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群文
阅读
特点
探究
教学
实践
反思
群文阅读特点探究与教学实践反思
李志云
群文阅读是基于“1+x〞的阅读理念而广泛实践的阅读方式。它与单篇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与专题阅读、主题阅读、互文性阅读、单元阅读等阅读方式有着本质上的相似与相连,但作为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探索的新路径,它有着自己的本质特点,其教学实践也应该是新课程理念下自身特点与教学方式的统一。
一、群文阅读的特点
1.阅读任务的情境性
群文阅读是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具有特定情境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活动。相对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具有更明确的任务,它以明确的阅读任务作为驱动点,以真实的阅读情境创设推动阅读者〔学生〕的认知、理解、筛选、梳理、综合、比拟、评价、反思、探究和表达等阅读行为。群文阅读是功能性阅读,具有明确的阅读情境。其阅读情境包括社会情境与学习情境。社会情境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例如工作、生活、娱乐中的各类阅读情境。学习情境指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情境。如果根据不同目的或情境,我们可以把群文阅读分为三类:为获取语文知识或文学体验的群文阅读,是与现实生活结合最为紧密,最为实用和泛在的阅读;为获取和使用关键信息的群文阅读,它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常见方式;为完成特定任务的群文阅读,它需要完成以读促读或以读促写等任务,属于语文学习范畴,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例如八上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回忆我的母亲,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要求对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进行比拟阅读,看看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这两篇文章与课文便共同构成了一组群文,其目的便在于以读促读和以读促写。
2.阅读议题的引领性
群文阅读首先要确定议题,以议题作为论议的对象,展开相关的阅读活动,完成阅读任务。“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议题〞。一組群文之所以能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它们能形成共同的议题,给读者提供了明确的阅读内容。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它是文本选择的标准和前提条件。选择文本构建群文之前需要根据阅读任务先明确议题,也可以先选择泛识性议题,随着阅读的进行逐渐形成明确议题,“议题可以是阅读者与他人合作、探究、自主选择的成果〞,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产生新的议题,从而将阅读进行到更广阔更深层次。
3.阅读内容的多样性
群文阅读的内容具有“群〞的特点,是由一组集群性的文本组成。这些文本不仅数量多,内涵也丰富,可以来自课内课文、课外课文,或者课内外课文相结合,包含不同体裁、题材、内涵。它们也可能是不同介质的广义文本,例如图像、视频、音频等。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是基于“1+x〞理念的阅读方式,其阅读多为扩展阅读。正如温儒敏先生提出“1+x〞的理念,即讲一篇课文,附加假设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其意也在此。由于是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篇目,因此在文本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可以最大限度地从学生的开展角度选择阅读材料,设计多样化文本结构。
群文阅读文本虽然要以议题为中心组建群文,但其文本组成也要求具有多样性,不能都是同质文本,而应包括不同种类、特性的异质文本,以形成互补、互文意义,或者给学生留下各种类型文章写作范式的深刻印记。不同体裁、题材、内涵的文本也可以满足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个性需求,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
4.阅读方法的思辨性
群文阅读需要运用思辨性的阅读方法。与单篇阅读不同,群文阅读需要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一组群文进行整体上的审视,而非局部探究。群文阅读属于混合式阅读,除了普通阅读需要运用到的精读、略读、速读外,还需要从特定议题出发,运用跳读、选读的方法,对多个文本进行比拟、辨识、品读、论议、整合,其中还包含着辨识与提取、比拟与整合、评价与反思、应用与创意等多个阅读行为。群文阅读的文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文本的联系中增加意义的。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比拟、辨识,不同文本产生互文意义、互相填补空白或者加强文本观点。这一过程伴随着读者的归纳、演绎、聚合、发散、批判、逆向、创新思维,包含着开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方式、系统的方法,从而生成单篇文本阅读所不具备的意义。
5.阅读者的自主性
群文阅读面对的是一组群文,阅读文字比起单篇文章大得多,但阅读时间却十分有限。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上,阅读群文的时间一般只有40—45分钟,这其中还包括讨论交流。所以群文阅读只能在学生的自主中展开,而不能像单篇阅读那样由老师层层引导。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议题这一主线展开阅读,而不能代替学生阅读。学生通过精读、默读、浏览、跳读、选读等多种方式在群文间进行连接、比对,对群文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新的信息和新的文本意义。
