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论苦
辩证统一
论苦与乐的辩证统一
论苦与乐的辩证统一
辩证法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作为双城人,自上而下经历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如何运用辩证法去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苦与乐,掌握其中的规律并为工作和生活所用,是我们每一位同志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一、正确认识苦与乐的辩证统一关系
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观察客观世界,观察一切事物,正确地揭示了苦与乐的辩证统一关系,说明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对立,相互渗透,苦中有乐,乐中有苦,没有苦也无所谓乐,没有乐也无所谓苦,苦与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苦可转化为乐,乐也可转化为苦。人们所讲的“苦尽甘来〞,“乐极生悲〞等都是说苦与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
第二、苦中有乐,要善于变苦为乐。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一诗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斗争和夺取胜利的喜悦心情,说明苦与乐的辩证统一关系。毛泽东说:“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了陕北〞,红军长征,其行程之远,经历之苦,牺牲之大,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过。但是,在以苦为乐、为荣的红军指战员眼里,却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为什么能在那样艰苦卓绝的长征中感到苦中有乐,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变苦为乐呢这是因为他们自觉意识到在为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崛起和人民的翻身而奋斗,意识到今天的吃苦、个人的吃苦,是为谋求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明天的幸福和欢乐。对一个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来说,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吃苦〞,确实是“虽苦犹荣〞,心里总是愉快的,乐即在苦中;而以艰苦奋斗换来的快乐总是使人难忘艰苦的历程,苦亦在乐中。这也说明,苦与乐是相比拟而存在的。苦乐相生,苦中有乐。我们要自找苦吃,自寻乐趣。
毛泽东曾指出:革命就得吃苦,不怕苦。怕吃苦,吃不得苦,就别革命。世界上没有不费任何气力、不吃一点苦就能办成的事。要干出一番事业,要为社会开展或人类作出奉献,就必须艰苦奋斗。“苦尽甘来〞。由苦转化为乐,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怕吃苦,吃不得苦,就不能实现向乐的转化。所以,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的艰苦转化而来。毛泽东指出,革命者要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说:“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在战斗年代,毛泽东同志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建国以后,环境条件虽有了好转,但他的生活仍是极为俭朴。他对饮食始终要求不高,吃的主食根本上都是粗粮。1957年12月,有名卫士一次从农村探亲回来,带回糠窝头交给毛泽东。他掰了一块糠皮窝头,又把捂馊了的窝头放嘴里,眼圈红了,湿漉漉地闪着泪花。他叫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喊来,对大家说:“吃,每个人都要吃。这是农民吃的饭。你们比比你们吃的饭,要将心比心。〞毛泽东思考着:我们是社会主义,不该是这样的。要想个方法,想个方法……他日夜想着如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人民尽快过上富裕一些的日子。毛泽东以人民的苦为苦,以人民的乐为乐,同人民有福共享,有祸共当,要是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的生活,他就满意快乐了。
第三,乐中有苦,要防止乐极生悲。
毛泽东认为,苦中有乐,苦可转化为乐。同样,乐中也潜伏着苦的因素,也可转化为苦。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吃了亏的。这说明,苦与乐是相互渗透的。胜利、欢乐也潜伏着失败、痛苦的因素,胜利了如不防止骄傲,就会犯错误导致失败,就会吃苦头,就会变乐为苦。因苦得乐,因乐得苦,这是苦与乐相互转化的历史辩证法。我们革命者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条件,促进由苦向乐的转化,防止由乐向苦的转化。毛泽东曾推荐读西汉著名赋家梅乘的七发。毛泽东说,这篇文章一开头就痛骂统治者的腐败。毛泽东认为,“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这些话一万年还将是真理。文中说的出入都坐车子就是瘫痪之兆,幽深和清凉的宫室是寒热病的媒介,妖姬美女是摧残生命的斧子,美味的酒肉是腐烂肠胃的毒药,这些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迷恋安乐腐败的生活,必将早夭、丧身,这也是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毛泽东说,文章最后一段,吴客讲“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这是医治疾病的“良言妙道〞。毛泽东认为,梅乘七发是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只贪图享乐腐朽的生活而不愿艰苦奋斗的人,就必然导致腐败、困苦的结局,这时享乐便转化为痛苦。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1]真正的人生痛苦或人生悲剧常常是由于贪图享乐造成的。“福兮祸之所伏〞,“乐极生悲〞,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第四,劳动是苦转化为乐的一个重要条件。
对劳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苦,一种认为是乐。在剥削阶级看来,劳动是人生的痛苦事,他们厌恶劳动,不劳而获,贪得无厌,骄奢淫逸,极度享乐,过着寄生的生活。因此,必然走向腐败,由乐转化为苦。无产阶级那么认为,劳动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劳动是快乐的源泉,没有劳动就不能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不能享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快乐。人们只有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劳动斗争中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李大钊说得好,“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苦境可以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可由劳动解脱。〞1957年9月,毛泽东来到武汉,住在东湖甲舍。一天,他同前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谈起领导干部子女的教育问题时,问梅白,“你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梅白答道:“记得。有这样两句,‘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说不错,你读书不少。现在有些高级干部的子女也是“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是温室里的花朵,有些是‘阿斗’呀。中央、省级机关的托儿所、幼儿园,部队的八一小学,比孩子们相互之间坐的是什么汽车,爸爸干什么比谁的官大官小。这样不是从小培养一批贵族少爷吗这使我很耽心呀!
1967年,毛泽东推荐读战国策·触说赵太后一文说:“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初期,地主阶级内部,财产和权力的再分配。这种分配是不断地进行的,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意思。这篇文章,在分析众诸侯没有一个子孙三世保持住王位的原因时说:“此其近者祸其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那么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封建帝王但凡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对自己的子女不能让他们“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只有为国家多作奉献,才能使自己的地位子孙相继。
毛泽东对子女很疼爱,但要求非常严格,从不允许他的子女搞特殊,更不允许打着他的旗号谋私利。他屡次要求他们到工厂、农村参加劳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独立生活,做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他的长子毛岸英,1946年从苏联学习回国后,毛泽东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中国,不懂得农民,不了解农村情况,就不晓得中国的实情。要知道没有贫农,就没有革命,任何时候,千万别忘了农民啊!〞毛泽东送他几件带补钉的衣服,让他到农村学习,做劳动者,上“劳动大学〞。毛泽东很喜欢他的小女儿李讷,但对她的要求很严。李讷自小就吃机关大食堂,考上大学后,吃住都在学校,集体宿舍6人或8人住一屋,星期天自己骑车子或乘公共汽车、电车回家。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的女儿也是挨饿。有一个星期天,李讷回到家里一起吃饭,她把桌上的饭菜狼吞虎咽一下子吃光了。毛泽东见此情景深深叹了两口气,无不忧伤地说:“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叫李讷下去生活在工人农民中间,到江西进贤县中办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毛泽东屡次提出关于干部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娇生惯养,吃不得苦,社会主义事业将毁于这些人手中,乐就会转化为苦。触说赵太后的历史经验,毛泽东的这些话,蕴含着苦与乐辩证关系的深刻哲理,是有深远意义的。
第五,升华对快乐本义的认识,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快乐分为三个层面:
初级的快乐是肉体层面的快乐,那是饱、暖、物、欲;
中级的快乐是精神层面的快乐,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
高级的快乐是为付出与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那么有三条命,性命、生命、使命。他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