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关于农村城镇化及其绿地建设的调查与研究.doc
下载文档

ID:1720216

大小:49KB

页数:4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关 农村 城镇 及其 绿地 建设 调查 研究
关于农村城镇化及其绿地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本文通过调查并研究农村城镇化及其绿地建设的现状,对今后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绿地建设工作提出假设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绿地建设园林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开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实现可持续开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农村城镇化 〔一〕农村城镇化的定义 农村城镇化是指各种要素不断在农村城镇中集聚,农村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城镇数量、规模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集聚开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社会演进并通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文明的一种变迁,是统筹城乡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可喜现状 从城镇化率上来说,截至20232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4.9%,城镇人口5.9亿,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分别增长13个百分点和2亿人,年均以2022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全国有14个省的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城镇化水平超过70%,广东超过60%,江苏、浙江和东北三省、XX省超过50%,福建、山东、重庆和海南超过45%。 从城镇人口数来说,截至202322年我国共有655个城市,比1978年增长2.4倍。小城镇数量达19249个,比1978年增长7.9倍。其中,200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达36个,增长2.6倍;100万—200万城镇人口城市达83个,增长3.4倍。各类城市人口3.4亿,占城镇总人口的57.6%;县城城镇人口1.2亿,占城镇总人口的20.3%;小城镇镇区人口1.3亿,占城镇总人口的22.1%。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绿地建设 〔一〕绿地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总体来说 总体来说,我国乡村城镇的绿化开展很不平衡。沿海和东部地区先进,中、西部地区滞后;富裕地区一般优于贫困地区;平原、丘陵区又强于山区。总的来说,多数市〔县〕和多数单位园林绿化离国家标准相差很远。 2、具体而论 〔1〕思想认识上缺乏 干部和居民绿化意识淡薄,对绿化不重视,没有可持续开展的思想。由于当今我国经济高速开展,很多农田或绿地都因经济效益的缘故,被划分或被低价出让给非农乡镇企业。虽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但却无视了绿化问题。 〔2〕绿化水平普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大局部城镇除了绿色的农田及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单位门口以及院内少数可数的树外,几乎没有其它绿化面积,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普遍很低。这就说明,我们在进行绿地建设时,没有形成点〔公园及公共绿地〕、线〔街道和主要道路绿化〕、面〔各单位和小区的庭院绿化〕完整的绿地系统。 〔3〕缺乏管理 有些领导对城镇绿化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片面认为搞绿化投资期太长,见效慢。即使搞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是“一阵风〞而过,没有按照城镇的特点,进行总体规划,致使城镇绿化的整体水平低,质量差,与城镇其它建设不协调。 〔4〕缺乏科学性 在绿化规划时,缺少专业技术,不能表达本地园林绿化的特色。例如盲目模仿城市的绿化方式,违背生态开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引进外地树种,追求名贵花木。或有刻意模仿城市造景,如修建喷泉、水池、小品,破坏了城镇的生态系统与环境,也破坏了乡土风貌与气息。 〔5〕“大树进城〞现象 近几年,由于开展亟需资金,也应了大城市绿化开展的要求,有些乡镇将生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树移植到城市,使城市新建的公园、广场、街头和人造景点在一夜之间“古〞木参天。这样做,不仅使这些珍稀古树木容易枯死,也损害了树木来源地的生态环境。 〔二〕对城镇可持续开展的不利之处 很明显,绿地建设缺乏,不利于对外招商引资,亦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符合可持续开展要求。 三、绿地建设的意义 〔一〕整体而言 1、良好的绿地建设是人们生存的需求 在整个生态环境中,绿色植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们独有的生命活动,维持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当今我国经济飞速开展,不可防止地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环境噪音、热岛现象等等。这些环境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我们的生存。所以,加快绿地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2、园林绿地建设可以给人们的居住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园林绿地可以吸滞烟尘,吸收噪音,净化土壤,并且改善局部小气候,使我们的环境更加适合居住。园林绿地不仅能够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可以帮助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3、园林绿地建设对旅游事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将逐步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生活方式、消费结构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旅游作为一项业余文化已经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基于这种开展趋势,开辟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及园区,大力开展绿色旅游业,将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开展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当地的环境也能够得到改善,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4、良好的绿地建设有利于改善经济投资环境 良好的城市园林环境和优美安静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们的精神面貌,更重要的是城市面貌能够以园林绿化环境的平台为依托,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因为风景宜人的城市园林环境会给投资者耳目一新、精神气爽的感觉,由此可以增强其对资金投入的信心和决心。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地方领导对城市绿化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出了其所具备的能够让城市健康和谐开展的战略眼光和政治理念。 