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中
佳节
文化
内蕴
中秋佳节的文化内蕴
李学朴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提到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加个“佳〞字,称其为“中秋佳节〞。这个“佳〞字加得很有道理和意义。
按照传统的历法,农历八月居秋季之中,故日“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八月十五既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这一天,月亮显得最亮、最圆,月色也最美。正如清明要踏青、扫墓,端午要挂艾草、喝雄黄酒,重阳要登高一样,赏月、拜月也就成为中秋节的习俗。“花好,月圆,人长寿〞,这月圆是团圆的象征,因此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集中表达了阖家团圆的愿望。
中秋节之所以称为“佳〞节,还在于关于月亮有着种种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对于月亮中的阴影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比方,传说唐明皇于八月中秋曾梦游月宫,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此后人们就认为月中有月宫,名“广寒宫〞。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更说广寒宫“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把月宫夸得更美了。
又如,传说月中还有美丽的“嫦娥〞,她原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那里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就飞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最早见于淮南子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一说嫦娥由帝喾的妃子常仪演变而来。常仪善占月亮的晦、朔、弦、望。所谓月宫,就是嫦娥的住处。
还传说月中有桂树,有个名叫吴刚的,是汉朝时人,因学仙而有过失,被贬到月亮中砍桂树。晋人傅咸又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陆游说:“月兔捣霜供换骨。〞方干的中秋月诗那么云:“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这就是传说中月亮里还有小白兔和癞蛤蟆。所以,月亮又称“兔魂〞,月宫又称“蟾宫〞,月光又称“蟾光〞。“蟾蜍〞有时也作为月亮的代称。汉代张衡更认为蟾蜍是嫦娥奔月后变的。可见,古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
北宋时期,古人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团聚在一起,吃月饼,宴宾客。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当时热闹非凡的中秋节景象:“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假设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明代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古人还认为月亮属阴,所以中秋这一天要女的先拜凋,男的后拜,也可不拜,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就说“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顾禄清嘉录中记载中秋节时的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走月亮〞。
清代乾隆年间的古禾杂识记载:“中秋,载酒南湖,好事者以锣鼓相竞,有雨夹雪、滚绣球、划龙船、花蝴蝶、大歇拍、小歇拍等名,过夜半始散。……是夜祭月用月饼。〞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云:“月盈良夜坐凭楼,无限明辉霁远眸。庭院开樽延赏处,二分秋色到中秋。〞明清时期,中秋节与元旦(即今春节)齐名,成为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形的,象征满月,寓意团圆;瓜果那么切成莲把戏的牙瓣。街市上还出售印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的“月光纸〞,祭月后将其燃烧,然后将所供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
各地还举办“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使中秋节成为最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赠月饼以表达美好的祝愿,并沉浸在佳节的喜悦之中。
【知识链接】
中秋佳节话月饼
潘春华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当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中秋佳节,月亮就显得比平时更加圆润明亮,人们都喜欢在这一天举家团聚,一起吃月饼,一起赏月,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安康、幸福。“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这句名谚道出了中秋之夜百姓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相传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的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出兵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美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吃月饼的描述,直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余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餅相遗,取团圆之意。〞今天,我们仍保存着这个传统习俗,每到中秋月圆时节,人们便提着月饼探亲访友,图个吉利。
中秋佳节吃月饼,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中原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压迫,纷纷起义。朱元璋准备联合各路对抗力量。但朝廷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这天,各路起义军一齐响应,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了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快乐得连忙传下口谕,中秋佳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给群臣。此后,“月饼〞的品种逐渐增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代以来,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吟诵月饼的诗词佳句更是不胜枚举。袁景澜咏月饼诗:“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皓月瑶池怨,碗中泛青光。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寥寥数语不仅形象地描写了制作月饼的情形,而且反映出当时已有中秋节互赠月饼的风俗。沈兆禔的吉林纪事诗:“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表现的是当时吉林地区中秋节吃月饼、赠月饼的情景。而施景琛的中秋词:“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保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写的是在福建,凡当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节要送给外孙子、外孙女或外甥有双鲤形状的月饼。
月饼开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制作更加精细,风味也因地各异,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