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健全
教育
财政
税收制度
研究
健全教育财政税收制度研究
1、研究意义
(1)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增长的资金安排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教育投入问题,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在2023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开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到达4%。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标准教育收费。从202223年和202223年来看,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已连续两年到达了3%的水平,公共教育效劳的水平逐渐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目前教育财政的投入总量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距4%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应该看到,为了保障公共教育支出,我国政府在每年教育财政预算安排中,一些与教育有关的税费收入直接负担了财政的教育支出本钱,如教育税收优惠政策、教育费费附加等。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单独的教育税体系,教育类税收综合机制也没有形成,所以税收保障公共教育财政资源的作用亟待挖掘。而在兴旺国家(如美国),财产税一直是国家公共教育财政的主要来源,大约75%的财产税被指定运用于教育。此外,税收优惠政策还是各国教育类税收的普遍做法,如教育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的税收减免局部,成为公共教育投入的有效补充。
世界银行还在教育部门援助战略(worldbanksupportforeducation)中特别强调:“公共财政是教育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育投入、教育收费、税收以及资金使用效率都与学校的管理和融资密切相关〞,这充分表达了教育类税收对于公共财政资源的重要性。
我们试图从教育的直接税、税式支出及税收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教育财政的税源根底及其机制,提供有利于缓解全社会教育经费需求压力的财政收入方案,保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增长。
(2)建立和完善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财税体制的需要。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财政促进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向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都把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放在重要位置。公共教育是当前我国根本公共效劳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公民无论居住在哪个地区,都有平等享受根本受教育的权利。而包括税收在内的财政职能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责和加强宏观调控的物质根底、体制保障和政策手段,在推进公共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效劳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虽然于凌云、安体富等强调转移支付机制是公共教育均等化的重要体制保障,但丁元竹指出税收均等化、财政需求均等化等内容同样是实现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需要对我国将建设何种财政能力均等化体制进行研究,要从完善财政体制的角度加以认识。可见,建立有助于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税收体制机制,对于完善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财政体制有着积极作用。
(3)完善教育财政学理论的需要。目前,教育财政学已经融合了财政学和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并成为公共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廖楚晖在教育财政学的研究展望中,提出可以进一步从政府教育支出本钱分析的角度,对教育财政的税收分担问题进行研究。应该指出,不同国家的财政管理体制不尽相同,造成了教育类税收理论研究的背景也不一样,如联邦制的美国,州和地方政府承担的教育财政责任大,与教育税收理论研究一般是在州和地方政府层次上进行;而不同国情的国家,其受教育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及公共教育需求等千差万别,财政教育负担也各有差异,教育税收理论研究的复杂程度也不相同。而其中与教育相关的税收机制研究更少,也不成体系。因此以我国的教育税收机制为研究对象,将其融入到完善公共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研究之中,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国内外教育财政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学术创新和推广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educaition〞、“tax〞或“taxreform〞等关键词在中英文图书数据库(包括publiceconomicreview、economicsofeducationreview及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等重要国外刊物)、世界银行网站(worldbank)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网站进行文献查阅,我们发现:第一,近年关于教育税收理论研究的文献很少,只有早期少数文献针对教育、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从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单一税种的角度,来研究一国教育财政经费来源的问题;第二,运用教育类税收数据进行教育财政的实证研究实为罕见。
2.1国内外理论研究
2.1.1国外理论研究
国外早期相关研究与增长理论相关,如gerhardglomm运用理论推导解释了税收、教育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税收和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而学习时间对税收的变化反响迟钝。此外,较早的文献还对税收优惠与教育投入进行了分析,如auten,et.al.提出采取相关的教育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个人和团体捐资助学,拓宽教育资金来源,从而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而近年来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针对单一的税种或政策对于教育筹资的影响。关于工资税与政府教育支出,strauss、panupoutvaara等研究认为,受教育者应该向资助他们教育的地区缴纳工资税,这样可以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这些税收又可以转移作为政府教育支出的来源,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开展。关于财产税与公共教育提供,hilberandmayer、wallis的研究指出,美国早期的财产税主要用于地方道路建设和学校筹资。地方纳税人之所以愿意支持财产税,是他们拥有的财产价值随着本地区公共效劳(包括教育)的改善而提高,这就为征收财产税筹集教育资金提供了可能。关于累进税与民办教育筹资,ewijkandtang指出,政府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办教育的决定,因此政府应该采取较高的教育补贴和累进税政策,增加财政收入,相应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的局部,支持教育的开展。
