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立足市情 科学定位 创新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docx
下载文档

ID:1755787

大小:21.26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立足 市情 科学 定位 创新 发展 积极 推进 社会主义 新农村 建设
立足市情 科学定位 创新开展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作以简要汇报。 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示范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省委2号文件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足市情实际,找准开展定位,大胆探索创新,扎实开展工作,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早、起步稳、起步好,进展顺利,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快、水平高、形势好,有了新突破。 一是坚持统一思想认识,科学把握建设要求,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2022年以来,根据农村经济持续开展的实际,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地探索,比较成功,培育了一批典型和亮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后,在学习领会精神和总结经验的根底上,按照“二十字〞总体要求,认真审视市情,提出以“五新一好〞和“三清五改〞为重点内容的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把解放和开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着力推进。在具体措施上,把全市1671个村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种类型,分类实施,梯次推进,扎实有序地启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通过宣传引导,大胆尝试,积极探索,部门联动,扎实推进,我市的新农村建设不但取得了良好的开局,而且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阔群众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二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开展壮大劳务经济,培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紧紧抓住开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和劳务经济开展的速度,壮大了农村经济开展的主导产业,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促进了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市新植果树经济林18.81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23.39万亩,注册出口基地认证5.87万亩;牛饲养量、出栏量分别到达70.8万头和19.1万头;新增优质牧草8.74万亩;种植优质蔬菜29.61万亩,产量3.12万吨。改扩建、新建加工、包装、经销等各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开展订单农业50.25万亩,订单养殖2.4万户。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完成了总体规划,目前市县(区)政府已实际投入资金406.2万元,建成高效产业示范区(点)15处,示范带动了优质果菜产业的开展,亩均收入到达1万元以上。劳务产业,全市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37.3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85亿元,人均到达了411元。得益于产业的开展壮大,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8.45亿元,同比增长4.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202328.11元,比去年同期净增204.93元,增长24.9%。其中果畜草菜产业收入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奉献份额到达45.2%,劳务收入到达40%。四大主导产业和劳务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三是稳步建设生态新村,持续改善根底条件,探索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那么,全市选择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具有一定开展根底、群众积极性较高的20232个村,启动实施了“百村试点〞工程,并把XX县区申报为全省新农村试点县。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建设,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建设和投资启动、扶贫开发三条路子同时推进,高标准集中修建了6764户生态小康屋;实施了90个“三清五改〞试点村,从去除路障、垃圾、污沟、院落等方面入手,改路439.9公里,改水5413户,改厨5518户,改厕5745户,改圈4404户。配套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农公共村根底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止6月底,全市新修乡村道路863.5公里,其中通乡油路222.12公里;新建农村人饮工程26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到达了60%;完成退耕还林51.51万亩,农田林网建设90处606.4公里,绿色通道197条202332.3公里;建成沼气池162023口,开展“一池三改〞标准的沼气生态农户1456户。通过积极实践,目前全市已初步探索总结出产业支撑型、资源开发型、城郊经济型、扶贫开发型和政府引导型五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召开了“欠兴旺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泾川)研讨会〞,从理论上进行了研讨,在实践上进行了推广,为我市乃至西部欠兴旺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趟出了路子。 四是努力开展社会事业,积极提升精神文明,培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开展。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逐步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开展。在四个县实施了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数到达94万人,工程区人口覆盖率到达86.68%。组织开展了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援农村,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开展。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继续实施播送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繁荣了农村文化生活。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立活动,倡导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气。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半年培训农民2023.65万人(次),逐步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 五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行民主管理,健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和实施了乡镇机构改革、县域经济扩权、工程资金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等一系列试点改革措施,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加快县域经济开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大了投融资改革,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上半年全市落实中央、省级惠农资金9722万元,市县(区)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资金3541万元,落实895.5万元。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双培双带〞活动,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民主议事制度,落实民主管理措施,探索建立了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机制。通过各项改革,保证了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半年多时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我们认为以下五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持续:一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开展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上要有长远打算,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二是必须坚持开展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和空间,不断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根底;三是必须坚持实施工程带动战略,不断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稳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四是必须坚持加快开展农村社会事业,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开展;五是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搞好资源整合,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目前,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渠道分散,力度较小,筹措难度较大;二是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占地调整空间较小,困难突出;三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滞后,较难实施;四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 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落实科学开展观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加强交流学习,深化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扎实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制定大规划(制定行业实施意见),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体系。按照全市有总体规划、部门有行业规划、村镇有详实规划和整体一盘棋的思路,积极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协调沟通,在总体实施意见的框架下,分别制定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行业规划,把农村的产业开展和道路、人饮、电力、通讯、教育、卫生、能源、商贸、住宅等根底设施全部纳入统一规划内容。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统一装订成册,印发县(区)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那么,进一步加快村镇规划的制定,力争年内完成205个村的规划编制任务。通过面上和点上规划相结合,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行业规划和村镇规划相配套的规划体系。 二是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开展大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农民的收入水平。坚持按照“五带两区一园〞建设方案,不断开展壮大果畜草菜主导产业和药杂薯麻等地方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大基地。加大农业适用科技推广应用,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转化能力。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搞好农产品销售和加工转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加强交通道路、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根底设施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生产工具,健全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加大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建设,强化辐射引导,扩大高效产业种植面积。切实抓好复种和秋收作物田间管理,不断提高单位,增加总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到达80万吨以上。同时,要继续抓好劳务经济和二三产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以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为突破口,建设大社区(加强社会化效劳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按照“三条路子〞和“五种模式〞推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加大“三清五改〞村庄整治,力争高标准完成20232个生态文明新村试点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对具备条件的村镇实行社区化管理。要结合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开展连锁化的“农家店〞。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方案生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开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立活动。要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通过逐步推广城市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改变群众的生活观念和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是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形成大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认真贯彻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把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预算投入全面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大工程和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投资效益。不断强化与金融部门的协作,扩大信贷规模,增加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发动城市有条件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口帮建新农村,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下半年要制定出台帮建意见和帮建单位与联系点名单,加快开展工程和资金扶持,积极将城市人力资源导入农村,加强农村智力开发,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兴办农村公共设施和社会事业,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氛。 (2023年7月25日)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