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持续
整治
规范
房地产市场
秩序
专项
行动
方案
天道酬勤
关于持续整治标准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
为全面整治标准房地产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等8部门关于持续整治标准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建房〔2023〕55号〕要求,制定本专项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开展思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净化市场环境,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开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平安感,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二〕根本原那么
——坚持聚焦问题、重点整治。以问题为导向,重点整治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效劳等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多发频发的突出问题。
——坚持群众参与、开门整治。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定期公布整治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坚持齐抓共管、综合整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加强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力量,共享数据信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房地产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合力。
——坚持标本兼治、长效整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信息化等多种手段,既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突出的存量问题,又注重完善体制机制,从源头上标准市场秩序,防范增量问题。
〔三〕主要目标。通过3年时间的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实现明显好转,监管制度不断健全,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监管信息系统根本建立,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新增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群众信访投诉量显著下降,房地产开发工程清理标准工作成果得到进一步稳固。
二、整治重点
聚焦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效劳领域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按照因城施策原那么,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新的整治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企业违法违规开工建设;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开发建设;未按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如期交付;房屋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问题突出;未按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建设配套设施。
〔二〕房屋买卖。发布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发布虚假房源信息;捂盘惜售,囤积房源;不落实交易资金监管制度,挪用交易监管资金;套取或协助套取“经营贷〞“消费贷〞等非个人住房贷款用于购房;协助购房人非法躲避房屋交易税费;违规收取预付款、“茶水费〞等费用,变相涨价;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捆绑销售车位、储藏室;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三〕住房租赁。未提交开业报告即开展经营;未按规定如实完整报送相关租赁信息;网络信息平台未履行信息发布主体资格核验责任;克扣租金押金;采取暴力、威胁等手段强制驱赶租户;违规开展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业务;存在“高进低出〞“长收短付〞等高风险经营行为;未按规定办理租金监管。
〔四〕物业效劳。未按照物业效劳合同约定内容和标准提供效劳;未按规定公示物业效劳收费工程标准、业主共有局部的经营与收益情况、维修资金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超出合同约定或公示收费工程标准收取费用;擅自利用业主共有局部开展经营活动,侵占、挪用业主共有局部经营收益;物业效劳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后,无正当理由拒不退出物业效劳工程。
三、工作措施
〔一〕全面排查问题线索。各地对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效劳等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充分利用媒体、12345热线、投诉举报、电子信箱、门户网站等,结合信访案件转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专项检查,多渠道收集问题线索,逐条分析研判,形成整治标准工作问题清单。整治标准工作牵头单位要设立、公布投诉举报,在门户网站显著位置开设专栏。
〔二〕建立整治工作台账。各地将整治问题清单分类建档,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部门,制定整治措施,确定整改时限。建立转办和督办机制,实施挂账销号管理,集中进行整治。对实名举报的案件应认真核实、逐件处理、及时反响,同时做好举报人信息保密工作。
〔三〕发挥部门协同作用。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整治标准工作,制定实施方案,依职责对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及时汇总处理结果、总结通报工作情况、上报整治工作成果。各地相关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开展摸底调查、问题整治,对所收集的问题线索中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
对未取得用地、规划手续或未按规划许可内容建设的违法行为,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乡镇〔街道〕按职责进行调查处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仍承当规划监管职责的,及时查处规划违法违规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查处房地产领域合同诈骗、非法集资等涉嫌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黑涉恶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查处虚假违法房地产广告、价格违法、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对其他部门依法移交的违法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实施行政处分。
网信部门负责按照有关部门认定意见,查处省内通过网络发布虚假房地产信息网络平台。
税务部门负责查处非法躲避房屋交易税费行为。
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违规开展住房租赁消费贷款业务等问题。
各部门按职责及时汇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信息,将严重失信市场主体信息推送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推动各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对相关企业及从业人员实施失信惩戒。
〔四〕持续加大惩罚力度。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依法依规开展整治。对本行政区域内违法违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物业效劳企业、金融机构、网络平台、网络媒体及从业人员,依法依规采取警示约谈、停业整顿、撤消营业执照和资质资格证书等措施,并予以公开曝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司法部门依法查处。对逾期不能归还债务、大规模延期交房、负面舆情较多、信访投诉量大等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对严重失信的企业,依据有关规定,依法依规纳入失信名单,实施失信惩戒。
〔五〕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各地对整治标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缺乏及时进行认真梳理,查找问题症结。要加强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监管举措,有效堵塞制度漏洞,边整改、边完善、边提高,进一步标准房地产市场秩序。省级层面认真吸收各地经验成果,加快推进河北省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四、实施步骤
整治标准工作自2023年8月起,至2024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发动部署阶段〔2023年8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发挥牵头作用,行政审批、公安、自然资源、税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银保监、网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整治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开展发动部署。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9月——2024年3月〕。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收集整理问题线索,建立问题台账,挂账销号管理,开展集中整治,狠抓问题整改,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阶段〔2024年4月——2024年6月〕。对整治标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检视工作成效,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监管制度,稳固整治成果。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部省市纵向联动和部门横向协同作用,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8部委统一安排部署,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开展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联席办〞〕负责全省整治标准工作的统筹协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效劳办、省网信办、河北银保监局、河北省税务局等部门,指导、监督各地整治标准工作开展。各地要成立工作专班,强化部门协作配合,通过信息共享、联动查处、齐抓共管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强化监督评价考核。各地整治标准工作牵头部门每季度向省联席办报送工作进展、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省联席办每半年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同时抄送各地政府。依据河北省房地产市场调控评价考核暂行方法,对整治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对房地产市场秩序问题突出、未履行监管责任及时予以妥善处置的地方进行约谈,问题严重的将向有关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三〕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各地应综合运用报纸、电视、播送、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强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社会气氛。积极向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新闻网的媒体提供新闻素材,反映各地工作成果。充分发挥正反典型的导向作用,及时发现和推广整治标准工作做法、经验和成效,公开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四〕加强工作内容报送。一是各地整治标准工作牵头部门确定一名工作联系人员,9月5日前报送省联席办〔包括姓名、职务、联系〕。二是9月15日前,各地向省联席办报送制定的整治标准工作方案,同时报送所设立公布的投诉举报和门户网站专栏开设情况。三是从2023年9月起,每季度末月15日前向省联席办报送阶段工作报告〔包括工作进展情况、典型案例、经验做法、政策措施制定、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工作统计表。各地在报送相关材料时,同时将电子版发至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