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红与黑》人物心理活动探析.docx
下载文档

ID:1759423

大小:14.60KB

页数: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与黑 2023 人物 心理活动 探析
红与黑人物心理活动探析 :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三是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等。 关键词:红与黑;司汤达;心理分析;特色 “文学是艺术地表现人的,是艺术地表现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精神〞,司汤达被左拉看作“首先是一个心理学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在对人物内在世界的描述上很出色,“这部作品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作者以其擅长的心理刻画手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心灵世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考察其心理分析的特点。 一、以景衬情,境中有情 红与黑心理分析的首要特点是将人物外部描写心灵化。在这部作品中,司汤达为了把读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来,他有意识地缩减对客观物质世界及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即使有这方面的描写,也都已经心灵化了。具体表达在两个方面: 首先就自然景物描写来说,红与黑中自然景物描写很少,仅有的一些段落也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契合,也就是说被心灵化了。比方,于连决定要握住德·瑞那市长夫人的手的那天晚上,小说是这样描写的:“于连发现今宵没有星光月亮,将是最黝黑的一夜,天空中大块大块的黑云随着十分闷热的风飘荡不定,好似预示暴风雨将要降临。〞这是透过于连的视线看到的景致,是于连当时心境的外化。仅寥寥数语,就造成一种气氛,一种情调,那黑夜、闷热的风、飘荡不定的乌云,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于连此时的动乱心情,真可谓景中带情,情景交融。 其次是以人物的外部描写折射心灵。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等外部特征的描写,也直接为展示人物的心理效劳。于连的外貌主要是通过市长夫人及玛蒂尔德小姐的视线描绘的,而描写这两位女士的外貌时,那么着眼于于连的感觉和印象。如德瑞那夫人第一次见到于连时,作品写到:“她完全被于连俊美的面庞、又黑又大的眼睛、漂亮的头发所迷住,感到非常快乐。〞这样既勾勒了于连的相貌,也写出了德瑞那夫人对他的印象。又如,于连第一次见到玛蒂尔德小姐,作品是这样描写的:于连看见一个年轻的小姐走进来,在他对面坐下。她有着淡黄色的头发,身材姣好。但于连一点儿都不觉得她很迷人。虽然她有一双迷人的眼睛,但这双眼睛让人感到她有一颗冷酷的心。接着于连将玛蒂尔德小姐的眼睛与市长夫人的眼睛作了比较,认为两双眼睛都很美丽,但市长夫人的眼睛闪着热情的火花,而玛蒂尔德小姐的眼睛却咄咄逼人。这一段描写不是纯客观地勾勒玛蒂尔德小姐的外貌,而是始终着眼于于连的内心感受和思索。于连的视线主要集中于玛蒂尔德的眼睛上,他从这双美丽的眼睛中感受到小姐内心的冷酷。这样描写也有利于揭示玛蒂尔德小姐傲慢、冷漠的性格特征。 采用内聚焦视角是20世纪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的一大特色,所以红与黑已具备某些现代小说的因素。国内外有些学者已注意到这一点。法国文学史家布吕奈尔在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中指出,“司汤达是第一个推翻长篇小说术语的人〞,进而指出司汤达小说的现代性是使之在19世纪无法得到普遍理解的原因。我国红与黑研究专家韦遨宇也持相似的观点:“西方人论及新小说的起源往往始于福楼拜,笔者却以为完全可以始于斯汤达,而斯汤达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二、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的展现 红与黑心理分析的另一重要特点是着力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最高形式是内心的精神分裂式的冲突。于连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司汤达将人物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在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时,司汤达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独白。在红与黑中,独白运用得很广泛,其中最成功的是那些披露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冲突的独白。这些独白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独白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尽管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复杂多变,但都经过了司汤达的理性梳理,所以显示出清楚的层次和顺理的逻辑,十分真实自然。如于连收到玛蒂尔德小姐的求爱信后,作者具体、深入地揭示了于连的心理变化。信上让于连在半夜一点月光明亮的时候爬梯子进她的闺房,于连第一个念头就是疑心这封信是一个骗局,是贵族子弟们设下的圈套,目的是要戏弄他、害他,于是产生了畏惧与犹豫的心理,“不能随便答复〞。但是他又不愿错过时机,荣誉观念也使他下决心按信上的要求去做,他想“万一玛蒂尔德是诚心诚意的呢这样,在她眼里,我就成了十足的胆小鬼。我没有高贵的出身,就得靠表现高贵的品格……荣誉只有一个〞。但为了保险起见,他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如把信抄一份交给好友保管,随身带上手枪等。这一段描写,层次清楚地展现了于连的心理活动过程,从猜疑到畏惧、犹豫再到决定赴约并周密防范,心理的变化具有层次感和逻辑性,十分真实自然。之所以这样,与独白采用的话语方式有关。 其次,主要运用自白和间接的内心独白。从叙事学的角度讲,独白主要包括自白、内心独白和间接的内心独白几种常见的类型。红与黑运用了自白、间接内心独白两种独白形式,没有出现内心独白。