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德隆
新消息
德隆新消息
财经> 正文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德隆旧部卷土重来 梧桐资本宣扬“全球并购、中国整合〞
2023年10月21日 14:13:48 来源:中国机电工业
分享到:
“未来十年,是中国‘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最好的时机,如果成功把握,中国加快缩短与兴旺国家的距离,尤其是内在的距离,将不是梦想。〞德隆旧将、资深投资银行家王世渝如是说。
寂静多年的德隆旧部,终于再现江湖!
时隔不过半年,聚集众多德隆旧将的梧桐资本便再下一城。其炉火纯青的资本运作手法令人眼花缭乱,而其“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宏大战略,已然初露端倪。
先是2023年底,与梧桐资本有着密切联系的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并购奥地利老牌发动机企业斯太尔动力,并将该资产注入原本以车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博盈投资,借以实现斯太尔动力的借壳上市〔参见本刊2023年第12期斯太尔动力花落中国神秘买家 昔日“欧洲贵族〞沉默多年再启航一文〕。
紧接着今年6月28日,梧桐资本旗下的xxx市梧桐翔宇投资又入主小家电上市公司伊立浦,并宣布方案进入高端通用航空研发制造领域,主要方向是开展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无人机产业。市场预期其极有可能按照博盈投资的操作思路,注入海外直升机资产或业务。
这种“先设立海外并购基金,走出去收购先进企业,再反过来收购中国企业〞的运作手法〔所谓的“三明治模式〞:最上层是中国资本,中间是国外优质企业,下面是中国企业〕颇为新颖独特,而梧桐资本的雄心,也绝非小打小闹可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述两起并购案绝不孤立,“斯太尔动力本身就是航空发动机的重要供给商之一,〔因此〕他们谋划的是整个通航产业链,不排除后续还有上市公司参加进来。〞
这样的大手笔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更令媒体感兴趣的,还是梧桐资本的“德隆背景〞:梧桐资本总裁向宏曾任德隆董事局执行主席,执行总裁张业光更被称为“德隆二号人物〞,副总裁郑悦、朱家钢等也均系当年德隆系中重要人物。尽管梧桐资本的老板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刘的女婿、梧桐投资董事张佳运也曾公开表示,梧桐投资与德隆系无关,聘请德隆“老人〞是看重其工作经验,可外界却总喜欢将梧桐与德隆相提并论。而一那么“2023年夏季,唐万新〔原德隆系掌门人〕在梧桐资本的会议室接待了北京某机构人士,洽谈合作事宜〞的消息,更令不少人认为,寂静多年的德隆系,正在以全新的“马甲〞卷土重来!
在此过程中,市场关注比拟多的,主要是德隆旧部此番资本运作的手段:有何高明之处,有何瑕疵暗伤,如何巧妙躲避了政策限制,未来还可能在哪儿出招……而对其倡导的“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理念却并不太感冒,甚至有人质疑称其有“题材炒作〞之嫌。对此,同为德隆旧将的资深投资银行家王世渝曾对博盈投资案做过这样的评论:“还是太多的人关注资本运营的财技,这样的项目走到今天绝不是靠财技玩出来的。隐含其中的全球性战略视野与战略并购才是其真正的内在逻辑。〞
这是怎样的战略逻辑呢?我们不妨从王的新著中国重组一书中去找找答案!兹将其中对“全球并购、中国整合〞的阐述摘录如下,希望这位实战经验丰富的金融专家对全球经济大势的判断、对金融与实业携手并进的思考,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我把我对新世纪中国国际化的时机理解为千年一遇的商机。这一商机来自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势。
中国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开展历程里,利用巨大的市场、低廉而丰富的劳动力承接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被兴旺国家淘汰、分工出来的产业时机,取得了持续的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从传统产业底端起步,渐渐向上突破,接近产业链的高端。在产业链的高端,也就是在渠道、技术、品牌方面的突破中国遭遇了巨大的障碍,同时,中国产业升级的需求与消费升级的需求又必须要突破瓶颈。品牌,需要多年的诚信积累;技术,需要多年的、大投入的研发工作,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开展时间,中国有什么方式可以突破呢?
