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红旗渠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红旗渠
精神
乡村
振兴
心得体会
红旗渠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力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放在全党工作的首位。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基层老百姓富起来、乡村美起来。这就要求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打造农业农村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新业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全面推进。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集中体现的红旗渠精神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发扬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就需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贫困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的全面发展。我国人口基数大,基层群众多,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一方面,相对贫困仍然存在,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仍需有针对性的帮助;另一方面,脱贫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与时代接轨能力仍需加强。可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三农”问题仍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在具体实践中发扬红旗渠精神,坚定解决问题的信心,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意义重大。首先,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强化系统观念,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类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发展路径,缩小脱贫群众收入差距和脱贫地区发展差距。增加脱贫劳动力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实现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长。其次,要完善外部帮扶机制。促进产业帮扶提质增效,不断提高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分层分类保障救助,不断增加转移性收入。最后,要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及时准确认定监测和帮扶对象,控制监测范围,确定监测内容,完善监测程序,做到应排尽排、应纳尽纳。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系,在新发展阶段,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锚定目标,勇毅前行。在变化中求发展,于实践中找答案,就像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一样,困境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靠着自己的双手团结协作,战胜艰难险阻,创造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20世纪60年代,物资较为匮乏,再加上刚经历大旱灾,修渠困难可想而知。林县的党员干部带领着广大群众,硬是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了当地从吃水难到饮水便的历史性转变,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凝心聚力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代代青年奋勇争先的力量源泉。我们要不断从红色精神中汲取不竭精神动力,激发攻坚克难的英雄气概和开拓创新的昂扬斗志。
二、继承红旗渠精神,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古语有云“仓廪实,天下安”“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深刻认识到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精神伟力转化为实际动力,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行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红旗渠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共产党人以身作则,团结群众苦战十年,终于解决了林县人民历史性的缺水问题,让人民喝得起水、浇得起田、吃得起饭。现在我国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连年丰收,但是粮食生产供应局面仍然复杂多变,比如种子问题。种子作为商品,堪称农业“芯片”。通过技术研发培育出高质量的种子,是保证“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的重要环节,种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一直领先世界,但是大豆、高端蔬果等育种水平还和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被他国“卡脖子”的隐忧。有些关键品种高度依赖进口,“洋种子”市场份额较大,粮食处于紧平衡状态;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对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更高;耕地、水和劳动力资源约束趋紧。因此,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主动权,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实施粮食安全战略,尽可能增加粮食产量、扩大余粮储备,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征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可能会遭遇更多险关与硬仗,其困难和复杂程度不亚于当年修建红旗渠所面临的艰难险阻,所以更需要政策引领。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做好“两藏”,力争“两保”,建立“两辅”。“两藏”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全力保障粮食产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提供保障。要坚持科技兴农,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信息化齐头并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整合集聚科研资源,加大种业关键技术、重点品种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打造涵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创新体系。“两保”就是保多样、保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保多样就是满足消费者对丰富多样农产品的需求;保质量关键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两辅”就是“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机制保障。各级政府要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各种政策,确保农民种粮有钱可赚,并实行党政同责,担负起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红旗渠精神,学习杨贵等人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精神,把人民放在首位,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
三、坚持红旗渠精神,丰富农村经济业态
从开山修渠到乡村振兴,变换的是时空,不变的是那股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与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党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在“三农”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好各项富民政策,发展好各项富民产业,丰富农村经济业态。
整合城乡发展资源、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着力延伸产业链和推进产业融合,实现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将农村的优势资源结合现代市场需求优化重组,实现产业范围扩大和就业渠道增加。各地可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阶段,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鼓励并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积极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推动形成新的发展业态,切实增加农民收益。不断提高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以特色农牧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为重点,扩大农牧产品产地初加工区域和资金规模;积极推动初加工设施的优化配套,推进初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加快农牧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农民不仅要依靠种植原粮获得收入,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条,从“卖粮食”向“卖产品”“卖风景”“卖服务”“卖体验”转变,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与修建红旗渠一样,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要搞清楚需求点,弄明白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在家门口富起来。就像林县人民在党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奏响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使如今的林州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更不能把农民从产业链中挤出来,要大力支持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形成老板带老乡、先富帮后富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有活一起干、有钱一起赚,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凝聚成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渠,更是林县人民树立在太行之巅的一座丰碑。伟大人民在实践中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激励伟大人民继续干事创业。我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拼出来的。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在前辈奋斗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再接再厉,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四、赓续红旗渠精神,奋力推进乡村治理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感悟红旗渠精神、赓续红旗渠精神,永葆为民初心,奋力推进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既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治理,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开展技能培训等。要以政府为主导、农民群众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乡村治理需要资金,政府可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和奖励政策,同时农民群众也自筹部分资金开展乡村治理专项行动。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其次要及时、认真、有效地落实,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最后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其自觉维护治理成果,建设善治乡村。奋力推进乡村治理,需要真抓实干,团结协作,克服一切瓶颈障碍;要赓续红旗渠精神,拿出“不成功决不罢休”的气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员干部要当好乡村治理的“排头兵”,办好农村的事。要持续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奋力打造“五星”党支部。乡村治理的核心就是激活农民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畅通农民议事协商渠道,鼓励农民主动建言献策,使农民需求与政府举措更加契合。针对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人居环境问题,要在实地调研各村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分包治理,并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干部绩效挂钩。首先,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集中行动为抓手,制订方案、严格标准、明确责任、逐村验收。开展背街小巷硬化工作,扎实推进户厕改造工作,实施智慧人居工程等。其次,加大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增强农民群众自觉保护人居环境的意识,形成干部主动、群众自觉的良好氛围。最后,针对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不逃避,不推诿,不扯皮,集中整治,持续督查反馈,致力于打造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农村。有效的乡村治理有利于促进产业、生态、文明、人才和组织等资源要素在乡村的有效整合,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条件。
无论何时,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牢记群众的事无小事,要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担当作为、矢志奋斗的精气神,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上去,落实到护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去,落实到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去。
总之,时代变换,精神永存。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激励我们奋勇向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把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以更加务实的思想和行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