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保障
粮食安全
新策略
研究
关于保障粮食平安的新策略研究
随着XX省人口中资源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求偏紧状态将长期存在,XX省粮食平安问题的解决,要突破传统束缚,拓展粮食来源渠道、种类、区域等,以下的思考是确保云南粮食平安的策略思路所在。
一、藏粮于田
粮源于田,耕地是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根底,是最根本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应在确保XX省8970万亩耕地“红线〞根底上,通过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措施,对农田水、土、气、生等根本生态因子进行系统保护与改善,提高粮食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一)加强粮食耕地保护
严格保护耕地,是保障粮食平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和根底,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23)提出的明确指标,到2023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亿亩,XX省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8970万亩,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正确处理好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的关系,科学推进以土地整理为核心的土地开发、复垦与整理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耕地质量的整治与建设上,要大力推进以坡耕地“坡改梯〞为主体的耕地综合整治,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率。
(二)加强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小型以上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润滇工程〞,全面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在山区和干旱地区,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引水渠等小型水源工程建设。通过骨干水源工程和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相结合,增加农业灌溉供水量。二是开展灌区及配套工程建设。以面积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粮食主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为重点,加快实施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完善水源工程的输配水渠(沟)系,发挥灌区改造整体效益,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提升灌区管理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加快实施12个大型灌区和55个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力争到2023年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到达40%,2023年到达45%。三是大力开展节水农业。合理配置水资源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因地制宜采取渠道防渗、低压管灌等节水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开展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模式,减少输水损失。加强水费计收,实行方案用水、节约用水。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分生产率。
(三)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
突出山区、半山区,兼顾坝区,以改造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为重点,以保土保肥保水、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为标准,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与科技措施并举,坝区重点建设完善田间斗、农、毛渠,做到渠、路、桥、涵、闸配套,改串灌、漫灌为沟灌,做到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到达能排、能灌、能机耕,形成“沟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的高产稳产农田。力争至2023年累计完成万亩中低产田的改造,使全省高稳产农田到达500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高稳产农田到达1亩以上。
二、藏粮于科技
(一)加快实施沃土工程
围绕提升耕地持续产出能力、土肥新技术创新转化能力、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能力,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为主,以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为手段,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建立全省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分区域、有步骤地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和耕地农田的分等定级工作,全面掌握全省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地力等级。提升土壤有机质,实施粮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大力开展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在粮食作物集中的山区、半山区,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实施集水蓄水节灌、生物篱固土节水、秸秆还田覆盖等节水技术模式,引导农民积极实施有机肥,提高示范区粮食作物平均单产。
(二)加快植保工程建设
在近期国家重大农作物病虫害治理工作中,云南被列为国家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条锈病冬、春、秋季主要菌源治理地,国际性迁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的初始虫源阻击区域,以及外来性有害生物重要阻击地带。按照国家农业部对于植物保护工程二期工程建设要求,建立起省、州、县、乡四级XX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体系,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控制体系,以及县以下基层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体系。按照病虫害发生区域性特点,组建植物疫情阻击站、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站、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试验站,实现对危险性重大病虫害的有效阻击、对重大病虫害及时预警和有效防控。
(三)加快农机化工程建设
充分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机遇,全力推进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开展。一是加大成熟的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着力提高机械耕耙作业水平。二是加快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推广,重点突出“种、关于保障粮食平安的新策略研究第2页
收〞机械化作业环节,并在粮食烘干、储藏等技术推广取得突破。建立稻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机插(播)、机收推广示范区,以点带面、梯度推进。三是加强机械化植保的统防统治工作。积极推广先进环保的植保机械,提高农药效率、降低粮食农药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
三、生态促粮
(一)大力开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小型农户的生产力,对粮食平安和粮食自给有着积极作用。大多数农户,特别是在云南土地退化严重和市场边缘化地区的农户,都负担不起额外投入。因此,如果政府能够履行相应的义务,在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农户提供一条实际且在经济承受范围内的途径,帮助他们消除贫困,获得粮食平安。生态农业在环境方面,可以减缓土地退化、减少污染环境的化学品的使用,因此有益于人类健康。此外,生态农业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生态多样性,提供其他关键的环境效劳,如提高农业生态多样性、帮助农户更好地应对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等。生产力和农作物多样性同样可以增加农户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生态农业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潜力巨大,如生态农业防止使用合成化肥,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氮的氧化物的排放。耕种豆类作物、作物剩余、作物覆盖、农林间作等生态农业耕作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固定土壤有机物、提高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固定率。通过建立增加农业生态系统弹性的方式,生态农业可以帮助农户适应气候变化。增加农业生态系统适应能力可以提高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如:不规那么降雨、气温突变及其他不可预料的气候事件)的能力。生态农业建立在强大的地方社区、农户知识和农业生态多样性的根底上,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其中的有机成分,来改善土壤质量。反过来,土壤质量的改善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保持土壤湿度。同时,这些条件都可以保护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二)深化机制创新,构建粮食生产的生态保护屏障
要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要求,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开展特色农业、畜牧养殖,推进云南农村沼气建设、秸秆综合利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开展集约型、节约型农业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开展。要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鼓励机制。
四、以特换粮
云南在粮食生产上缺乏优势,而在蔬菜、水果、干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品上有优势,经济效益好,农民获利高,因此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菜、果、林等产品作为粮食的替代品,随着消费理念和食物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既可用菜、果、林产品作为粮食补充,同时也可用其收入换取所需粮食。
五、森林取粮
森林是大自然的宝库,不但拥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食用菌等森林特产资源。森林食品从广义上说,是指生长在森林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植物、动物以及它们的制成品。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占96%,森林面积广,自然条件优越,森林食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云南的核桃、野生食用菌等皆已形成产业,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伴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林农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提高,森林食品资源的潜力会逐步开发出来,森林食品将成为粮食的重要补充。
六、境外产粮
与云南相临的越南、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土地资源丰富,越南还是世界稻谷主产区,稻谷生产本钱低于我国,更低于云南。最初源于禁毒工作开展的境外罂粟替代种植,既减少了毒品的严重危害,又能获取短缺资源,补充了省内局部农产品的供给,带动了边境地区特色经济和地方企业的开展,替代产业和替代经济逐步形成。目前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一开展战略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这将是云南开展的一次机遇。境外替代种植具有较好的国内政策支持和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云南实施“走出去〞开展替代种植的政策平台已经形成,一大批省内外企业参与替代种植,近年来,参与替代种植的企业不断增加,替代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替代种植返销农产品进口的数量和金额不断增大。因此,借助境外替代种植,把外汇储藏变成资源储藏,把粮食进口变为境外替代种植返销,不失为解决云南粮食平安问题的一种策略思路。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