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大全.docx
下载文档

ID:1730663

大小:30.72KB

页数:2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加强 农村 流动 党员 教育 管理 实践 思考 大全
加强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大全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开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静态的生活方式和相对稳定的生存状态被打破,进城打工、外出经商、进城创业等成为了当前农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生存状态和工作状态的主流。正是因为流动党员生产、生活方式的不确定性,对传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给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应对动态流动的特殊党员群体,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谈点粗浅认识。 一、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流动党员是开展市场经济的客观产物,这局部党员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的面广、线长、点多。流动党员的出现和增多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流动党员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也不可防止地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最主要是“五难〞。 (一)去向难掌握。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从调查情况看,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中,近半数党员在外出前未向党组织报告;31%的党员没有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二)活动难开展。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无法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就是春节回家过年,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有75%的外出党员不能参加所去地方党组织生活;再一个方面,有的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不闻不问。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 (三)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那么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难以管理。 (四)党费难收缴。大局部的流动党员是在春节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不愿交纳党费。据统计,在流动党员中,未按要求交纳党费的占25%。 (五)作用难发挥。相当局部流动党员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动作用弱化。 流动党员“五难〞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认识上的偏差。流动党员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而产生的新事物。一些流出地党组织认为外出党员是“嫁出门的女〞,不必管,一些流入地党组织觉得外来党员是“借店歇脚〞,不是自家的人,一旦接收其组织关系,就有可能涉及到劳保、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何必自找麻烦,干脆不管。一局部流动党员由于受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追求金钱,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越自由越好赚钱,何必自找“紧箍咒〞,让党组织把自己管起来。 (二)自身特点的制约。流动党员具有一般党员不同的特点,他们远离原党组织,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多变性。他们的活动范围广,国际国内,城市乡村,趋之所及,辐射面广,具体工作的选择性大,三百六十行,择优而事,随意性强。这些特点,增加了党组织与他们在联系、教育、管理、监督、指导等各方面的难度。 (三)管理渠道不畅。现有的党员教育管理机构根本上仍是行使方案经济体制下的职能,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这一新情况反映滞后,不能有效地发挥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效劳和监督等职能作用。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职责不清,导致一些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造成一局部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党的活动无处去,想及时交纳党费无人收,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听的“四无〞现象。其次,缺少统一标准管理规章,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存在。 (四)管理机制失效。目前,整个党员教育管理从总体上还是沿袭方案经济条件下的静态管理机制。而这种静态管理机制已难以适应以灵活性、多变性为主要特征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基层组织设置滞后。现有基层党组织根本上是按地域条块设置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成分日益复杂,已突破原有条块限制,正在按照市场经济开展规律重新组合,股份制企业、私营经济等新经济组织正日新月异地开展,越来越多的党员正在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单位流动,而这些单位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却尚未建立或健全。二是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繁琐。目前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流程是:流出地党支部——基层党委——县以上党委组织部——流入地县以上党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党支部。这种繁琐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局部流动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的积极性。三是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后。现在,大多数党组织仍是照搬方案经济体制下的那种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和方法。而这种方式、方法正好与流动党员分散、灵活、多变的特点相悖,沿用它来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往往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 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如何使流动党员原单位党组织与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加强联系,共同管理好流动党员,这是当前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和探讨的新问题。 (一)创新管理方式,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要针对流动党员流动形式多样性、外出流动结群性、流动地点分散性、从业领域集中性等特征,积极探索延伸流出地党组织管理链条,实行“四个一〞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可有效破解流动党员管理的难题。 