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气象
现代化
实施方案
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与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立足全区经济社会开展和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紧紧围绕率先根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坚持公共气象开展方向,按照建设“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七个体系〞即综合气象观测体系、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公共气象效劳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气象人才体系、气象科学管理体系和气象基层台站根底设施建设,到2023年根本建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明显提高,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开展需求和气象事业开展要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二、实施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建设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监测体系
优化气象观测系统布局。统筹建设农业、城市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在26个乡(镇)分别建设一个气象灾害自动监测站;在重点区域建设全要素自动站1个。
提高专业气象观测网自动化水平。按照全省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规划,建设区行政区域内交通气象自动监测站。
强化高效农业气象观测网建设。建设新型农业气象观测网。根据气候资源特点和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开展现状,加快建设我区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和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建成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1个,配备农业气象移动观测设备1套。在航运航道或生态区建设1个5要素自动站。在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水产养殖产业园区建设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站。
(二)建设城乡全覆盖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建成气象灾害预警效劳中心,建立精细化天气预报系统和气象预警效劳平台,健全现代预报业务体制,开展定量降水预报、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临近预报、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预报等业务,开展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等研发,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度。加强监测预警,利用上级预报指导产品,加工制作效劳产品,并开展气象效劳。
(三)健全多部门配合的公共气象效劳体系
建成1个气象科普基地,加大气象科普宣传的力度,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城乡一体〞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编制城乡一体化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贯彻实施气象灾害评估、气候可行性认证制度,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网络,协调区应急办、播送电视、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快速发布通道,实现公众气象效劳全覆盖。
采取合作式、融入式、共建式方法,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建设,完善区、乡镇和村级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成乡(镇)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各乡(镇)政府要明确1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负责人。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效劳中心增挂气象信息效劳站牌子,并增设“气象〞兼职岗位(气象协理员)1-2个,负责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效劳工作。结合村村通工程、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效劳站。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担任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气象信息员在行政村覆盖率到达100%。
农业、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积极组建专业气象为农效劳专家联盟,开展农业气象“直通车〞效劳,提高农业气象效劳水平。对我区种植大户提供农险气象效劳,对各类农合组织(农场主)提供气象防灾减灾效劳。提升公共气象为农效劳的层次。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效劳站,做到100%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00%的村建有气象电子屏或数字化气象信息预警大喇叭。
建成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管理中心,成立作业队伍,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根底设施建设,增加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车载雷达,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抗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增产等方面的作用。
(四)建成职能完备的气象科学管理体系
加强气象事业科学管理。加强对气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保障其充分发挥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和经济开展效劳的功能。积极完善与气象事业开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区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优化机构配置,明晰职能职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气象科学管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区级气象机构作为同级人民政府气象主管机构的地位,行使气象根底业务、公共气象效劳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融入政府的基层管理和公共效劳体系。设立地方气象灾害防御机构,落实相应的编制和经费,气象列户经费高于苏北平均水平。
做好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加强对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将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发改、规划、经信、国土资源、环保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气象主管机构会同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气象设施和城乡自动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依法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到2023年,全区城乡气象观测环境依法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发改、住建、规划、法制、安监、公安等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对气象防灾减灾社会管理工作,确保人员密集小区、场所建筑物(构筑物)雷电监管措施全覆盖,易燃易爆等重点行业防雷装置平安检测、重点行业防雷设施检测率到达100%;对城乡规划、重大建设工程依法实施气候论证管理,将气候论证程序纳入规划、建设审批流程;依法保障全区雷电等气象灾害评估工作开展。
(五)建设规模配套的新型气象台站体系
根据“功能适用、规模适度、建设集约〞原那么,按照国务院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继续完善和加强与现代气象业务和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新型气象台站根底设施建设。台站根底设施建设达标率100%。加强台站气象文化建设,注重用先进气象文化凝聚气象队伍,激发干事热情,为率先根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全面改善我区气象业务工作条件,不断提升综合功能。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2023年8月底之前)
区政府成立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区气象部门开展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调研;制定下发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区率先根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部署启动实施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0月)
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经济等手段,全面组织实施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办发(2023)69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关于印发2023年度区气象现代化“七个体系〞建设量化考核指标的通知(办发(2023)48号)文件要求,强化领导,确保完成2023年度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
2023年10月—12月,区气象部门将组织对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中期评估。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3年10月—12月)
区气象部门组织做好区根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工作总结与评估,并形成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提请省统计和气象部门对我区气象现代化工作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论和气象现代化工作经验,深入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机制,制订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指标体系。各乡镇和区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措施,统筹推进全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区政府继续全力支持气象事业全面开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开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气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气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健全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向上争取、财政预算列支、气象效劳产品市场化运作、部门工程合作等多种渠道,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切实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各项资金需求。加强统筹集约,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效益,以工程实施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组织、农业、民政、财政、发改、规划、水利、国土、住建、交通、科技、广电、安监、气象、保险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为农效劳网络和防灾减灾网络建设,共享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信息,将农村气象信息建设纳入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内容,充分发挥“两个体系〞建设的综合效益。
(四)强化督查考核
对照市根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的文件要求,及时制订全区根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考核方法,将气象现代化建设列入各乡镇及区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区气象部门会同区相关部门建立跟踪监督、动态考核评估等制度,切实加强对本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推进,按时间、工程节点要求,定期组织评估,准确把握实施进程,及时进行总结修正,确保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2023年如期实现气象现代化。
内容总结
(1)建设村级气象信息效劳站,做到100%的乡(镇)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00%的村建有气象电子屏或数字化气象信息预警大喇叭
(2)积极完善与气象事业开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进区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优化机构配置,明晰职能职责,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气象科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