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docx
下载文档

ID:1716735

大小:19.22KB

页数: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2023 法治 及其 本土 资源 读后感
法治及其外乡资源读后感 [法治及其外乡资源的读后感]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法律法治与社会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冲突——法律移植不适应我国现状,法治及其外乡资源的读后感。然而,在法学界强烈主张法律移植,要求引入西方法治文化的情况之下。苏力老师在本书中从社会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主张挖掘本国“民间法〞的法治资源,构建外乡化的法律体系,探索有本国特色的法治之路。 苏力老师在本书中所举的例子大多立足于广阔人民群众——特别是西北等落后地方,并试图从中找出某些启发,这种从实际出发,关注相对弱势群体的精神大概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法律人应学习的。 本书谈论到法律躲避的问题,正是从农民身上得到启发的。在中国农村里,人们一旦发生了法律纠纷,他们通常都会防止利用法律途径而采取“私了〞的方式来解决,如此的现象并非少数。苏力用一个私了未成的案例来阐述这个问题:一对处于感情萌芽期的男女青年见面,男青年强奸了女青年。事后,男青年利用法律躲避,和受害人达成协议——男青年赔钱并迎娶该受害人。在本案中,受害人选择接受私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她的名声,也使她承担了较少的风险,另外她还可以拿到一笔赔偿金,再加上她对违法者有感情。因而这事的解决方法无疑是两全其美的——虽然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所以,“私了〞有时也是理性的。这就牵涉到私了的优点了——防止了法律程序上的繁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双方的利益(试想如果受害者接受法律的保护,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她以后的生活会好过吗。或许遭人白眼受人唾弃就是她以后生活的常态了,这样她的利益不就收到更大的伤害吗。)。所以,有时候“私了〞是“本钱最低而效益最高〞的解决纠纷方法。或许我们会为此感到悲哀,但这就是国家制定法的某些不完善。 另外,法律躲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人们进一步了解国家制定法,因为人们想要更有效的躲避制定法,他们就要更了解制定法,换言之,法律躲避也是一个了解和学习国家制定法的过程。 在本书第一编变法与法治中,苏力老师还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秋菊打官司和被告山杠爷向我们展示了两个问题: 一、秋菊层层告状想讨个说法,到最后却不懂为什么村长被捉警察走了,这反映我国许多遥远地区法治依旧落后。二:近现代以来,一味的法律移植与我国现实不相符合——长久以来,我国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主,“在农村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人员较少流动的社区中,村民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克服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因此他们并不是如同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学说所假定那样,是别离的、原子化的个体。〞这启示我们一要加强法律知识普及——不仅仅是在沿海地区,更应该关注西北等遥远地区。二要注重民间法,融合西方法和习惯法,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制定法。而这,如苏力老师所言,是我们现在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方向,读后感法治及其外乡资源的读后感。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法律人,我们该考虑“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我们也该从“市场经济中的犯罪违法现象〞中找到一些“市场经济对立法的启示〞。在本书中,对这几个问题,苏力老师都有很精辟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 在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一文中,苏力老师引入韦伯的“形式理性的〞和“实质非理性的〞两个概念。相对于“没有确定的成文法律,法官依据社会上的一半公正观念未准那么,依据它个人对世态人情的洞察、他个人化的知识积累断案〞的“实质非理性〞,韦伯认为“重视原那么和形式(法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整体关系),不注重个别案件直接实质结果〞的“形式理性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而我们社会缺乏的正是这种理性〞。作为我们法律人,我们的任务正是使我们的法律制度拥有更多的“形式理性〞。 本书中苏力老师论述完大的方面“变法与法治〞后,回归到当前我国“司法问题研究〞。“论法律活动的专门化〞告诉我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告诉我们“必须加强法律队伍和法律机构的专业化建设〞——不但要提高法律人的文化专业知识,也要关注和培养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 目前,中国的司法审判中引入了抗辩制。这无疑引起了法学界的重大反响。抗辩制冲击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那么,在审判过程中,法官更注重“以证据为主“,而不是“以事实为主〞,这使得有许多隐含的问题浮现出来:例如收集证据的财力不均,于是财富不均可能会造成对富有诉讼方的有利,而对资财缺乏的一方不利,辩护律师会有意无意压制对其不利的重要证据,导致“错案〞数量不断上升。而且抗辩制的社会本钱很高,使得国家承担的费用很大。还有,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开展,民事和经济冲突纠纷不断增加,行政机关处理和解决能力也逐渐下降,国家司法制度也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尽管抗辩制有其缺乏,但中国也在试点当中,它在中国还是有其意义的。抗辩制,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司法机关的“私人〞本钱,使司法机关能够集中财力处理更多重大的案例;另一方面又可以适度阻隔市场对司法程序的干扰,减少司法人员的腐败,增强法院的专业性。我们应该将中国的抗辩制变得更有自身的特色。 本书的第三编是关于“法学研究的标准化〞。在法学研究的标准化、法学传统与外乡化一文中,苏力老师提出“交叉学科〞的问题,认为我们应当“以一个多方面手或者通才的眼光来研究中国的法律问题〞,因为“世界是一个整体〞,“各学科之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这就启示我们——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未来的法律人,要在大学中广泛涉猎,读不同学科的书以丰富自我、提升自己的知识储藏。用以改造我国现在西方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学科划分方法,并“形成中国的学科,提出中国的学术命题、范畴和术语,形成中国的学术流派〞。 在第三编中,我很惊讶地发现苏力老师有好几个论题都是从读书中得到启示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的。或许这就是苏力老师要教给我们的:读法学需要读一些大家的著作,汲取其中的营养成分;独立思考、分析中国的法学现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找出解决的方案。 法治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一个共识,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身的力量。在文章的结尾,苏力老师说道,“本文没有、不可能也不打算勾勒一条中国法治之路〞,“中国现代法治的建立和形成最需要的也许是时间,因为任何制度、规制、习惯和惯例在社会生活中的形成和确立都需要时间〞。确实,要构建属于我们中国的法制道路,我们需要的是时间,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的不断努力。法治及其外乡资源给我的不仅仅是思维的拓展,知识的增长,更多的是责任感的加强。所以,“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法学学习道路上,将以如苏力老师那样优秀的法律人为典范,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第6页 共6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