2.1.2国内理论研究
国内也针对单一的税种或政策对于教育筹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关于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吕道明等、席卫群和宫肖愿认为要拓宽税收筹集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我国应该在选择合理税基的前提下,参照国外设立教育专门税,将教育费附加改为教育税,以到达解决现阶段地方教育经费的短缺,提供更优质教育的目的,满足学生和市场的需求,更好地表达“投资-收益〞的原那么。关于税收优惠与教育筹资,廖楚晖那么专门针对高校后勤问题,提出了持续对该领域进行税收优惠扶持政策的一些思路;关于建立单独教育税体系的设想,张伦俊等对建立我国教育税制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一是教育类税收的税基只能对流转额征税,才是最适宜的选择。二是教育类税收的课税依据是商品的销售收入额与劳务的经营收入额之和。三是关于教育的税种归属,宜将教育税划作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划归地方财政的教育税收入用于对地方教育,包括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其他形式的教育投入。关于财产税与教育筹资,郑磊等以美国为例,对以财产税筹集教育财政资金的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借鉴,发现以财产税为教育筹资,可以局部缓解中国基层政府财力缺乏的窘境,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
2.2国内外实证研究
2.2.1国外实证研究
国外与教育税收有关的实证研究不多,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关于财产税与教育筹资的研究,如herber研究了美国以财产税作为中小学教育资金来源的筹资模式,他指出之所以选择用财产税为中小学教育筹资,主要是因为财产税是美国地方政府的一项稳定且大宗的收入来源,这种制度安排保证了地方政府有足够且稳定的税源,从而有足够的收入用于教育财政支出。关于差异税收政策与教育选择,boothandcoles运用美国和瑞典的样本,分析认为对劳动力市场收益征税但是对家庭生产不征税这种不对称待遇会影响教育选择和劳动力供给,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性别差异进而造成全国范围内教育总量的差异,强调了税收对教育财政支出和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影响。关于税收减免对教育财政资源配置的效应研究,loebandsocias对美国教育基金的税收减免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联邦制国家,一般容易无视了中央政府在教育财政方面的主导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现象。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中央政府在教育财政方面的作用,中央政府应该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机制,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均衡。
2.2.2国内相关实证研究
国内关于教育税收的实证研究少量见于教育税收优惠和教育财政本钱核算的文献之中。关于教育税收优惠与教育筹资,王法忠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目前在教育方面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出其存在对教育机构的优惠多、对受教育者的优惠少,对财政拨款学校优惠多、对民办学校优惠少,对校办企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弊多利少等问题,提出要以增加财政资金的方式支持教育事业改革,标准现行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开展。关于教育财政本钱核算中的税收探讨,廖楚晖等分别从我国教育财政本钱分担角度以及高等教育本钱分担角度,将教育资助主体分为政府资助、个人资助和社会资助三类,来核算税收在教育财政中的份额。
2.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外已有的文献从教育税收的必要性、经济理论意义以及经验借鉴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总体而言,实证分析分析很少,实证研究仅能就某类教育税收制度安排进行相应的政策探讨,存在着一系列缺乏,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税收机制的概念、成因、特点及范围等研究缺乏。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教育税收制度或机制进行概念界定,有关研究不是介绍传统或现有的与教育有关的税收制度,就是在国与国教育税收政策方面加以简单的比较和借鉴,对于不同国情的教育税收成因、特点及使用范围的研究也缺乏。
(2)教育财政本钱分类不清晰使得教育类税收研究框架模糊。财政的本钱是税收,教育财政的本钱也不例外。目前针对政府教育财政的细分方法却十分罕见,仅有廖楚晖等少数文献对教育财政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主要指教育的税式支出)等行了简要分类。由于教育财政本钱分类不清,教育的税收研究框架容易引起争议,学界的结论对于决策部门而言,也缺乏应用价值。
(3)教育财政经费中的税式支出核算不全面。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水平往往用该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而这一指标并没有将一些教育财政的间接本钱纳入核算的范围,如我国每年对教育用土地、设备、社会办学以及校办企业的税收减免等,都属于一种税式支出补贴教育经费,这些收入如果全部缴入财政国库,再用于支付教育,那么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远高于政府公布的水平,因此我国政府的教育投入缺乏所引发的各种争议,是教育类税收无法清晰地核算,还是公共教育的税收配置效率问题。这些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和研究。
(4)教育类税收制度安排及运行效率评价研究缺乏。从已有的国内外文献来看,教育类税收制度介绍中,要么针对开征教育税或者单一的税种(如财产税对教育经费的筹资作用),要么介绍某些教育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其他教育类税收优惠政策(如对校办企业的所得税、助学贷款利息等税收减免)及教育税收管理(如非税收入的管理)等却很少提及,而对于这些教育税收机制运行效率的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从总体上看应该进一步研究,从而能得出有应用价值的政策性建议。
(5)教育类税收综合运行机制的研究缺乏研究根底。针对国家政策应用机制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合理的研究框架之下,通过对政策体系的全面分析和效率评价,找出问题所在和政策运行内在的规律,才能“对症下药〞,对如何完善政策机制进行优化或者完善。由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