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土地
流转
存在
主要
问题
对策
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体上说是合理有序的。但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以XX县区为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阻碍农村土地正常流转。就总体而言,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初始阶段。农户之间小范围的转包转让占主流,规模集中成片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较少;流转模式比较单一,土地流转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观念滞后。局部领导认识缺乏,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农村土地流转组织、指导和管理手段;局部农户对土地流转认识缺乏,观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土地正常流转。特别是专业大户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根本要求是土地连片,而实际操作中遇有少数农户不同意流转就要泡汤。
(二)普遍对订立合同重视不够,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不标准,权、责、利不明确。据调查统计,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根本上是以口头合同为主;就全县签订的各种书面协议中,尚有60的合同不够标准和完善。主要是合同文本不标准,内容不齐全,流转面积、标的不准确,容易产生权益纠纷。
(三)土地流转合同管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兑现。主要表现为农业承包合同监督管理乏力,基层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土地流转合同纠纷处理不及时,使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
(四)一些政策性因素也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从去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保护根本农田,禁止用根本农田栽植果树、挖塘养鱼等一系列政策,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平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农村专业大户要求成片开发土地扩大规模呈上升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该项政策的一些制约。
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和引导,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有序进行。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村、社及农民群众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开展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工作,认真解决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大力培植和开展农村专业大户,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二)落实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标准工作。镇乡党委、政府要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贯彻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措施,把工作重点放在土地流转的标准工作上,特别要处理好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与保护根本农田的关系,处理好土地开发与保护群众权益的关系;对于成片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专业大户,在土地使用上,应尽量安排在根本农田以外的范围考虑,使根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三)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监督管理。对现有土地流转的合同特别是口头合同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保护双方的权益和合同的兑现;对不完善的合同要积极做工作,做好合同完善工作。合同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抓好承包期限在十年以上、流转规模较大的农村专业大户,要严格按照合同管理程序签订标准的合同,防止因责、权、利不清而产生纠纷的隐患。
(四)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村会计及合同管理人员、镇乡合同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镇乡、村干部及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特别是在组织、发包、指导合同签订、解决合同纠纷等问题中做到依法办事,按政策规章办事,促使土地流转工作标准有序地进行。
(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可参考的法律依据有国家公布的土地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日益增多,应把农村土地流转纳人法制化轨道,保障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审签:曹光辉)
6、XX县区以农业综合开发助推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农村根底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坚持“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加强以病险水库整治为重点的农田水利根本建设,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问题,增强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加强现有水利设施的管护,创新现有水利工程的管理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其平安有效运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畅通农产品物流通道。
二、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化支撑。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突出产业支撑,围绕支柱产业,放大产业特色,力求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千方百计助农增收。
三、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新村建设经验,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