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基层
法院
反映
农村土地
补偿费
分配
纠纷
遭遇
司法
难题
新编
基层法院反映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遭遇司法难题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土地的大量征收,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补偿费分配过程中限制或剥夺了局部成员,尤其是农嫁女、上门女婿、离婚妇女、超生子女、大中专在校生等人员的权益,使得该类纠纷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通过对XX县区人民法院近三年案件分析发现,农村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主要存在调撤率低、自动履行少、信访现象多等特点。
目前,处理此类纠纷过程中难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集体成员资格认定难。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问题没有明确的立法解释或相关规定,各地法院实务操作中做法也很不一致。司法实践中认定成员资格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有无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判断依据;另一种是以是否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常驻户口,是否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在地长期生产、生活即以成员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来判断。然而,无论采取以上二种标准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农村集体土地交易合法性审查难。当事人一般不会主动请求审查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即便法院主动审查土地交易的合法性存在诸多难题。首先,当事人不对土地交易的合法与否进行举证,法院难以发现土地交易违法的证据。其次,
法院即使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中发现了土地交易违法的证据,据此作出合同无效,也面临执行难题。第三,征收一般为政府行为,由基层法院纠正地方政府的不合法行为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是分配方案的司法审查难。土地补偿费的分配应属村集体的重大事务,但相关法律仅规定其分配应经过一定的民主议定程序,更详细的具体分配程序却没有见之于法律。这就使实践中的操作趋于混乱,且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具有严重侵犯村民权益内容的分配方案出台且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贻误解决矛盾的良机。
四是服判息诉难。法律规定与农村习惯的冲突使村民对法律存在抵触情绪,村民往往寻找“更大〞的权力来推翻司法结论,结果就是不断地上访。
基层法院建议,一是通过户籍与农户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相结合的原那么来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二是主动审查土地交易的合法性,一旦认定土地交易违法,应判决其行为无效并相互返还合同收益;三是明确分配主体,完善分配程序,努力在一定地区做到相对统一和公平;三是出台标准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的指导意见,建立多元化调解机制,综合多种手段,尽力化解矛盾。〔XX县区〕
第二篇。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特点、成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收,因土地征收补偿费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加。以xx省xx市两级人民法院受理、审结此类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数为例,2022年共收案190件,结案186件;2022年共收案203件,结案207件;2023年共收案221件,结案213件。
一
此类案件的特点
1、被告主体多样化。
在“三级所有,队为根底〞的经济体制下,生产队、大队、人民公社组织边界清晰,主体地位明确,在这种背景下,它们的法律地位是明确的,司法实践也较好把握。然而,当人民公社解体,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形态骤变,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袭原有的三级所有、队为根底的政社合一模式,村与村内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原生产大队与生产队之间因地位不平等,存在着相互之间争夺土地补偿费的现象。因此,此类纠纷被告主体多样化,有以村为被告的,也有以村民小组为被告的,甚至有的以村和村民小组为共同被告。在以村为被告的案例中,有以村民委员会为被告的,也有以村经济合作社为被告的;在以村民小组为被告时,有以村民小组为被告的,有以生产合作社为被告的。
2、案由多样化。
有的村或村民小组并不将全部土地征收补偿费一次性分配完毕,而是分数次进行分配,且分配工程不清。所以案由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法院写为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分配纠纷,有的以农村集体经济收益款纠纷作为案由,还有的称之为土地征收〔征用〕费纠纷,另外还有土地安置补助费纠纷、农村征地款分配纠纷、村民资格认定纠纷、村民与村民委员会土地征收〔征用〕费纠纷等等各种案由。
3、案件类型多样化。
此类纠纷的案件类型也是复杂多样。在我市两级法院2023年所受理的221件案件中,按照原告身份统计,农村姑娘非农业户口的丈夫〔简称农嫁非〕未分配到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有87件,农村姑娘嫁农村户口的丈夫〔简称农嫁农〕但因各种原因其户口仍留在原集体经济组织而未分到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有64件,入赘女婿及所生子女户口已迁入集体经济组织但未参与分配的有15件,丧偶或离异后续娶的妻子户口已迁入但没有享有分配款的案件有7件,离异后女方未迁出户口但不能享有分配款的有30件,随改嫁的母亲或入赘的父亲户籍迁入农村集体组织的子女不能享有分配款的有4件,大中专在校生因户口已迁往学校不能享有分配款的有11件,为了能婚嫁等原因向集体组织书写了不参与分配征地补偿费用的保证书现又起诉要求分割的有2件,男方入赘到女方处且户口已迁入女方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后双方离婚,男方再婚后的妻子户口又迁入该集体经济组织后未享有土地征收补偿费的有1件。从往年所受理的有关情况看,还有义务兵、外来户、独生子女、征地过程中死亡人口、回村退养退休人员、胎儿、新生儿、服刑人员、现役军人、违反方案生育出生人口等等不同类型的主体未能享有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款的情况。
图二:2023年度xx市两级法院受理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案件类型统计表
4、裁判结果多样化。
由于当前法律规定不明确,所以各地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所作出的裁判结果也是各不相同。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公布实施前,有的法院不予受理;有的受理后中止审理;有的在受理后以各项补偿费用没有具体细化为由驳回起诉;有的认为土地补偿费按照法律规定不能分配而予以判决驳回。在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中,有的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判决其中60%为安置补助费,原告依法享有分配,40%为土地补偿费而不能分配;有的判决原告与其他村民享有同等待遇,应该全额享有。
