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前
今生
前世与今生
翻开文本图片集
【】 建国初期,中国戏曲研究院等几个戏曲研究院陆续成立,它们是延安时期戏曲机构模式在建国后的延伸、强化与制度化;其建撤也与建国初的大行政区制度相关。戏曲研究院在职能定位上逐渐由综合性向专业化开展,其建制具有双向的有效性。戏曲研究院的建立,是国家以戏曲为突破口,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举措之一,表达了执政党对戏曲的重视与管控,是国家意志在文化领域的集中表达。
【关键词】 戏曲研究院;大行政区;制度;职能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自1951年4月到1952年4月,短短一年时间里,中国戏曲研究院、华东戏曲研究院、东北戏曲研究院和西北戏曲研究院分别在北京、上海、沈阳和西安成立。仅仅几年后,这四家研究院中的两家撤销,一家改名,只有一家完全保存。几年之间命运辗转迁播的四大戏曲研究院,在当代戏曲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
一
与其他三家不同,中国戏曲研究院是四家中唯一的文化部直属机构,是建国前夕就已酝酿、一旦时机成熟就迅速建立起来的戏曲机构。其直系前身不是有些著述中所说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或建国初的京剧研究院,而是文化部下辖的戏曲改进局。(1)建国之初,周恩来在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闭幕前夕(7月18日),宣布中央关于建立戏曲改革领导、研究、實验机构的决定。由此,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7月27日正式办公。10月2日,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之后,该戏曲改革委员会下的京剧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群众剧场和新戏曲书店相继成立。10月底,戏改委改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简称戏改局)。(2)不过这个机构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到1951年3月,文化部调戏曲改进局的田汉、杨绍萱、马彦祥等到部里,将原艺术局改组为艺术事业管理局。同时决定成立中国戏曲研究院,由罗合如、马少波负责筹建工作。在戏改局撤销一个月后,在其根底上,经过调整,4月3日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1]328
因此,从组织机构的设置而言,中国戏曲研究院不是在京剧研究院根底上建立起来的,其前身也并非建国前的延安平剧研究院。毕竟,一个是建国后新成立的机构,一个是建国前成立的机构。二者之间,并无组织、机构上的直接继承关系。
相对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的种种误会及其复杂的成立过程,西北、东北、华东戏曲研究院成立的来龙去脉要明晰得多。西北戏曲研究院的前身早在延安时期已经建立。1938年7月4日,在延安乡土剧团和群众业余剧团根底上,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建国后更名为西北民众剧团。1952年12月,西北民众剧团与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改处、西北实验戏剧学校合并,成立西北戏曲研究院。[2]272-274东北戏曲研究院于1951年9月在沈阳成立,华东戏曲研究院那么在同年3月5日就已成立。[3]33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大戏曲研究院也与建国初国家行政层次上实行的大行政区制度有关。所谓大行政区,指的是建国初期,为保证中央政令的统一和有力贯彻执行,将全国划分为假设干大行政区,分别建立大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中央政府授权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各地区进行领导。自1949年8月至1950年7月间,东北人民政府和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军政委员会相继成立,是为五大行政区。(3)这五大行政区都设有文化部,华东戏曲研究院归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领导,东北戏曲研究院隶属于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西北戏曲研究院由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下辖,中国戏曲研究院不属于任何一个大行政区,而是中央文化部的直属单位。戏曲研究院是建国后第一批着重强化的上层建筑在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强化又恰好和当时大行政区的建制一致,文化艺术的管理与行政建设同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路。
不过,既然是五大行政区,为什么只有四家戏曲研究院,除却中国戏曲研究院隶属中央文化部外,五大行政区中的东北、西北、华东都有相应的戏曲研究院,而西南区、中南区却没有设立相应的戏曲研究院?(4)
如前所说,中国戏曲研究院直接在戏曲改进局上建立,马少波等否认中国戏曲研究院在组织机构建制上与延安的继承关系。不过,机构可以变迁、新建,人员可以流动,却无法割断延安时期与建国后戏曲机构二者之间在历史、文化上的某些联系。1942年4月,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平剧团与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建延安平剧研究院(简称延安平剧院)。同年10月10日举行成立大会,宣布正式成立。[4] 1947年3月,该院撤离延安,5月到河北阜平,并入华北联合大学,更名为华北平剧研究院。1948年9月,进驻石家庄。1949年迁入北京,同年11月,华北平剧研究院成为文化部戏曲改进局的附属单位,更名为京剧研究院。1951年4月3日,合并入中国戏曲研究院。[5]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不存在组织机构上的前后承继关系,但中国戏曲研究院是延安时期戏曲机构模式在建国初新形势下的某种合理延伸,并不算谬误。而西北戏曲研究院是直接来自延安时期的民众剧团,无论在组织建制还是历史文化渊源上,都是确定无疑的。
相形之下,东北、华东两大行政区在建国之前,不具备陕甘宁边区那样相对独立的环境,虽然与中国戏曲研究院、西北戏曲研究院建院之前的条件无法相比,但也有相应的戏曲活动展开。华东区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在临沂建立了山东省实验京剧团,1947年2月,苏皖实验剧团北撤到山东临沂,并入山东省实验京剧团。同年11月,该团与渤海行署宣传队合并,改名华东平剧团。建国初,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南下的华东平剧团、三野文工团,与原在上海的雪声越剧团和云华越剧团的局部人员组成了华东戏曲研究院。可见,华东戏曲研究院初创期的构成是新旧参半。而东北区在抗战胜利后,局部地区解放,戏曲改革进行得比较早,在此根底上成立东北戏曲研究院也具备了一定的根底。[6]1114-1121实那么华东、东北两大戏曲研究院与延安平剧研究院也有着某种关联。东北戏曲研究院初创期,研究室人员多来自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而延安平剧院时期的主创人员之一李纶既曾担任过山东省实验京剧团团长,也是后来东北戏曲研究院的首任院长。可见,这两大戏曲研究院的家底儿虽没有中国、西北研究院那么厚,不过仍然具备了一定的根底,一旦环境、条件允许,戏曲研究院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