〔二〕对于农村城镇而言 1、完善的绿地建设能够保护农村城镇的乡土气息,让其不至于被城市的浪潮所吞没,在一片钢筋水泥之中得以寻得一片绿地。 2、绿色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当沙尘暴或洪水来袭时,对庄稼的保护作用不可或缺。 3、良好的绿地环境能够带来更多的开展机遇,能够带动外来经济投资,对于其经济开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优美的环境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而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不仅有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 5、借助本地固有的绿地资源,并加以适当的人工修饰和绿化,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当地的可持续开展。 四、对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绿地建设的建议与意见 〔一〕对中央 1、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区域开展 2、加强重视,加大投资,从政策上引领园林绿地建设 3、加快立法建设进程,从法律角度标准园林绿地建设 4、增加科研教育投入,培养相关园林绿化技术人员 5、开展全民植树造林等绿化城市的群众活动,提高人们的绿化意识 〔二〕对地方 1、既注重生态效益,也要注重经济效益 绿化要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在尊重自然,保护现有植被的根底上,通过科学的规划与系统的绿化建设,创造出适宜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而在改善生态、美化乡村家园的同时,还要注重绿化的经济效益,让绿化成为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比方种植果树、开辟绿色旅游区等等。 2、要突出乡土特色,发挥当地优势 只有突出乡镇的乡土特色,才能发挥出其特殊的韵味。故,我们在绿化建设中,应当防止盲目套搬城市的绿化手法和模式,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结合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注重利用和保护现有的自然树木与植被。绿化的过程中,尽量采用本地花木;同时,可利用瓜果蔬菜进行辅助绿化,以表达乡村城镇的特征。 3、走可持续开展道路,开展节约型经济 走可持续开展道路,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工作。在乡镇开展绿色产业,可以使乡镇摆脱工业的污染,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开展路子,不仅能够创造出不菲的经济收益,亦可为子孙后代造福。这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财力,为农民创造最大利益的方法。 五、作为园林工作者 作为一名在校的园林专业学生,我感到肩头的担子很重。我国城镇化脚步越来越快,新XX县区不断涌出,城市人口日益增加,都对城市坏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此时,就需要我们这些园林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绿地建设和改造,为人民的生活营造更加美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学生就要从现在起,做好自己的本分,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和才能,今后做一个优秀的园林工作者,为祖国造福。 参考资料: [1]刘大威,对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思考:乡村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开展之路,2023,中 国建设报 [2]韩雪琴,城镇绿色建设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开展,2023,科学导报 [3]建设部,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方法,1992 第二篇。XX县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城镇化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方面,而这些方面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科学开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处理好农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近年来,XX省先后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开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努力破除二元结构对XX县区经济社会开展的制约,有力地促进了XX县区 的经济社会开展。 京郊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XX县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从XX县区农业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看,1980年―1990年,XX县区农业人口由375.3万人增长到392.1万人,说明当时的城镇化进程缓慢,带动XX县区农民转移的作用不明显;1990年―1995年,XX县区农业人口开始减少,1995年为373.4万人;2005年,农业人口进一步减少到300.5万人。其中,2000年―2005年平均每年减少9.26万人。这说明,“十五〞时期以来XX县区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明显提高。 XX县区城镇化与城XX县区化合流。合流的交汇点集中在XX县区新城以及区位、经济和环境等条件较好的小城镇和局部农村社区。城XX县区化进程的加快,将对XX县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比方,城市人口扩散、城市高消费需求增加,会推动XX县区第三产业、XX县区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开展,进而推动XX县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结构升级和更多城乡混合型社区的形成,带动农村的旧村改造。 XX县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与城镇化进程合流。近年来,北京XX县区出现了一种新的城镇化模式――原地改造型和环境整治型,也就是一般农村的旧村改造或环境整治。这种城镇化虽然没有较明显的经济及人口转移和集聚趋势,但通过旧村改造、根底设施和环境卫生条件改善等,使农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让农民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开始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从广义上讲,城市化的最终结果不是使所有的农民都集中到城市,而是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能享受城市文明成果。这种城镇化不属于传统的城市化范畴。由此可以看出,XX县区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呈现出合流趋势。 京郊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XX县区农民城镇化转移和非农就业转移滞后。1980年―2005年,XX省农业户籍人口总数由375.3万减少到300.5万人,减少了74.8万人;而全市城镇人口那么由521万人增加到1286.1万人,增加了765.1万人。XX县区农业户籍人口减少数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9.8%。这说明,北京城市化率的提升主要是由外埠进京人口实现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