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财务共享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变革研究.docx
下载文档

ID:1711678

大小:21.39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2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财务 共享 环境 企业内部 审计 变革 研究
天道酬勤 财务共享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变革研究 朱新科 张沛沛 张海霞 企业财务共享环境对内部审计变革的要求 〔一〕审计途径由现场审计转变为非现场审计。传统的审计模式执行现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深入审计对象的环境中查看原始资料以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此过程势必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及时间本钱。得益于财务共享模式,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的数据集中于一个数据共享处理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审计数据的获取。而以非现场审计为主,现场审计为辅的内部审计模式将极大提高审计人员搜集审计证据的效率。 〔二〕审计职能由监督控制转变为风险预警及效劳管理。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数据标准化集中,一定范围内降低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与舞弊风险。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同时可引入IT审计技术,使程序自动提供数据变化趋势与幅度,及时预警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审计人员工作负担,增加其深入分析财务数据的时间与精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三〕审计模式由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及事后问责。传统审计模式中,审计对象为过去已发生的各种事项及交易,由此形成的各种凭证、账簿及报表均已成为定数,发生的损失已无法挽回;然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各事项及交易发生时原始单据即上传至共享中心,相关人员将对业务进行全程监控,尽可能地降低甚至躲避风险。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及事后问责全程防御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内审人员便捷、主动地进行审计,有效减少损失的发生。 〔四〕审计方法由静态检查转变为基于大数据背景及信息技术的动态审计。审计方法发生转变主要表达在环境变化以及技术开展两个层面。首先,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审被赋予了预警风险、提供决策建议等更有价值的意義。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庞大的数据,静态检查方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开展的需要;其次,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审计人员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对财务报表及预算执行情况的横纵分析,便于在审计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点并视情况予以纠正。 内部审计嵌入财务共享系统的前提 〔一〕设立审计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作为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嵌入财务共享系统的前提,应设立直属于决策层但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设置完善的职能且实行适当的职责别离,明确财务共享系统中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以及企业各层次的控制措施。在内部审计的部门中,也应增设风险测试机构,参与风险管理及评估。 〔二〕将财务共享效劳中心列为重点审计对象。一方面,合理的财务共享效劳中心流程设计是开展财务工作的前提,应着重对其流程设计、执行情况等进行内部管理审计。另一方面,企业在对分〔子〕公司进行内部审计时,财务共享效劳中心是审计的客体单位,应对共享中心的相关报表进行审计。此外,共享中心集中保存了大量的会计资料,其提供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准确也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拓宽审计范围。财务共享的建立使审计重心由财务审计转变为财务与管理审计并重,审计范围也应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重视咨询效劳,业财融合的不断开展推动审计人员用业务的眼光进行审计,及时制止企业中存在的不合理业务事项。二是财务共享模式本身存在潜在风险,要求审计人员识别出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触犯行业规那么及法律环境的风险,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四〕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应开展分层级的职业培训,完善内部审计的管理者知识结构,增强其管理能力等;加强审计人员对新业务知识、大数据审计方法的培训,引导其改变独立公司审计的思维。同时进行人员招聘,侧重于引进具有完备的审计、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或引入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 财务共享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流程设计 财务共享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主要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以及后续审计阶段,具体内容如以下图。 〔一〕审计准备阶段。为审计工程配备适宜的工作人员是高效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根底,除了专业知识,其它譬如计算机运用、数据处理分析等也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在正式审计之前可利用财务共享云会计平台获取相关数据,以熟悉其营运活动及内部控制,对审计风险做出初步评价,由此确定审计重点,并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编制工程审计方案;最后,发出审计通知书,正式通知被审计单位。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数据的获取。 〔1〕财务共享模式下数据流向。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业务系统记录企业采购、生产、销售、供给等业务流程,共享数据处理平台记录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产生的财务信息,两者结合实现业财融合,有效明确数据流向问题。 〔2〕大数据预处理。在明确大数据流向的根底上即可对大数据进行预处理,该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大数据收集、大数据清洗和大数据储存。 第一,大数据的收集。在财务共享效劳模式下,主要需要收集三类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数据:一是共享财务数据、业务财务数据以及战略财务数据,主要通过前述的云平台系统实现;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销售、供给等业务数据,该类数据主要来自企业的业务系统;三是获得企业外部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数据。企业业务系统与云平台系统的结合使得数据的收集整理有别于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如对集团企业进行审计时,由于母子公司等的数据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加大了审计人员整合信息的工作强度,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审计过程中,云平台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标准化,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 第二,大数据的清洗。尽管所收集的数据已经过云平台的处理实现了标准化,但是仍然需纠正或剔除一些错误数据,这是大数据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目的是确保所收集到的数据是客观真实的。 第三,大数据的储存。对于经过清洗环节的数据,需要进行分类管理、统一储存,以便在后期的审计工作需要使用数据时能够精准快速的提取有价值的审计数据和审计证据,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审计数据的剖析。在对审计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下一环节是分析和研究审计数据。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审计工作者将采用功能更为强大的软件工具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完成数据分析,从而提高数据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1〕大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是指在大型的自动化数据库中,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在智能审计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各数据间存在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审计疑点。 〔2〕多维度数据分析法。多维度数据分析法是指对数据进行多维交叉分析,区别于独立维度数据分析方法,它要求审计人员从多层面、多角度、多主体对数据进行剖析、关联、聚类、分类和分析,进而更全方位地洞察出审计疑点。 〔3〕SQL查询。SQL查询是一种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运用SQL语句完成系列查询来显现出异常值的技术。SQL数据库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这一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发现潜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审计疑点。 3.审计中间表的建立。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到了能够为形成审计疑点提供帮助的数据,下一步就应当在此根底上形成审计疑点,收集审计证据以达成审计目标。中间表是为了形成审计疑点的中间产物,是审计人员经过分析和数据处理后产生的的步骤表。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也可能会出现一级或多级中间表。审计中间表的建立充分反映了审计疑点形成的全过程,同时,中间表也是审计人员查证审计疑点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4.审计疑点的形成。审计疑点的形成、查证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以财务共享效劳模式为根底的大数据审计要形成审计疑点,首先需要采用数据分析法搜寻审计疑点,然后与中间表进行比对核查,最终汇总出问题数据和异常数据即审计疑点。 〔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应查找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对审计疑点加以证实,复核修订初步的审计结论,与有关部门沟通后出具审计报告,再将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导入财务共享效劳平台。 〔四〕后续审计阶段。在后续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应及时追踪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审计意见适时整改,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