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docx
下载文档

ID:1723858

大小:22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遗产 保护 工作汇报 材料
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为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根据文物保护法、XX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等法规和文件精神,xx县文化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绩瞩目,现就近年来,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与保护工作成绩斐然。xx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于2022年开始启动。普查工作启动后,先后派专业人员参加了省、州的普查培训工作。根据省、州的有关要求,拟定xx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组。2022年5月-12月,聘请州上的摄影师,调派文化馆工作人员,对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普查,通过近8个月的走访,实地调查、资料查阅,摸清了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根本情况,并对重点工程实行实地试点调查。2023年3月,又派专人参加省上的培训,在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下,4月,为此项工作购置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等设备,建立了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数据库和数据档案。5月11日,又拨出资金,对全县16个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文化馆、文管所、歌舞团的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培训。培训结束,我县第二期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全面展开。通过走访,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完成了开化镇纸马舞之乡、壮族民间器乐木叭喇、苗族民间器乐芦笙、彝族民间乐器三眼土洞箫的调查,撰写了开化镇壮族纸马舞之乡的调查报告,完成纸马舞传承人、纸马编扎手工艺人、叭喇艺人、芦笙艺人、三眼土洞箫艺人的调查报告,摸清了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情况,建立了档案,确立了重点,并将确定的保护工程作了公示,上报州文化局,共上报非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13人。2023年,在XX省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我县申报的开化镇纸马舞及开化镇纸马舞之乡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争取我县壮族“纸马舞〞、壮族民间器乐“木叭喇〞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局又派出人力,对壮族“纸马舞〞、壮族民间器乐“木叭喇〞进行收集整理,在州文化馆、县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202223年,壮族“纸马舞〞已经通过省文化厅评审报国家文化部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搞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工作,对外彰显我县民族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为了保护传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我局以民族舞之乡建设为龙头抓好民族民间文艺队伍的培育。2022年以东山的彝族弦子舞之乡、开化牛头寨的壮族纸马舞之乡、古木小混塘的苗族芦笙舞之乡、薄竹以腻资的壮族手巾舞之乡的挂牌为契机,加大了对民族民间文艺队的培育建设力度,先后组织培育民族民间业余文艺队伍30余支,为我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奠定了根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展现传统文化的风采,文化馆通过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将壮、苗、彝、瑶的优秀传统文化编创成民族舞蹈,在广阔群众中进行推广,歌舞团也通过挖掘民族民间艺术,创作了草人舞、扁担谣等传统民族民间歌舞,通过文化下乡,对外宣传演出,展现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202223年11月19日至22日,由xx县文化馆带队、12名壮族纸马舞演员组成的牛头寨村农民演出队,应邀参加了由xx市xx区六甲乡福保村举办的首届“中国X8226;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作为被邀请的全国3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艺术之乡代表作之一的文山壮族纸马舞在“乡村大舞台〞演出后,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国家中宣部、文化部的有关领导、中共XX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们的一致肯定。文山壮族纸马舞的参演,展现了我县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促进了我县与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文化艺术间的交流,推动了我县乡村艺术的开展,为我县乡村文化艺术的对外展示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二、真抓实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落在实处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上,我县始终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那么开展工作。 1、文物的收集、保护和维修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自2022年楚图南故居修复并对外开发后,其爱国主义教化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从开馆以来,故居共接待了中外游客数万人次。其中重要的游客团队有:国家水利部稽查特派员万汉华一行,原省委副书记刘树生一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X8226;艾买提,中央党校副校长,XX省人大副主任戴光禄,团省委副书记汪洋、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回头看〞检查组领导、广西民委领导、中央电视台的谢导演和吴老师、省委老干部局长蒋丽、广西莱宾市人大韦主任及秘书长、XX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李炳军、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等领导和佳宾。二是协助州文管所成立了“州收藏家协会〞,将民间的收藏文物活动纳入了标准化、法制化管理;三是为确保XX县区文物的平安,对XX县区五处文保单位进行巡视,建立了平安制度,分别与小西门、大兴寺、寿佛寺、五子祠等文保单位签订了“平安使用协议书〞,加强了消防、平安的管理。四是202223年文化局还拨出经费,对县境内6处县级文保单位的“四有工作〞作了安排,派出有关人员配合文管所工作人员,邀请州文物管理所技术指导老师赴各乡镇开展文物“四有〞工作,分别完成了德厚乐溪石厥、期乌石盘山营垒、小街左母纪村然灯寺、秉烈乡下舍舍老人厅、马塘镇心明星禅师墓塔、平坝镇观音阁等6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为将楚图南故居申报为国保单位,还安排人力编制了申报文本,向省文化厅作了申报。 