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跨境并购。走出去,收购股权,通过控股企业到达控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收购之后回到中国与中国的同行企业进行整合,企业竞争力平地拔高,实现收获巨大利益前提下的“中国创造〞的时代跨越。这个时机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兴旺国家经济陷入全面衰退,投资、增长乏力,资产价值大幅贬值,资本价值大幅缩水。中国有低价买到这些资产以及大量的外汇储藏的时机。
这一时机将持续多久呢?我认为有十五年到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一方面兴旺国家走出衰退的时间还漫长,另一方面即使走出,也需要中国放慢速度和兴旺国家加快速度出现交叉点。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年跨境并购增长很快,但绝大多数都不是以提升“中国创造〞水平为核心的并购,主要是买资源。这种方式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难道我们没有发现这样的千年商机吗?不是。问题在于我们自己没做好这方方面面的准备。
以并购主体而论,我们有并购实力的主体,几乎都是国有企业,在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国家里,国企有多大的驱动力去做跨境并购呢?何况,西方兴旺的市场经济国家最不欢送的就是国有企业去并购,一些国家对国有企业并购不仅严格审核,严格把关,甚至从法律上进行限制。并购沃尔沃为什么不是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上海汽车而是草根吉利?当年的上汽、南汽并购英国老牌汽车企业罗浮,为什么只买了一家资产和一个品牌,专利不在之列。一个公司两个品牌,一个是“MG〞,一个是“ROVEV〞,竟然被两个中国国有企业分别拥有,而两个中国汽车国企,莫名其妙地到英国的法庭上对簿公堂。同为国企,为什么连一点协同性都没有?而民营企业除了吉利并购沃尔沃、联想并购IBM笔记本、TCL身陷汤姆逊、腾中重工并购悍马、海尔并购三洋白色家电之外,几乎整体失声。
有炮不响,有枪无弹,正是中国跨境并购主体缺失的真实写照。
除了主体缺失之外,中国还缺乏从事跨境并购的投资银行。以证券公司面孔出现的投资银行和中国足球差不多,一向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只会将球往自家门里踢不会往外国的球门里踢。一位大型国有控股券商总经理告诉我说,他领导的公司将主要为海外并购提供投行业务,而他本人过去几乎没搞过一天正儿八经的投资银行业务,怎么可能有海外并购能力?中国几年时间设立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私募股权基金,为什么没有几家海外并购基金?
那么有人会问,世界上有那么多公司可以并购吗?即使有那么多企业,他们都同意被并购吗?这个问题更不需要有任何担忧。就世界范围来看,产业的高、中、低分布状况是:美国正在进行巨大的产业调整,占领着全球产业的最高地位,这个地位不可撼动。这些产业包括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医药和医疗技术,生物技术,文化传媒产业等。许多产业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各种装备制造业将从美国市场淘汰出来。处于第二集团的德国、日本、欧洲其他先进国家,同样有许多企业将在其市场失去竞争优势,价值数以千亿美元计的资产等待出售。另外,新世纪以来,全球投资活泼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2023年至2023年,全球范围内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达数万亿美元。这些基金大量的金额都到了或即将到了退出期。但由于2023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基金遭遇空前的退出难度,纷纷出现退出压力。如果有大量基金从这些国际一流基金手上接过这些资产,全球的这些基金会趋之假设鹜,将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产出售出来。我在和KKR的朋友交流这些方案时,他们只能说,我们目前能够并购的企业一般还在一亿美金规模以内或几亿美金,上十亿美金都很少,KKR手上随便退出一个项目,就需要几十或上百亿美金的交易额。而且,这样一次并购时机几乎与先前被我们顶礼膜拜的海外投资银行构不成竞争关系,整个游戏规那么将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与私募股权基金都习惯于在全球购置这样的思维逻辑,在这样的套路下,在什么地方买?买什么?什么价格?怎么整合?然后什么时候卖、卖到哪里、卖给谁?都被其主导。而站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市场上面向全球并购市场,由于中国此前并没有真正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团队、产品、市场准备,所以,二十年河西,二十年河东。二十多年前当我为中国这块资本市场处女地即将开发而冲动时,二十多年后,我却有些为中国获得这样的千年之机快乐不起来。原因是我们从上到下都没有做好准备,兴许当这样的时机与我们擦肩而过时,我们将追悔莫及。