一是一证证明党员身份。“一证〞,即流动党员活动证。由于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程序较多,手续繁琐,导致党员外出时图省事,不办理相关证明手续一走了之,甚至长期脱离党组织。可通过下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与党组织或从业地党组织活动。流动党员外出期间从业地变动的,要求及时报告所属党支部。对未办理登记手续外出达6个月以上、或从业地变动未及时报告失去联系达6个月以上的,按党纪进行处理。 二是一站管理流动党员。“一站〞,即流动党员效劳站。流动党员绝大局部为集体外出、从业地相对集中。我们可在劳务输出人数较多、党员到达一定数量的城市或从业地在建立流动劳动力管理站的同时,建立流动党员效劳站,并按党章规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同一乡镇集体外出的采取“集出集管〞方式建立党组织,隶属流出地乡镇党委管理;对不同乡镇分散和零星外出的采取“散出集管〞的方式建立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由党员选举产生,报其所属乡镇党委审批,党组织隶属其负责人所属乡镇党委管理。 三是一册记载党员活动。“一册〞,即流动党员管理手册。为防止单个外出、流动性大的党员成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可采取“散出散管〞的方式,实行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共同管理。每人颁发一本流动党员管理手册,依托从业地党组织组织党员参加活动,并填写活动情况。同时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手册年检制度,所属党支部以手册为载体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催促其参与从业地党组织活动,每年底查验一次手册记录,记录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奖惩党员的依据。 四是一库构建信息渠道。“一库〞,即流动党员信息库。要在组织系统信息专线网络的根底上,分别建立和完善县、乡、村流动党员信息库,将所有流动党员的信息输入微机管理后及时搞好更新维护,并要建立党员流动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要求乡镇党委建好本乡镇的流动党员信息库,村对乡镇实行流动党员月报表,乡镇依靠月报表及时维护信息库。同时各支部要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册〞,从源头上准确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向。 (二)优化活动载体,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从事行业多、活动难组织、党员难参加的实际,主动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积极创新党员活动载体,有效激发流动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内在动力。 一是注重培训,使流动党员“脑〞活起来。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经费投入为主、党费资助为辅、基层单位经费支持为补充的流动党员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可以流动党员所在党支部为单位,每季开展一次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对流动党员进行党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岗位技能等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注重效劳,使流动党员“心〞静下来。流动党员所在党组织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共同组建支农、治安效劳队,重点帮助缺少劳力的流动党员家庭搞好农业生产,为外出务工人员看好家、守好门、护好院,消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同时,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和福利效劳、再就业效劳、信息咨询效劳和技术培训效劳,切实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三是注重引导,让流动党员“身〞动起来。在各级党组织在流动党员中开展“我为家乡开展献一计〞、“我为家乡添荣耀〞、“做一名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等系列活动,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发挥他们与省外企业、商家关系熟的优势,为家乡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把流动党员从“游兵散将〞建设为“正规集团军〞。 (三)狠抓工作落实,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机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建立“双联〞机制。要将“双向联系〞作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方面,严格规定流动党员要定期主动联系党组织汇报自己外出后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另一方面,党组织定期联系流动党员传达党内重要政策、家乡重大决策和事件等情况,并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加党内活动和家乡建设。基层党组织要按照就近原那么,挑选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支委会成员、党小组长与当地流出的党员分别结成联系对子,并具体负责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工作,上级党组织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联系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相结合、评选先进相结合,进一步标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双管〞机制。要采取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双重管理〞的方法。流出地党组织负责对流动党员的宏观管理,对外出流动党员的根本情况建档造册,详细记载流动党员的工作、生活、联系方式等具体内容;流入地党组织负责对党员的具体管理,抓好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民主评议党员,开展组织活动等,使流动党员的管理由“两不管、两头松〞变为“两地管、双落实〞,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都能管到哪里。 三是建立“双责〞机制。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认真落实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内容,做到工作有布置,管理严要求,领导常催促,年终有考核。要认真落实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基层党委书记是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同时,采取“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检查、年终一小结〞方式,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工作的催促检查,有效地加强对流动党员经常性教育与管理。要善于发现、推广一批不同类型、各具特色、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强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水平。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XX县区是座落在安徽中部地区的人口大县,全县现有人口一百多万人,其中在昆山创业者共达八万多人。为搭建一个互通信息.互相交流的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XX县区在昆山创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