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22).docx
下载文档

ID:1737122

大小:12.42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干部群众 关心 25 理论 问题 22
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22〕   人类智慧的一座“灯塔〞━━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辉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出访俄罗斯,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演讲中的一句名言。它形象地描绘出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展趋势,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极富启迪。 “一般〞如何变“第一〞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开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马克思在把生产力看作是推动社会历史最终决定性力量的根底上,认为科学技术是“一般生产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开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开展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到达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回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开展对促进生产力开展的作用的演变,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这一论断的必然性和深刻性。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机器大工业出现了,生产力的开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开展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技术,建立和开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业,生产力的开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开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开展趋势。   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开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开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上下的首要因素。 “第一〞本身学问大   从历史的回忆中可以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蕴含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那么,究竟怎样理解这一科学论断呢?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生产力的开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人的素质、劳开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开展水平。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开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开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开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开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再次,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开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开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器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开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开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据统计,在兴旺国家,科学技术奉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经上升到75%以上。 科教兴国是必然  中国是个开展中的大国,要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需要大力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科技实力有了很大开展,但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缺乏,生产力相对不兴旺,仍是我们的根本国情。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等,还在制约着开展的步伐。这些都是必须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难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随后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方案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确定为今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   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从国家长远开展需要出发,制定中长期科学开展规划,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根底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开展,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开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   科教兴国战略中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我们要像开展自然科学一样,大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推动创新是关键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促进科技开展,关键在于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创新,揭示了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特点。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而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比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数量,比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和效益。21世纪,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主导力量,成为生产力开展的主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开展进程。   实现科技创新,关键是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要从新世纪中国开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开展前沿,明确新的科技开展目标,调整现有的运行机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中国科技快速开展的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美国政府的科研投入只占社会全部科研投入的20%,日本政府更是把这一比例降到了10%以下。它们大量的科研工作,甚至一些根底性研究工作都是由企业唱主角。中国在科技上落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创新能力的落后。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的有效途径,使科研人员如鱼得水,企业开展如虎添翼,使企业真正成为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体。   实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要加快科学技术的开展,靠什么?主要还是靠人才。人才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普遍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