5、原告取证难。
在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中,有的土地征收补偿协议由村出面签订,有的由村民小组或生产队出面征订,且土地征收补偿费工程也没有进行细化,原告往往很难向法院提供有关土地征收手续方面的资料,无法确定被告。相比拟而言,原告处于弱势地位,对于集体经济组织所分配的究竟属于土地补偿款还是安置补助费或其他集体经济收益款不清楚,仅凭已经分配到该款的一些村民的证明起诉,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6、执行难。
一般来说,这类纠纷中的分配方案,多数都经过村民会议通过。执行这类案件,涉及具体个人经济利益,多数村民情绪对立,而且村委会不配合,甚至煽动群众围堵执行人员。有的地方征地款、补助费已分配完毕,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所以,此类分配案件的执行难度远大于一般案件。
二、此类纠纷形成的原因
该类纠纷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是:农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增强,户籍管理中出现了种种新
情况,农村习俗、村民自治与法律规定的冲突,局部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法律规定不完善,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不公平,征收机关乱作为、操作不标准,村民迁入、迁出、出生、死亡等因素。
1、农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增强。
由于耕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尤其在农业税减免后,土地就是财富的观念已成为农民的普遍共识。农民已
经把所承包的土地看作是赖以生存的必要的生产资料,因此是寸土必争、寸金必争。失地又得不到补偿款的农民往往认为已方有理,胜诉可能性大,期望值高,加之对司法权威较大的法院判决有认同感,导致大量纷争诉至法院。
2、户籍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参与分配、享受待遇,须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拥有为前提,有了成员资格,才能享有成员权。而这种成员权的取得与丧失均以户籍的存在与否为转移。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开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前边界十分清楚的城乡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处于急剧的制度转型中,农村户口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户籍制度倾向于松动,有的乡镇公安派出所户籍档案管理起步晚,户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没有很好统一,致使许多应归档的户籍材料,长期分散在经办人手里,造成公安派出所户籍档案不完整、不齐全,给法院调查取证带来了不便。司法实践中比拟突出的情况是:〔1〕人户别离现象。如结婚后居住工作在配偶所在的村,但是户口未迁入的;城郊农村户在人不在的“空挂户〞;户口虽属于本村农业户口但本人在外已经有了固定工作,并已经享受了城镇职工统筹待遇的;全家外出务工经商多年不回村的;还有在乡镇企业工作的等等。〔2〕非农业户口问题。如走关系找门路农转非的;用钱买非农户口的;作为对村干部奖励转非农户口的;国家征收土地转为非农户口,由于不能安排工作仍在原村劳动的;离退休回村人员等。另外,近年来,国有企业内退和下岗人员不断增多,其中相当一局部人回到家乡农村生活定居;还有,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也使相当一局部农民淡化了户口观念,结婚不转户口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应对上述户口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各地法院在认定成员资格时都感到十分棘手。
3、农村习俗、村民自治与法律规定的冲突。
农村毕竟是一个乡土社会,受封建陋习和民间陈规的影响,“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等传统的宗法思想根深蒂固。虽然,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法律规定被大打折扣,大量农村妇女依法享有的权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侵害。由于没有承包地而被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剥夺征地补偿费分配权的妇女大量存在。另外,按农村习俗,家族成员或亲属之间土地集中使用或代管、托管、借种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今国家征地给予补偿了,一些外出打工者,或父子、弟兄、母子土地又同在一本使用证上,却被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排斥在分配对象之外,引发纠纷。还有一类情形,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一局部农民举家外迁,户口留在本村组,二轮土地承包时外迁农民的土地由村委会承包给本村其他农民,但使用者的姓名仍是原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农民。该地被征收后,村委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经讨论决定将补偿费分配给实际使用者,现在返乡农民拿着土地证向村组讨要补偿款引发纠纷。推究这些纷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农村习俗、村民自治与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
4、局部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
局部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能将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文件规定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有的村组干部将征地补偿款作为捞取钱财的好时机,利用手中掌握的一点点权力,在分配上打主意,引起群众不满。有的村组民主制度不健全,少数干部说了算。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髓就是“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而这“四个民主〞在农村一些地方远远没有落实。党支部书记或者村委会主任一手遮天,不知何为民主。村委会选举要表达乡镇党委和政府的意图,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选〞成了村干部。这些人上台后,想的不是为村民谋利益,而是个人如何捞钱。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是无从谈起,大小事由村干部说了算。有的村根本没有民主监督组织,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情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又具体地规定了公告的内容。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和完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