当然,并购的目的不是为了要单纯进入美洲、欧洲市场,不是为了将被并购企业接手过来经营管理,去重组别人的团队,去管理境外企业而去得罪企业工会,去挑战人家多年形成的员工福利机制,去挑战比中国成熟假设干倍的公司治理。如果把国内外MBA教科书上那些关于并购教条和经济学家们讲的那些并购原理,拿去进行跨境并购,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时期体现出来的最大规模并购特点将是“全球并购,中国整合〞,买下企业完成并购仅仅是完成了一小局部工作,大量工作而且是最难的工作在于中国整合,整合不成功,并购的目的就没到达,甚至前功尽弃。因此,在并购前,不是研究并购方案,而是研究整合方案。你的并购目标在全球相同产业里处于什么地位?其优势在产业链的哪个环节?是技术、品牌、市场、管理还是什么?该目标与中国同行是什么关系?必须进行每一个节点的比拟。决定并购后还要研究用什么样的并购主体,是同行业的产业主体还是金融主体?整合方案是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案来提升并购价值,创造什么样的整合效应,这涉及产业链、价值链的每一个节点。另外,永远要铭记,并购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和企业的关系,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金融行为,是一个金融产品。并购方案、整合方案、投资方案、融资方案、价值提升方案、投资退出方案都是金融家设计的。其间,律师、会计师、行业研究机构、管理咨询公司都可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可以说,跨境并购是整个投资银行最为复杂的交易行为。如果以战斗、战役、战争、世界大战来形容投资银行的业务难度,中国这一轮的全球并购、中国整合一定是一场世界大战。
未来十年,是中国“全球并购、中国整合〞最好的时机,如果成功把握,中国加快缩短与兴旺国家的距离,尤其是内在的距离,将不是梦想。
长缨在手,成败取决于自己。■
沱牌否认中信入主 :目前还在资产评估阶段
2023年07月25日 09:19来源:中国经济网佟晓群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中小]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5日讯 〔记者 佟晓群〕近期,关于沱牌集团改制的大剧愈演愈烈,希冀在白酒领域发力的中粮也牵涉其中。媒体报道称,沱牌舍得最终是舍弃了中粮而选择了中信产业基金。然而对于中信产业基金已入主的传闻,沱牌舍得证券事务代表周建予以了否认,他表示,外界传闻的中信产业基金入主沱牌舍得不属实,还在资产评估阶段。
沱牌否认中信入主 中信称没接触过
今年3月底,沱牌舍得公告称,射洪县人民政府拟引进战略投资者对沱牌集团进行战略重组。
6月28日,沱牌舍得公告显示,沱牌集团减持上市公司无限收条件流通股674.6万股,占总股本2%。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从此前的31.85%降至29.85%。大股东突然低位减持股份,市场猜想为投资者收购铺路,而传闻另一方主角系中信产业基金。
7月中旬,有媒体报料称,沱牌舍得副总经理张萃富透露,中信产业基金已确定投资沱牌舍得,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目前双方谈判仍在进行中,细节尚未确定。随后,沱牌舍得公关经理白玉峰也对中信产业基金接手沱牌舍得的消息予以证实。
对于上述媒体报道,22日,沱牌舍得证券事务代表周建予以了否认,他说:张萃富和白玉峰没有接受过采访,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中信产业基金一位内部人士那么表示,公司未参与沱牌集团改制,没有接触过。
周建表示,由于要进产权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者,此前没有也不可能与任何单位达成协议。政府方案引进的肯定是实力强的企业,是哪家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将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周建表示,整个战略重组均是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所需时间较长,而且无法准确预测时间进度,如有重大进展,公司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公告。
对于射洪县人民政府已经接触了哪些投资方,周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