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目前我国
道德
社会化
存在
问题
论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一书。在历史长的河中,我国一直以“文明之邦〞对外自居。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但如今人们在追逐社会物质水平的同时,却淡忘了古今圣贤的谆谆教诲,追求精神文明的热情日益下滑。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下我国道德社会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局部解决的对策。关键词
道德历史现代
目录
前言...................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1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2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34.解决对策................4参考文
献................
4前言
关于道德社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道德情感影响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倾向,而道德行为又是道德认知好道德情感的表达,通过到道德行为可进一步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稳固和开展。它虽无形无影,却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端正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并时刻调节着自身的行为。中华民族历代的经典道德故事中,无不在向后人传达道德根本标准。远有汉朝苏武牧羊使节不辱使命,北宋范仲淹忧乐心系天下,更有巾帼英雄冼夫人流芳百世;而近也有救死扶伤的“抗非英雄〞钟南山等。这些道德模范在不同时代及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传承文明精神,建设文明社会起到示范、鼓励、凝聚城市精神的作用。
1.道德社会化的含义
道德是人们一种社会性的行为,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之
中才涉及到道德问题。人们用“道德〞表达某种情感和行为的应当。“道德的〞即意味着“应当的〞。道德、不道德的判断不是以某个人的观念为依据,而是以整个社会的观念为准,因此,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由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尤其是由社会医学小编搜集整理的经济生活决定。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的道德意识的变化。任何社会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意识以协调人际关系,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社会用道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向社会成员发布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的指令,道德就同法律一样,成为某种标准,即道德标准。为了到达用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的目的,社会依靠利用的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三种途径或手段。
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道德的〞东西有三类。一是社会或个人关于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的意识和观念,即道德意识;二是社会生活中标准、调节人们行为的道德标准;三是人们所进行的可以用道德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行为,即道德实践行为。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不断思考社会秩序的重建,无论是孔子以尧舜时代为蓝本的“大同〞理想还是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都试图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来恢复某种道德秩序。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来推行和执行道德标准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支柱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涵。
儒家认为,社会失序在于维系社会根本秩序的道德体系崩溃了,恢复和重建道德秩序是当务之急。道德秩序何以能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儒家认为在于人之根本品性。孔孟倾向于认为人性具有内在的“善端〞,后天影响使得人性发生变化。儒家认为,人之道德本性是内在的,人具有内在的道德意向结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即使认为“人性恶〞的荀子也成认“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人具有内在的道德善端和道德意向,但要获得符合道德要求的现实行为,需要通过道德教化将人的道德本性发扬光大,最终重建道德秩序。孟子提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上)强调的是自我道德修养和外在道德灌输的帮助,荀子提出“化性起伪〞侧重的是外在的道德教化,孟子和荀子在逻辑起点上存在差异,但在公共管理中通过道德教化来标准和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并实现社会道德秩序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综上所述,道德的定义是:道德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是由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由经济根底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那么标准、行为活动的总和。它由道德意识、道德标准和道德实践(道德活动)三个局部构成。
2.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科尔伯格(l·kohlberg)从道德两难故事入手,根据儿童的相关答复提炼了道德开展的三大水平六大阶段(后开展为七大阶段)。
欧洲有一妇人得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创造的新药镭才能救她。药剂师索要本钱价十倍的价格,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钱才凑够要加的一半。他
对药剂师说,他的妻子要死了,请求药剂师廉价卖给他,或者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并称创造此药只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竟撬开商店的门,为妻子偷药。
讲完故事,主试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答复时,不能简单的答复“应该〞或“不应该〞,而要说清理由,以此来判断其道德社会化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作出判断好坏是非。第一阶段:服从于惩罚定向。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二、习俗水平。以及行为是否有利于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判断。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
三、后习俗水平:能够摆脱外因,看重根据个人自愿选择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第六阶段:普遍的伦理原那么定向。
第七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1989)的研究说明,中国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一般处于前三个阶段,到达第四个阶段的极少,几乎无人到达第五六个阶段。
3.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社会财富的积累,道德建设逐步落后于经济的开展,并有退化迹象,社会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人与物的关系被颠倒,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许多人唯利是图;社会诚信严重缺损,假冒伪劣行为比比皆是,主要变现为极端利己主义、价值取向物质化、道德标准模糊化。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个人甚至家庭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医疗、失业、养老、救助等,个人为保障生活,应对生活中不可预料的危机,不得不倾向于储蓄财富,同时集体不能满足个人需求,导致个人信仰危机加深,从而促使利己观念横行。
近年来,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建设,关注市场经济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道德建设有所放松,导致社会个体道德失范的行为有上升的趋势。道德调控作为社会调控体系的一个的重要方式,在帮助社会成员形成稳定的道德心理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道德的根底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归根到底要实现主体意识的道德自觉,没有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道德调控的功能难以发挥出来。要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高道德调控的有效性,加强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必经之路。
2023年江苏XX市的一起民事诉讼案引起极大争议,见义勇为与肇事者两种身份的莫名互换,而当地法院根据荒唐的判断依据得出的荒唐的判决结果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的言论骚动。如果说当事人对彭宇的诬蔑还属于道德层面的错误,应该受到良心谴责,那么当地法院的裁决就是公然和我们的社会公德宣战了。为社会公德的加速败坏和堕落提供了法理上的支持。平民的不诚信不可怕,司法不诚信才是最可怕的。人们常说,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可现实就是这样无情,英雄不仅流血,还是要流泪,辛酸的泪,无助又无奈的泪。连法律都没有扶持他们,道德已经被逼到了社会的墙角。
伴随社会飞速开展,我国已凭借政治、科学、经济、体育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跻身国际大国行列。但传统文化的宣传似乎又落了下来。从前要求的德智体美劳
全面开展可以看出,对道德的重视是首当其要的。目前却演变成大局部人“笑贫不笑娼〞的意识。反复纠结道德社会化这个论题似乎成了一个不符合当下“新价值观〞的话题,更有些冷饭热炒的不适宜。宏观社会的不重视,加之新生代成长过程中缺乏的不断灌输和矫正过程,使得道德社会化的脚步停滞不前。
4.解决对策
道德〞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字眼。它几乎如橡皮泥一样,在律己和律人时,变化万端,判假设霄壤,总是能“宽以恕己,严以律人〞。道德式微,法律最该亮剑。道德滑坡,法治更需要爬坡。只有在一个公正的法治社会,道德才不会被老是拿出来当万能挡箭牌。法律面前,没有避风港没有特区,只有罪与非罪。不管你是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还是执法者,谁胆敢触线,谁就要做好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准备,再无自由裁量的道德盲区。
不可否认的事,尽管道德有很大程度的沦陷,但国家主体机构却从未放松对道德社会化的宣传。始于2022年迄今已举办第十届的感动中国便是最好的举证。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该栏目旨在传递身边的大爱,让观众感受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仍然在通过报章杂志、公益广告、街道宣传栏、纸质建议书等更多渠道传达对道德理想的一份坚持,努力唤醒沉睡人心的公德。
参考文献
[1]李萍.文化视野中的青年道德社会化[m].厦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23[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3]朱启臻.社会心理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223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