2、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我局制定了xx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报政府,202223年1月举办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4月,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普查中先后对现有的三处省保单位:楚图南故居、大兴寺、五子祠;二处州保单位:小西门、三元洞题刻;七处县保单位:寿佛寺、德厚镇期乌营盘山营垒、德厚镇乐西石厥、马塘镇心明惺禅师墓塔、秉烈乡下舍舍老人厅、小街镇左母纪村燃灯寺、平坝镇观音阁。还有原来调查登记过的马塘镇黑末村断美柳山北极清代火葬石盒墓群进行了复查,现已复查了九处,有关登记填表等一系列工作在紧张的开展。通过几个月调查、复查,共复查不可移动文物9项,达75%,新发现5处,到达9个乡镇,普查面积达60%,行程近202300公里,普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保存较为完好的文物。普查新发现两个岩画点,即: 1.柳井乡红字冲岩画,岩画位于海拔近1490米的山头岩壁上,用赤色矿物质颜料绘制成的人物14个,田字符号27个,不可辨图像30余个,单体图像大的20厘米左右,小的8厘米左右,画的内容与形式大局部和祭祀有关。通过州、县文物专家以及省上考古专家考证,此岩画应为新石器晚期---秦汉时期的作品,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xx县文物史上没有岩画的空白。 2.喜古乡顺甸河大寨河边山崖上,发现有圆形图样大小14个不同的图,用白色颜料绘制。据州上有关专家老师考证也属于岩画,具体说明有待进一步考查;古建筑三处,即: 1.德厚镇下寨文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旧址,该旧址座落在德厚镇下寨村原来的洒嘎龙小学,原址系为纪念孔夫子和关公所修建的文、武庙中的文庙,从碑文的记载来看,始建于清光绪12年,该建筑由大殿、前殿和两厢房组成四合院,为土木结构青瓦覆面建筑。旧址占地面积为535平方米(不含附属占地面积),建筑面积387平方米。现在旧址除了大殿木构架尚有百分之八十可以继续保存外,木雕、石雕局部尚好,大殿及两厢房瓦屋面已经破损严重,格扇门窗全部失落无存。前殿已经全部跨塌。两厢房屋面楼板等木构件严重腐朽。该旧址所在德厚下寨村,居民密集,交通便利,德厚大型水库灌区即将建设,是xx县不可多有的文化遗产。维修后可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辟为红色旅游、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现在县委政府已决定把它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且成立了以县委组织部牵头的修复领导小组。 2.对开化镇老军分区内“文庙〞“武庙〞进行了测绘、登记,该建筑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四合院,占地面积约1250平方米,原来属于文山军分区使用,目前据悉地权已属云锡房地产开发公司购置。通过普查发现,该建筑因年久失修,已坍塌破烂,但“文庙、武庙〞四合院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希望政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那么尽快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由使用单位维修。 3.古木镇南街街角“川祖庙〞,该建筑属清代的古建筑,至今它的门廊上还有精美的浮雕、彩绘,彩绘内容有龙、兔、松鹤以及花草图案,但也因年久失修,房屋面局部漏雨,其余局部尚存完好,现正在做有关申报材料。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文物保护缺乏资金投入。我县虽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设置了专管人员,但由于文物管理经费投入缺乏,致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文物自然破损和人为的破坏日趋严重。 2、文物保护力度不够,文物资源流失严重。州保单位小西门城楼位于开化镇威远街盘龙河南岸,始建于乾隆年间(1736—1795),嘉庆至道光年间四次维修,光绪元年(1875)重修。城楼颇具清代古城楼门风格,是文山州境内唯一幸存的古城楼,也是我县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城楼的瓦屋面有近一半的椽子糟朽,房屋整体在2022年4月邻居民房发生爆炸事件后向北歪斜,如再不进行抢救,将面临倒塌。开化镇原军分区内的“文庙〞、“武庙〞,该建筑的柱子、梁、枋、斗拱,石柱等雕刻工艺精良,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是边疆民族文化的融合,因而该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开发商对旧城开发建设,开化“文庙〞、“武庙〞将面临消失的危险。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文山文物古迹的损失也在加剧,我县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3、管理不标准,权限混乱。按属地管理原那么,大兴寺、五子祠、文笔塔、小西门城楼等应属县文化局管理,但现在,由于插手管理的单位太多,权限混乱,管理难、保护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4、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由于经济社会的开展而逐渐消失,如何保护传承,如何开发利用,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下步工作打算: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直接地反映了人类开展的重要历史过程,具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保护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对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因此下步将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对文物进行识别和鉴定,确定保护单位,对已确定的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对已划定的保护单位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分批分期进行修缮保护。 2、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先期抢救那些快要被损毁的古建筑、古民居、古街区等。 3、将文保工作、文化产业工作、旅游及县域经济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对已成形的文物与景点逐步实现对外开放,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并利用博物馆等妥善的方式予以展示和保存。 5、积极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传承人的保护力度,培养年青一代传承人,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申报、命名、资助、扶持和鼓励,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促进传承活动顺利开展。 6、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的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抢救和保护。 7、大力宣传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 8、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门的民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