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由教师选定,也可以是在对文本初读后由师生共同析出。在议题产生和群文文本选择的过程中,学生有最大的参与度。群文阅读也是由任务驱动的功能性阅读。学生在明确的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并在多文本的阅读探究中获得多角度、立体化、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这一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反思
1.自在与开放
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具有一般课堂所具有的自在的独立特征。它也是师生之间围绕阅读文本展开的课堂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相对独立的学习过程。群文阅读教学也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从阅读行为看,群文阅读可以发生于课内,也可以发生于课堂外,也可以由语文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群文阅读的对象是一组文本,篇幅大,内容多,因此其阅读行为不能仅限于课内,而且还须延展至课外。从研讨对象看,其议题具有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以议题作为引领,议题限定了讨论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内在性,但议题从不同角度设计,具有向外的张力。议题一般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也可以由学生参与确定,或者学生与教师共同设定。议题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析出,并不具有唯一性。从学习特征看,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群文阅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学习行为在多个主体间展开,阅读的对象是多个文本,要通过比对、联结、发散、提取、整合等多种方式处理文本,思维方式也具有开放性。所以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处理好课堂教学自在与开放之间的关系,既要有自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又有开放性议题引领下的开放性学习。
2.依附与整体
群文阅读教学不是在原有教材根底之外的独立教学,而是以教材内容学习为根底的学习深化或延展,是从语文教学的整体出发进行的教学设计。群文阅读的内容来自课内、课外或者课内外结合,但都需要以教材为根底。从整体上看,群文阅读教学与原有单篇教学是一个整体。但群文阅读与原有单篇教学仍有区别。教师仍然需要以课程为中心,尊重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使群文阅读教学发挥其在整个教学中的特有作用,形成整体效应。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正确认识群文阅读教学的地位,明确其作用,不能片面夸大,也不能一味否认,而是应该发挥其补充、拓展、深化的阅读功能。
3.语言与思辨
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仍然需要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并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放在第一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始终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语文学习同时也承当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功能。群文阅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利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从群文阅读的过程看,群文阅读需要有系统与批判的思维方式,需要运用到多重思维方法展开对文本的思辨性阅读,有利于高阶思维的培养。由于群文阅读材料多,多运用泛读、选读、跳读的方法,而少用精读、细读,所以对于语言的品位与学习往往会被无视。有质量的语文学习必须要以充分的阅读作为根底,否那么群文阅读只会陷入虚无、空谈之中。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不能放弃对文本的细致解读,至少应该分出重点与层次,应该有对重点篇目的细嚼与品味,应通过对多个关涉篇目的明晰、辨识到达稳固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共同目的。
4.引领与自主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引领,例如选择群文、确定议题、导引方向、深层推进、把握全局等,都需要教师发挥重要作用。群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议题确实定需要师生共同商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情境、社会情境,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群文的选择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商定,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特点的有益文本。群文阅读的量大,教师不能代替学生阅读,需要学生自己品读文本,然后在此根底上对多个文本展开交流。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心声。因为群文阅读议题具有开放性,群文之间组合与连接形成文本的多义性,这些都不能以教师的一己之思做出限定,需要发挥学生主体多视角、多维度的审思,在议题引领中生成,在生成中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群文阅读虽然是新型的阅读方式,但仍属于语文课程范围内的实践活动,并不能脱离原有的语文课程学习。其任务情境性、议题引领性、内容多样性、方法思辨性与读者主体性的特点契合了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既要尊重其作为传统语文课堂学习的特点,也要发挥其新型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势,建立开放、自主、整体的课堂教学空间,到达语言与思辨等多重素养开展的目的。
〔作者通联:湖北工程学院文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新时代语文良师培育中心〕