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青
品德
教育
浅析
青少年品德教育浅析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23)07-198-02 摘 要 从当今教育现状出发,透析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并分析其根源,结合东西方品德教育开展历程纵向分析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几条关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思考解决策略。 关键词 青少年 思想品德 东西方教育 和谐开展 一、青少年教育体制现状中存在的假设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加大教育投入,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尽了极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仍存在一些问题。许多青少年公德缺失,生活无规律、学习没方案、行为少标准,纪律观念短缺乃至法制意识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缺乏以至于自私自利,奢侈浪费。结合陕西省未成年20年犯罪调查数据分析,自1985到2023年青少年犯罪比率由1985年的24%上升至2023年的74.4%,同时初犯的平均年龄由上世纪90年代的l4-l5岁降低至21世纪初的l2岁。 现阶段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德、重分数轻能力。实用教育主义和崇洋思想无形中导致思想品德课地位下降。社会、家庭对此都颇有干扰。许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独断专行,缺乏公德意识。溺爱娇纵使子女任性自私,粗暴专制使子女暴躁蛮横。社会的急躁及网络,舆论缺乏正确导向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和阻力。 限于经济因素,应试教育和片面的素质教育对德育工作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当今教育体制和方案指标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利益挂钩,为考试效劳的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道德教育的目标、方法及途径都亟待改革。 二、东西方教育开展的比照分析 探索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一要纵向分析中国两千余年文明进程,这也恰好诠释中国品德教育开展的历程。 首先,“大学之道,在于明德〞说明了德育的地位,大学开篇指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学生要“明德〞而后以此“修身〞。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正是古代德育的一贯要求。其次,“有教无类〞,“弘益人间〞阐述了古代德育方法和宗旨。提供平等、自由的教育时机。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后来采用科举制度,八股取材,都继续贯彻儒家教育思想,造就一代代忠君爱国的典范,随后广泛普及东亚各国,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以后,传统教育开始受到西方思潮冲击,这一时间教育以增进知识、健全人格、促动开展为目的。思想家斯宾塞指出“教育就是自我开展〞,“是完美生活之预备〞。近代教育一改传统教育中内容僵滞,体制散乱,效率低下,精神扭曲的局面,极大的解放了思想,造就大量科技人才,孕育热血维新志士,培养先驱革命同志。西方近代教育观念的引进和传播催生了新式教育,重新诠释有教无类的思想,倡导了义务教育理念。 西方文明的历程,也鲜明指出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早期欧洲,亚里士多德便提出了体、德、智、美和谐开展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因为,在他看来,理性和习惯是人们具有“善德〞的根基。因此,他指出,“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 从文艺复兴到科技革命的数百年间,西方国家贯彻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开展,然而对品德教育的忽略造成了道德的堕落,掩盖了教育理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宗旨,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最终对利益驱促使近代资本主义野蛮扩张,直至世界大战相继爆发,究其根源必然也有漠视品德教育的原因。二战以后,在欧美经济迅速开展的同时,政府逐步认清实用主义教育观所留下了后患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注重发挥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的理念都可以找到历史的根源。从世界文明自我完善的开展史中也可以找到解决当今教育问题的方法。而当前针对应试体制所提倡和实施的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开展,正是在儒学教育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所找到的答案。 三、青少年思想品德问题几点解决策略 1.发挥家庭积极影响,倡导社会公德教育 家庭是配合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社会化环境,其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学校教育的成效。随着时代的开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表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要营造宽容和谐的家庭气氛,创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气氛。 第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同时完善对家长的教育问题。 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完善科学合理的青少年行为标准,约束其行为导向。积极发挥多方面影响,保证孩子在宽容和谐的气氛里健康乐观地生长。 2.发挥网络舆论教育,正确引导品德教育 近年来网络开展紧密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正确分析网络地位必将对教育的健康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加强小编站建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第二,加强网络道德法制教育,让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标准上网行为,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堵〞与“疏〞并举,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气氛。削弱网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作用。 第三,建立监控引导机制,严格部署制定网络标准,确保网络信息平安。 3.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读书育人措施 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开展的战略主题。指明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总结我们自己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借鉴国外开展教育事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兴旺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尤其值得注意。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根底之上。 4.发挥教育能动作用,建立内因引导体系 内化是指自身思想与他人的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观点信念和其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导向。以情感为中介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同时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冲突。这时便形成了稳定的品德。 社会公共道德内化指学生把社会标准转化为自身的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相关教育需要综合考虑其各个方面尤其是心理层面,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自我加工和自我创造性,变成学生自身认识重组的需要。而国家公德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内化。 四、结论 现阶段要完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最终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不仅仅依赖于学校教育,这一使命的最终实现需要一个正确的教育方针,完善的教育保障机制,需要教育者摒弃功利思想,长期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余会芹.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刍议.法制与社会.2023.10. [2]李忠熹.古代教育理念之东西比较.亚洲教育论坛.2023.8.24. [3]李义军.西方国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特点.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7):70-72. [4]陈力思.现代化进程的生命线——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2022(5). [5]付强.关于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教育技术通讯.2023.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