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郭树清
券商
创新
发展
大会
致辞
郭树清在券商创新开展大会上的讲话
特别报道:2023年7月19日证监会网站
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最大风险
——郭树清主席在证券公司创新开展研讨会上发表讲话
■(2023年5月7日)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召开的证券公司创新开展研讨会,备受各方关注。市场期待了很久,我们也做了充分准备。一个会议如果想要真正取得实效,做充分的准备很重要。陈云同志曾经说过,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不到2023%的时间就可以了。为准备这次会议,庄心一同志带着机构部、证券业协会、沪深两家交易所,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这次会议下发的文件,会前也广泛征求了意见,文件内容很丰富,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继续认真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把文件改好。会上很多同志要作专题讲话,在座的证券公司老总也会发表非常专业的意见,我就扬长避短,讲几个综合性、一般性的问题。
为什么要开这个会议。经过20多年的快速开展,证券行业现在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有人将过去的开展概括为"野蛮生长"、"清理整顿"和"标准开展"三个阶段,现在还处于标准开展阶段,希望从这次会议开始,进入到创新开展的新阶段。为什么证券业要创新开展。是为了行业繁荣。为了让公司有更多业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不充分。真正的大背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提出,金融一定要提高为实体经济效劳的能力。我们的金融效劳业虽然有了很大开展,但仍然是一个瓶颈部门。其表现在于,中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
作为一个储蓄大国,中国每年的储蓄占gdp比例高达40%以上,那就是说有大约20万亿元,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也有3万多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但是资金的闲置、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还很突出,很多企业得不到资金。从总量看,储蓄率非常高,但资本配置的效率不够高。从结构看,大量的资本没有配置到最适宜的地方,存在严重的浪费。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全社会的资金配置,不仅不能说是最优,恐怕也不能说是次优,远远没有到达这个水平。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责任了。
第一,"两多两难"是我们民族面临的一个挑战。
"两会"结束后我去浙江调研。浙江的同志说,他们现在最难办的问题就是"两多两难",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金融市场上,需求足够多,供应也足够多,但成交不够多。这个问题,不仅是浙江一个省的问题,也是全国性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金融的问题,也是一个国民经济的问题;不仅是
1特别报道:2023年7月19日证监会网站
经济的问题,无疑也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问题。
世界上似乎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有极高的储蓄率,按现行统计到达50%左右。2023年底城乡居民银行存款余额到达34.4万亿元,全部银行存款80多万亿元。这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钱。我记得90年代初的时候,XX省修了两公里的地铁,由于那个工程没有经国家计委批准,所以被全国通报。现在北京地铁同时开工20230多公里,去年有13条线路在建,欧洲人、美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目前中国外汇储藏是最多的,我们的资本输出在给全世界做奉献。
而另一方面,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存在一些扭曲,金融市场不够兴旺,资本市场的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是全社会资本的闲置、浪费和风险集聚。当前,国内有的领域资金十分紧缺,比方,中小企业、"三农"、教育、医疗、文化及其他民生效劳领域,但有些领域却投资过多,产能过剩,例如许多制造业、重化工业、矿业,在一些地方还包括根底设施、能源交通。至于直接由政府主导的投资,与市场没多少关系,但闲置和浪费更为严重。例如,一些城市兴建了很多体育场馆,每个场馆耗资十几亿、几十亿,但短暂使用之后,许多都长期搁置在那里,这种情况兴旺国家都极为少见,我们是开展中国家更不该如此。
此外,还有城乡二元分割问题。农民进城从事非农产业还按农民对待,城乡要素资源不能双向流动,开展不均衡十清楚显。北京周边几十公里外的农民年收入不到两千美元,如果把XX省算进来,那就形成一个环北京的贫困带,人均收入才只有2022元人民币,反差相当大。
这里涉及到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就是资本的稀缺性问题。搞市场经济,无论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按说资源是稀缺的--现代经济学所有的模型都是以资源稀缺来作为假定前提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似乎不再那么稀缺。不仅在相对意义上,甚至在绝对意义上似乎也是这样。假设按在建房屋的面积来计算,去年中国的房屋建设规模大概是世界的一半,全世界一半的工地在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的资源浪费问题也很严重,其中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许多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包括光伏产业、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在内,重复建设的很多是民营企业。居民个人的浪费也很严重,比方城市居民买了房子不出租,不少进城的农民还在老家建新房,都在那儿闲着,实际等于空置。我们中国人很节俭,很爱储蓄,但是很多人没有贴现、折现、现金流的概念,不知道这是占压了自己的资金,客观上必然会有折旧和利息本钱,是损失了时机收益的。所以我说"两多两难"问题是我们整个民族在开展中面临的问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各个领域,当然重要的是价格、金融、财政体制问题,投融资体制那么更为直接。解决这个问题很不容易,但是在座的各位投资银行家义不容辞。
第二,不能创新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最大风险。
在讨论中国经济问题时,有人认为要吸收借鉴美国、欧洲金融创新过度导致危机的教训,这无疑是非
2特别报道:2023年7月19日证监会网站
常必要的,但是得出的结论是金融不要创新了。这与中国面临的情况不符。无论是从全局上说,还是具体到金融体系、金融企业,我们最大的危险是不会创新,不能创新。不要认为创新很容易,胡搞乱来不叫创新,真正的创新并不容易。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七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缺乏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是政治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经济和金融的一个要害问题,就是能力缺乏。
