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物理
复习
万有引力定律
应用
人造卫星
训练
新人
9-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人造卫星
知识达标:
1、处理卫星问题方法: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由该式可知:r 越大,卫星线速度越 ;
角速度越 ;周期越 。
2、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V= km/s;它是卫星在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备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 km/s。它是卫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3〕第三宇宙速度:V= km/s,它是卫星 的最小发射速度。
3、同步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只能位于 平面的正上方,且轨道半径、线速度大小也是恒量。
经典题型:
1、人造地球卫星绕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B. 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C. 所有卫星的速度均相同,与半径无关
D. 所有卫星的角速度均相同,与半径无关
2、如以下图,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假设在某个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当卫星A转过一个周期时,以下关于三颗卫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三颗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
A B C
地
地球 A B C
B. 卫星A的位置超前于B,卫星C的位置滞后于B
C. 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卫星C的位置超前于B
D 卫星A的位置滞后于B和C
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 它等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C. 它是能使卫星在近地轨道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
D. 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的近地点速度
4、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地球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因此同步卫星的高度和线速度大小是一定的
②地球同步卫星的地球的角速度虽被确定,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加,速度增大,高度降低,速度减小
③地球同步卫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④以上均不正确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5、在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上空有许多同步卫星,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它们的质量可能不同 B. 它们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 D. 它们离地心的高度可能不同
6、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由于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的影响,将很缓慢地逐渐向地球靠近。在这个过程中,卫星的…………………………………………〔 〕
①机械能逐渐减小 ②动能逐渐减小 ③运动周期逐渐减小 ④加速度逐渐减小
1
2
3
P
Q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7、如以下图,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以下图〕那么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②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③卫星在轨道1上的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④卫星在轨道2上的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8、地球的半径为R,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颗离地面高度为R有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 〕
①卫星加速度的大小为 ②卫星运转的角速度为
③卫星运转的线速度为 ④卫星运转的周期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9、土星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它是土星的一局部还是土星的卫星群,可以测量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之间的关系判断……………………〔 〕
①假设那么该层是土星的一局部 ②假设那么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③假设那么该层是土星的一局部 ④假设那么该层是土星的卫星群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ⅹ1062,试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结果保存二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知识达标:1、小、小、大 2、7.9 地面附近 、11.2、脱离地球、16.7、挣脱太阳
3、赤道
经典题型:1、B 2、B 3、A 4、A 5、A 6、A 7、D 8、D 9、C 10、
综合训练
1、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天文观测者,在夜晚都发现自己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那么这两位观测者的位置及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可能是〔 〕
A. 一人在南极另一个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另一个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成整数倍
C. 两个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个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相等
2、某人造地球卫星因受到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1,后来变为r2且r2> r1,以EK1、EK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动能,T1、T2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那么………………………………………………………………〔 〕
A. EK1>EK2 T1>T2 B. EK1<EK2 T1<T2
C. EK1<EK2 T1>T2 D. EK1>EK2 T1<T2
3、“神州二号〞无人飞船运行的周期和飞行的速度约为…………………………〔 〕
A. 80min 7×103m/s B. ×103m/s
C. ×103m/s D. ×103m/s
4、太空被称为是21世纪技术革命的摇篮,摆脱地球引力,在更“纯洁〞的环境中探求物质的本质,拨开大气层的遮盖,更直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一直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时机。“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给我国航天界带来足够的信心,尽管这两次发射没有宇航员上天,但模拟结果仍使官员们能够宣布将在21世纪初实施我国自己的载人航天行动,并提出了载人飞船——太空实验室——空间站的三部曲设想。某宇航员要与轨道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 〕
A. 只能从较低轨道上加速
B. 只能从较高轨道上加速
C. 只能从空间站同一高度的轨道上加速
D. 无论在什么轨道上,只要加速都行
5、“和平〞号空间站的自然舱中进行的种子萌芽和生长实验发现,根、茎的生长都失去了方向性,这是因为………………………………………………………………〔 〕
A. 空间站中无太阳光 B. 实验的种子及营养液中缺少生长素
C. 完全失重的环境 D. 宇宙射线辐射造成的
6、两颗相距较近的天体组成双星,它们以两天体的连线上的某点为共同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它们不会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而被吸到一起,下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B.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C.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质量成正比
D. 它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7、我国先后发射的:“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运动轨道不同,“风云一号〞采用“极地圆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每12小时巡视地球一周,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风云二号〞采用“地球同步轨道〞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内,能对同地区进行连续观测。
①“风云一号〞卫星观测区域比“风云二号〞卫星观测区域大
②“风云一号〞卫星轨道半径比“风云二号〞卫星轨道半径大
③“风云一号〞卫星运行周期比“风云二号〞卫星运行周期大
④“风云一号〞卫星运行速度比“风云二号〞卫星运行速度大
上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8、假假设随年代推移,地球自转越来越快,当地面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设地球半径6400千米〕这时地球自转周期约为…………………………………………〔 〕
A. 24小时 B. 1小时 C. 500秒 D.5000秒
9、飞船返回地面时,为保护返回舱内仪器不受损坏,在靠近地面附近时,返回舱会自动放出降落伞减速,苈返回舱离地面4km时,速度方向已竖直向下,大小为200m/s此时返回舱将降落伞翻开,设翻开降落伞后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要使返回舱以最平安最理想的方式着陆,那么翻开降落伞后飞船运动的加速度应为………………………………〔 〕
A. m/s2 B. 5m/s2 C. 10m/s2 D.15m/s2
10、1999年3月,紫金山天文台将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其直径为32km。如小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相同,那么小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m/s.
(地球半径为6400km)
11、“神州〞四号7天绕地球108圈,估算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神州四号〞轨道半径的 倍。〔保存1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综合训练:1、C 2、C 3、B 4、A 5、C 6、C 7、A 8、D 9、B
10、20m/s 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