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六个注重〞:一是注重强化农业的根底地位,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开展局面。二是注重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打破地域界限,消除城乡壁垒,促进产品和要素在城乡间、地区间自由流动、公平竞争。三是注重兼顾不同地区农业和农村的开展,扶持粮食主产区,推进扶贫开发,逐步缩小区域间经济社会开展的差距。四是注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农村公共效劳,提高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扩大农民的就业空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的全面开展。五是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六是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