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浅论
十六
五中全会
构建
发展
环境
新型
关系
十八
浅论十六届五中全会构建开展与环境新型关系_十八届五中全会
浅论十六届五中全会构建开展与环境新型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国策,开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开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环境问题成为开展的瓶颈
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是其重要动力之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那么为工业化增添了双翼,从而使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物质成就。
这一切都是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根底的。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悖论特征的过程。在人类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时候,也逐渐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难题,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由于对科学技术运用不
当和控制失调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最明显的表现是对自然的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其原因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惟效率是从的开展观,由此引起人类开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片面化,即只强调对自然的征服和开发,而无视了对环境的维持和保护。
20世纪虽是人类物质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全球生态状况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另一面,那么是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紧张或对峙状态。
今天,在人类开展进程所面临的诸多重大难题中,最具“瓶颈〞性质的无疑是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状况十分严峻
我国的经济社会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的时期。
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
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
沙化土地面积达约100万平方公里,且仍在继续增长。另外,森林覆盖率仅到达18.21%,草地退化面积达2/3。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我国就占有190种。据统计,在全世界144个国家的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排序中,我国都比较靠后。土地、耕地、森林等均排在第100位以后,淡水资源量排在第55位以后。在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是:污染物排放量极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生态环境在建设的同时,又遭受破坏,且范围在扩大;
原有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产生。可以说,兴旺国家在工业化过程的一两百年中分期产生、分期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的开展中集中地呈现出来。
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增长的加速时期,但粗放式增长方式使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构建与环境的新型关系
中国现代化进程应以独特的“后发优势〞解决开展的“瓶颈〞问题,它涉及开展的理论、模式、政策、机制以及伦理体系、公众心理等层面的内容。从根本上说,那么是要重新达成人与环境之间的更高和谐状态。
1.落实科学开展观的具体要求。科学开展观提出的根本原那么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开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开展。而根本要求具体包括了“五个统筹〞。可以看到,科学开展观不仅高度强调可持续开展,而且也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从人类文明开展进程来看,可持续开展是一个晚近出现的课题,而作为其根底的环境问题那么根源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因此,要解决好环境问题,在根本上取决于以先进的开展观为指导,对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做出调整与变革。我国要破解开展的“瓶颈〞问题,就必须把科学开展观的有关要求加以具体落实。在实际工作层面上,试行绿色GDP的开展评价体系就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举措。
2.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的现代化正处在起飞阶段,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在开展模式上,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其特征而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是两项重要标准。要达成这个目标的一项前提就是必须在更先进的科技根底上,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高新技术及其运用成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备手段和重要标志。
从战略高度上看,就是要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开展的轨道:保护资源和促进环境改善,既成为保证开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成为开展所致力于的一个目标。
3.加强环境保护法律的建立。要实现可持续开展的目标,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根本国策,并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同步地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就会极大地减少开展进程的后顾之忧。
根据兴旺国家的成功经验,这方面的工作包括:从立法角度推进环境保护,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法律建设;
推动公害治理的法制进程;
签订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环境保护协议。在循环经济理念的根底上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如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三个方面组成的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实现垃圾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
4.发挥社会团体的能动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将出现政府、市场、社会三个主要方面共存的格局。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社会重要构成要素的社会团体,在社会开展进程中将会扮演独特的角色。对于解决社会开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而言,社会团体往往能起到政府、企业所不能起的作用,成为调节关系与解决矛盾的不可替代的力量。例如,社会团体一方面,可以对政府和企业的工作和生产过程提供促进和监督;
另一方面,那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动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5.在社会文化中建构环境伦理。应该倡导这样的道德观念,即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正是为了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关爱环境本身就是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后代、关爱全人类,它表达了现代人的根本责任。每个人都拥有自身生存和开展的权利,但同时也负有维护和促进他人生存和开展的义务。对人类共有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侵犯他人和后代的生存与开展权利,不管是过度地消费资源,还是随意地污染环境,都是违背伦理的。为此,我们应该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加强环境伦理的建设,尽快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体系。
6.塑造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查说明,当前我国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我国的环保要求存在相当差距。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是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开展向每一位公民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现代文明人必须遵守的根本伦理标准。培养环保意识这一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在当前要以树立强烈的环境忧患意识为导引,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可能干扰我国社会开展进程的最严重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