从一个角度看,传统的开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决定的要素首先是资本,开展中国家都不缺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也可以在国际之间调剂,缺少的是资本。所以资本的多寡,曾经可以解释一切经济开展问题。但在当代的开展实践中,这理论几乎丧失了生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上世纪30年代,欧美经济学界发生过一场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方案经济优劣的辩论。对于方案经济的优越性,有许多道理可以支撑和印证。最有力的学说是由奥斯卡·兰格提出来的,他说,中央方案局可以模仿市场的价格信号,使全社会的生产非常高效,同时防止市场的盲目性。批驳方案经济的经济学家,也拿出了许多过硬的论据,例如消费需求的无限多样性,强迫命令难以持续,平均主义分配会导致鼓励机制的丧失。更重要的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没有货币价格或私人财产的存在,正确的经济计算是不可能达成的。但是,对市场经济保卫最有力的,是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造"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不断地创造新技术、新组合、新模式,西方经济确实有危机和周期性,这恰恰是经济有活力和有动力的表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因此是一种"破坏性的创造"。经过这么多年,方案经济的试验在一度取得巨大成功后,最终被证明难以持续下去。市场经济也已经不是当年的形态,实践证明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必须结合起来。然而,一个根本的元素大家都赞同,就是创新。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保罗·罗默认为,对于经济增长奉献最大的是经验、想法和创意,与过去西方经济学中各种增长理论很不一样,那些理论都认为物质、劳动和资本最重要。
总之,从兴旺国家的经验看,创新推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美国最典型,从最高层次上,占据了全球竞争的优势,占据了现代农业、制造业、效劳业所有领域的优势。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我们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全世界第一,钢铁、汽车等制造能力都已远远超过美国,但是我们比较担忧,高增长后会出现停滞,或者没有高速度的时候就很快出现停滞,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的经济根本上是模仿和学习兴旺国家,在产业链低端从事生产,没有多少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只能跟在人家后面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这种增长模式很难永久持续。这正是实体经济强调创新驱动的重要原因。2023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到2023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可以说是反映了经济社会开展的时代要求。实现这个目标,要靠体制机制,要靠人才,要靠许多条件,这是很不容易的。迄今为止,我们还有很
3特别报道:2023年7月19日证监会网站
多缺乏,经济中追求数量的倾向,科研中依靠政府的倾向,教育中追求分数的倾向还非常普遍。因此,我们说,不能创新是开展的最大危险。
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是这样的问题。创新能力缺乏,监管能力也缺乏。强调审批的环节太多,市场准入门槛很高,一旦进入市场后,对行为、过程的监管就缺失了。进入本钱很高,违法违规的本钱很低,这样的市场无法做到高效。为什么说我们的金融体系最大的威胁是创新缺乏呢。分析一下金融体系中种种奇怪现象也就清楚了。例如,上市企业不能破产,市场化并购太少,公司信用类债券几乎没有违约,这都是很奇怪的现象。按道理债券违约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就象破产和倒闭一样,我们这里也没有,尤其是最近几年没有,很奇怪。但实际上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既没有化解,也没有消失,既没有分散,也没有转移。在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的情况下,金融体系的风险在日益积聚。所以,和经济体系一样,创新缺乏是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三,金融创新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时期。这是业界一致的看法,表现为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开展方式的进程在日益深化,这对金融效劳实体经济提出了层出不穷的需求,要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开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效劳。
二是财富管理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不仅个人储蓄要保值增值,社保资金、养老基金、住房公积金也面临投资运营的问题。过去2023年,地方管理的养老基金平均回报率扣除通胀后是负的0.9%。目前,全国企业存款20多万亿、机构存款20多万亿、个人存款30多万亿,其中很大比例需要通过财富管理实现保值增值。
三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管理市场风险,成为企业和家庭极为现实和普遍的需求。
四是社会各界对推进新一轮证券行业的改革具有较高期望。当前,我国几乎所有行业都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改革,社会普遍呼唤再次去行政化,对于金融行业尤甚。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从没有停止过。上半年,我们按照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在新股发行、分红、退市等方面加快改革进程。媒体非常关注,但是有的报刊文章,把这些叫做所谓的"新政",这不正确,其实这是证监会一直在做的工作。
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国际化,使得金融创新具有更好的条件。中国企业和居民个人以各种形式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如沃尔沃被吉利并购,ibm个人被联想并购,中国人在很多兴旺国家作为外来居民买房的数量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个速度还会加快,世界希望中国有更多的需求,有更多的投资。所以创新也是必然的,否那么无法适应需要。例如,我们的证券公司还没有一家能够为海外并购做财务参谋,更多
4特别报道:2023年7月19日证监会网站
的优势还是在国内,所以我们鼓励大家"走出去"。
六是资本市场已经发育到一定水平,为正常合理的金融创新奠定了坚实根底。经过2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