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美育
课题
研究
实施方案
美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美育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
———————————————————————————————— 日期:
小学数学“美育〞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3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兴旺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荣耀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各个学科渗透“美育〞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学科渗透“美育〞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开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教育开展相对市县比拟落后,留守儿童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学科渗透“美育〞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教育的均衡开展特点,侧重以各学科渗透“美育〞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开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那么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开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学科渗透“美育〞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习惯和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通过对以学科渗透“美育〞课题的研究,构建中小学育人新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看事物的途径和方法,用校园文化之美熏陶学生、培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与启动阶段通过该方法,掌握国内外校园美育的研究动态,广泛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专家的固有经验,分析我校美育根底,确定可移植的他人的理念、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
〔二〕问卷调查法,包括调查、观察、测量、访谈等等,主要了解当前学生的课堂、课间活动方式和审美观的状况,了解学生对校园美育文化、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同感、期望和收获。
〔三〕行动研究法
1、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审美教学互动和审美活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2、通过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调整研究方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根底上,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以学科渗透“美育〞教育方式的机制。
〔四〕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五〕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归纳和总结本课题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可持续开展积淀珍贵的精神财富。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本阶段重在开展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收集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学校任命专职教师为本课题的教研主任,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形成调查报告:
1、完成学校教师、学生对学校美育文化了解程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完成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方案。
〔二〕实施阶段
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内容的实践研究。综合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学科渗透“美育〞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1、每年举办一次“六一儿童节〞、“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2、积极开展学生活动,成立架子鼓班、舞蹈班、乒乓班、美术班、书法班、信息技术班等,让学生创造美;
3、探索在主题班会、专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4、利用校园播送站、宣传栏等,创设一种优美、高雅的学校文化气氛,以利于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
5、探索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相应教学模式;
6、收集整理老师的原始教学案例、课件、心得体会、学生活动的原始资料,影像资料等;
7、定期开展学生形象设计,班级文化评比等主题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细节,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8、设计并完成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三〕总结提炼阶段
1、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五、实施过程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表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 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美育〞渗透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美育〞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美的因素丰富多彩如:
数学——
对称美: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简洁美:概念、法那么、公式等
构图美:各种图形结构等
社会美 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动人事迹
充分挖掘学科中固有的美育因素,有选择的引入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的内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进行整体设计,使之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能收到“美育〞渗透的成效。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美育〞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中要突出美的教育;
2、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课外兴趣活动班或小组;
3、各课题组成员要有方案地结合自己的课题开展美的教育专题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重美感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开展。
〔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根底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表达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美育〞的过程,也是教师是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美育〞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应经常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保护学生,用情感去鼓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培育美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
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开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科学认为,人的感官与动物的感官不同,动物的感官是纯粹生理性的,而人的感官那么具有社会性。特别是视觉与听觉“人化〞程度更强些。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十三五〞规划
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心理素质养成教育研究之子课题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美育实施途径与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黑龙江省松花江农场学校
实验教师:孙红利
202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