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改革
城乡
一体化
建设
农村改革促城乡一体化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开化实际,就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努力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开展再上新台阶,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我县农村改革与开展的重大意义
农村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解放思想、创新举措,把开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全县农村的改革与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开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名茶、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开展迅速,农副产品供应日益丰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开展,加快农业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了由根本温饱向初步小康的跨越;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底;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得到创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四位一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留守儿童、农技12023、新农村示范村创立等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农村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根底设施相对落后,农业开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增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现代农业开展水平不高,农业“三化〞问题日益凸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农村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水平与城镇还有较大差距,根本改变农村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建立新型的农村民主法制、基层组织和社会管理体系的任务繁重。我县的农村改革开展正处于艰难爬坡期、重要转折期和战略机遇期,正处于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开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山区欠发XX县区,要尽快跟上省内其它兴旺地区的开展步伐,实现富民强县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当前开展阶段的新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开展的新要求,顺应广阔农民群众的新期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勇于创新,扎实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开化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奋力开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坚持“生态立县、特色XX县区〞战略,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开展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开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全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加大投入和强化效劳为保障,积极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和农村社会化效劳,不断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新农村步伐。
(二)目标任务。根据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结合开化实际,到2023年全县农村改革开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公共效劳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人享有良好的教育时机和医疗效劳,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更加充分,农村根底设施更加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开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到达8000元以上,70%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低保〞农户除外)家庭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消费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农民民主权利有效保障,农村社会管理更加完善。到2023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3000元,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根本形成,成为我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先、现代农业特色明显、农民幸福指数较高、城乡开展协同进步的县。
(三)根本原那么。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紧密结合开化实际,遵循五个根本原那么: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项具体工作的始终。要立足于开化实际,力求在一些对事关“三农〞开展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走出新路子,加快破除二元结构,使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充满活力。
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开展好广阔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促进农民全面开展,让广阔农民及时、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开展的成果。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3、必须坚持强农战略,积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固和加强农业根底地位,把加快现代农业开展、促进农民增收放在农村经济社会开展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强化农业根底地位,把上级精神与开化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开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开展。
4、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开展,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加快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不断加快小城镇、经济强镇建设,合理配置开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加快形成城乡开展一体化新格局。
5、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稳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底。坚持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的政治保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根本政策,加强干部作风、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稳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底,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大力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实现农村改革开展目标,制度是关键、是保障。要把制度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大动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优化农村开展外部环境,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推进“三项改革〞。
(一)以保障农民权益为中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稳定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开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效劳体系的方向转变。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效劳功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标准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和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扩大政策性林业保险和林权信息化建设,按照明晰产权的要求,对没有承包到户经营的林地,通过均股、均利等其他方式落实产权,切实保障农民对林地的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2、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效劳,建立县土地流转交易所,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机制,制定实施承包土地流转最低保护价和片区指导价,统筹协调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落实必要的经费,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土地信托效劳中心,实行土地托管制度,对拟流转的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有效衔接土地流转供求。切实做好林地流转规划,完善两个“方法〞,跟进两个“配套〞,进一步标准林权有序流转,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对不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生产、畜禽饲养、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配套用地应视作农业用地。
3、深化用地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与复垦,鼓励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并纳入年度建设用地方案。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搞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流转的试点,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竞价择位和流转机制。大力推进下山脱贫工程和小城镇、中心村建设,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农村合法住房,置换城镇住房,并享受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加快城市化进程。标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工程,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标准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区分,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健全区片综合价形成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同地同价原那么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并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以增强资金供应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1、加大金融效劳“三农〞力度。综合运用财税杠杆,采用税费减免和定向费用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鼓励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其它涉农金融机构增加支农金融新产品、新品种,增加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总量,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拓展效劳的广度和深度,积极营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效劳环境。鼓励开展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稳妥探索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贷款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并按一定比例放大,选择一到二家金融机构开展农民创业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
2、加强农村担保信用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尝试开展“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茶园、鱼塘、农业固定资产等财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继续支持县农信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扩大担保范围,增加担保额度。稳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评选一批信用村、信用户,努力建设各涉农机构共建共享的信用数据库。
3、有序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保护灾后恢复生产能力为出发点,以保大灾、保大户、保主要品种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农户自愿、市场运作的原那么,采取“共保经营〞为主、“互保合作〞等形式为辅的运行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开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保障。
(三)以提高农村自主管理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改革。
1、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工作机制,继续抓好农村“先锋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真正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提供公共效劳、营造开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工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开展工作。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着力抓好乡镇党政班子、村主职干部、农村党员三支队伍建设,推行基层党建工程化管理,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