自白是传统小说常用的形式,它忠实地复现人物的感受、看法,具有直接性与生动性,但由于需要引导词和引号,受到的限制较多;间接的内心独白省掉了引导词和引号,可以更自由、灵活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且由于自由间接引语是表达者站在人物的位置上表述人物的心情,能增加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 自白和间接内心独白这两种独白形式都有利于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由于人物的心理活动都经过了表达者的加工、整理和概括,这样更有利于把人物内心中互为对立的思想意识提炼出来,因而这两种独白形式比较适宜于集中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不过,它们也各有特点,自白的特点是具有直接性与生动性,能忠实地复现人物的感受、看法。间接内心独白因为省掉了引导词和引号,所以可以自由、灵活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内心独白那么不同,由于表达者完全隐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于无序状态,这不利于集中、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所以在红与黑中没有出现这种独白形式。但内心独白却有利于及时捕捉人物飘忽不定的观念和思想,再现连续不断的意识流动,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因而受到20世纪小说家尤其是意识流小说家的青睐。从这一点而言,红与黑的话语表达方式根本上是比较传统的,与现代心理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有比较大的区别。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红与黑有现代小说的因素,现代心理小说尤其是意识流小说大量采用内心独白或间接的内心独白形式,如对间接的内心独白的运用。 三、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 司汤达在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时,不仅对心理变化把握得格外精细,而且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动因也揭示得很深刻。这是司汤达长期倾注于对人的心灵的研究的结果。司汤达热衷于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的奥秘,十分善于体会总结自身的心理变化,尤其是爱情心理。他一生中曾有屡次恋爱经历,虽然屡遭失败,乃至终生未娶,却对恋爱中人的心理有了透彻的观察,并写出一本爱情论,细致地分析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心理。这部著作使他获得了心理分析专家的美誉。另外,他还写了不少日记、笔记、书简,记载了许多自我观察、自我解剖的内容。正是因为平时习惯于以理性的眼光观察生活,所以在创作中,他也注重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写作对他来说,意味着解剖,是分析复杂感情的组成成分,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这一点构成了他创作的重要特色。 红与黑这部作品以主人公的两次爱情为中心线索和主要情节,但它绝不是一部普通的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具有深广社会意义和巨大文化内涵的作品。司汤达在描写人物的爱情心理时,还揭示出其深层心理动因。这样,爱情描写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是洞察社会现实、展现人物性格开展和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 于连与德瑞那夫人的爱情贯穿着作品的始终。于连是一个平民青年,而市长夫人比他大10岁,两人在年龄、地位和身份上有着极大的差异。那么,于连为什么追求市长夫人,其深层心理动因是什么这是理解于连形象的关键。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做出多种解释,如对上流社会的报复;对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崇拜;与德·瑞那夫人心灵的契合;平民意识和平等观念的驱使;恋母情结等等。其中恋母情结和平等观念揭示了于连追求德瑞那夫人更为深层的心理动因。 事实上,司汤达本人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家把司汤达眷恋母亲的心理特征作为典型的恋母情结加以分析。司汤达7岁丧母,父亲极为严厉、冷漠,他的恋母情结长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合理的释放,因而通过创作把自己的恋母情结投射到小说人物身上,以获得一种宣泄和补偿。不仅小说创作如此,他的自我崇拜回忆录、亨利勃吕拉的一生及日记中也可看出来。然而对于司汤达和于连的恋母情结,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弗洛伊德的学说解释为杀父娶母的倾向。事实上,司汤达及其人物的恋母情结隐喻象征着某种文化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取向,与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以及仇视形形色色的权力结构、压迫与专制制度和各种既存秩序的倾向相联系。于连对市长夫人的追求是与他对市长的报复心理紧密联系的。这正象征着他对建立在父权结构之上的社会制度的对抗,对既存的社会秩序的疑心和挑战,具有深刻的文化和伦理道德内涵。 红与黑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主人公的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灵魂的哲学与诗’。红与黑也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富魅力、最有研究价值的文学瑰宝。 参考文献: [1] 潘巍巍,张军丽.  司汤达的俄狄浦斯情结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映射[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23(01) [2] 刘怀新,尚玉峰.  谈于连的悲剧成因——重读红与黑[J]. 青年文学家. 2023(03) [3] 宋秋芬.  红与黑中于连的矛盾性与悲剧性[J]. 科教文汇(上半月). 2023(08) [4] 李柯.  红与黑的“红〞与“黑〞[J]. 今日科苑. 2023(08) [5] 郁士宽.  从于连的矛盾性格评其悲剧命运[J]. 文学教育(上). 2023(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