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农业信息化建设浅探.docx
下载文档

ID:1724037

大小:22.57KB

页数:11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业 信息化 建设
农业信息化建设浅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世界经济正由工业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农业信息化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特别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一些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国作为开展中国家可利用后发优势,享受世界现代工业和农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入研究农业信息化的开展规律,掌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建设中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笔者在本文中以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取得的成果为立足点,对如何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现状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是起步晚、开展速度快,但问题依然突出。自1996年“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开始运行,到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根底,初步建成具有较强技术支持功能的信息网络中心和国家农业核心网站,全国农业网站总数已达2200多个;农业部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和国际农业生产贸易信息系统等,全国蔬菜市场经济信息效劳系统运行良好;大局部省、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建成了一些大型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农业专家系统等,县、乡级农业信息中心正逐步建立,全国已有7000多个乡镇建立了信息效劳机构,占乡镇总数的18%。另外,我国播送电视和通讯业的迅猛开展,使农村根本实现了村村通播送、电视和 ,局部乡村开通了因特网,为农民直接通过综合信息网络来获取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奠定了根底。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兴旺国家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我国广阔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信息根底设施比较落后,投入缺乏。 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根底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缺乏、信息效劳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效劳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开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 2、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标准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本钱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效劳。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效劳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缺乏,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3、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效劳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开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缺乏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开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效劳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效劳手段落后,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4、农业信息人才匮乏。 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效劳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缺乏。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缺乏,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现 信息的统分和畅通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的过程。农业信息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实立而起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不断获得新的开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农业部随即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的总体设想,并在全系统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拉动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序幕。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在1996年、2022年信息开展的两个关键时期,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农业信息工作会议,对全国农业信息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并于2022年开始实施十五农村市场信息行动方案。以中央出台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农业信息工作已初步完成了根本框架的构造阶段,开始步入健全完善和提高阶段,正在实现开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经过前2023年的全国上下的顽强探索,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1、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202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份、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效劳机构,67%的农业乡镇设有信息效劳站;开展可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17万人。 2、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农业部建立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具有较强支持效劳功能,是著名的中国农业信息“批发市场〞,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访问量在全球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2022年底,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效劳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效劳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农业信息效劳网络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 3、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 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建立了根本覆盖农业、市场、资源等重要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36条,省级农业部门大都建立了定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制度,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特别是农业部在2022年6月,为适应农业开展新阶段和参加世贸组织的需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棉花、糖料、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价格、供求形势及世界农产品市场态势跟踪监测分析,每月发布监测预警报告,在调控农产品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信息发布覆盖面逐步扩大。 农业部建立了以“信息发布日历〞为主要形式的信息发布工作制度,形成了部属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节目、农村杂志社和中央农业播送学校等媒体为主,各相关媒体参与的信息发布窗口;各地农业部门也都与有关媒体联合,开辟信息发布渠道,努力扩大信息效劳范围。 5、电子政务凸显成效。在信息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推广应用,农业部门的调控引导、监管效劳等政务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了“一站式〞效劳;一些地方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监管事项的办事程序、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使农业部门行政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开展的建议 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所取的得成果,笔者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开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政府必须重视此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组织领导的作用,从国家立法、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协调等方面来促进农业信息的开展。首先,制定中国农业信息化开展战略,提出农业信息化的中长期规划,并选定局部目标,重点突破,借鉴日本的经验,抓好信息市场的法制、法规建设,制定一系列制度性规那么和运行性规那么,约束市场各方面的行为,促进市场的有序开展,并注重依法保证信息质量的真实性、有效性及知识产权等,维护农业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其次,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重点支持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和多种信息产品的研制开发、协作和效劳,加强全国农业信息科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等。同时注重多渠道增加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个人、外商投资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由各级政府组织协调涉农相关部门和企业制定信息设备投入、信息资源开发等规那么,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管理效劳系统和效劳机构,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减少重复和浪费,实现农业信息的共享。 2、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等根底设施的建设 首先,加快农业信息网络根底设施的建设,我国信息网络起步晚,但开展较快,农业部“中国农业信息网〞已有202300多个地、县入网。中国农科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也已经初具规模。然而我国的根底网络设施还存在着参差不齐、设备低下、宽带缺乏、网速慢的弊端,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集多个农业信息网络于一身的高速、宽带的全国性农业信息广域网络,由于这局部工作投资大、技术难度高,可采取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拨预算,专业公司招标承建的方式,较快地推进基干网络的建设。市级以上的农业部门可以有选择地组建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农业信息网,如农业气象信息网、农业地理信息网等。并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吸收与利用兴旺国家的先进信息技术成果,积极参与全球农业信息共享,使每一个农户都对国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行情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生产品种,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充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但其数量和质量缺乏以形成农业信息产业。因此,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质量。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及专业特色数据库。与国际信息网络联网,为农民及时提供准确的国内外农产品生产、供给、需求、价格变动趋势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进入市场的本钱和风险,在农产品贸易中争取主动。再次,抓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建立。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传递推广中的作用,农业科技资源大多掌握在各级政府主办的科技研究或普及机构的手中,而这些机构多靠政府预算维护,政府应使这些机构全部联网,并规定这些机构必须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从水土保植或良种的推广作用,通过网络将技术效劳送到农家。 3、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充分发挥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开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广阔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体,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日本在市场信息提供方面,建立了一套民办为主,官方监督的体制,有效地解决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